张家界景区

澧水漂流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1:5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八)澧水漂流

 从慈利县城爱依斯电站起,随澧水而下,绕五雷山西麓,漂经6个湾、5个潭、11个滩,到茶林河渡口止,全程17公里。游客乘橡皮船漂流,可领略急流穿峡、惊涛簸舟、清潭垂钓、野地烹烤的不同情趣;可观赏五星捧月、金龟探头、镇水将军、蛤蟆岩、鸡公寨和水禽捕食、野鸭惊飞等各种景观;可欣闻李自成战清军于澧水,贺龙脱险上五雷等传说。漂后,可登五雷山、赤松山游览。
【五雷山】 地处慈利县东部。主峰距县城20余公里,距张家界市城区120公里。原名大维山。因主峰金顶分出数脉,呈辐射状伸出,有如《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地维”,故名。因山高,又系雷区,“雷扫其殿,钟鼓自鸣,尘埃自净”,故更名五雷,又名岳雷。曾有“北武当,南五雷”之说,意为两山齐名。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枝柳铁路纵穿其西,1801省道横贯其南。有公路、便道与山下相连。据乾隆五十三年(1788)武进士吴焕(任慈利知县)《五雷山碑记》载:唐朝“仙人李靖实创始之,元至正间词林张公兑,归隐兹山布施福地”。明万历后期,常德荣定王和澧州华阳王建宫殿三十六座。据传,神宗帝得知后,封五雷山为“天福地”。此后朝会鼎盛,成为规模宏伟的道教圣地。清代改为“内八家,外八家”。民国时期称“内有八家,外有十七宫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保护维修。“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1979年开始修复旧观,到1994年,部分宫殿修复。五雷山的道观,依地势纵列于崖沿、岭脊、峰顶,横布于山坡,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引入入胜。历史上不少名流、乡贡和羽士慕名而至,称其“与南之衡岳,北之武当,堪鼎峙焉”。山上气温年均11.6℃,为旅游避暑胜地。
【慈济塌】 原名慈姑塌。相传古时有七位慈姑美女,于南面七姑山修炼,常来此塌练功,故名。后相传唐代有总管顾公“性勇而心慈”,常于此练兵,拒寇扎寨,除暴安良,救济四方难民,遂更名慈济塌。塌位于老棚西部,居五雷山主脉中段。塌长1621米,宽处500米,窄处296米,总面积80公顷。海拔850米。信步塌上,轻风拂面,顿觉清爽。塌上时有野兔、竹鼠、野鸡出没。塌东西两侧,可观山景和田园风光,现建有避暑山庄,已通公路。
【雷岳锦屏】 南自铺儿垭、北抵接龙桥的一段山岭拔地凌空,逶迤起伏,长3.5公里,平均海拔820米以上,如高屏障天,称五岳锦屏。岭两边,千岩万壑, “汇千重以合锦,聚万态而成妍”。《直隶澧州志》和《慈利县志》称之为雷峰锦屏、雷峰拥翠,列为县内名景。岭上有路连金顶。1993年重修的二天门、磨针井、百子堂、梳妆楼、朝圣门,随岭起伏而建造,或高或低,错落有致。朝圣门坐北朝南,立于岭嘴。门下有百余石蹬,悬若云梯。其下有梳妆楼,立于三面悬空的方石上,西临峭壁,侧望欲倾。岭上的百子堂,与楼面北对立,二开间,小而别致,门额有“百子堂”字,并有门联:“放宽心莫愁无子,行好事自有佳儿。”堂前,一岩横伸弯起,宛如龙头,呈高昂之势,称龙头胜境。有诗云:“翘首苍岩一径横,老龙头角势峥嵘。”门上“龙头胜境”四字,传为明初翰林编修张兑草书,被誉为“书林一秀”。明天顺六年(1462),慈利知县杨威游此,作《游龙头岩记》,并摩崖石刻于此,称其为“楚南第一胜境”。百子堂旁二岩似龟,名二龟岩。大者似母龟,扭头左顾,欲行而止;小者似子龟,趴于母背,呈十分小心状。当云雾拂过龟身时,形态更是活灵活现。龙头胜境西端,有一舌形巨石,名舍身岩。岩从崖沿横空伸出,长约4米,下临陡坡深沟,险峻异常。岩下,翠木掩映,上有飞升亭,坐东朝西,石料建成。相传因真武祖师于此跳崖舍身,脱俗成仙而得名。亭顶为六角攒尖轿顶状。门额刻“守身知命”字,门柱刻“轻生哪得成仙,修善自能致富”联。舍身崖北向,有双石拱桥,名断山桥,又名渡仙桥。桥两侧岩壑深邃不见底,西侧峭壁千仞,若无树丛遮险,莫敢旁观。二天门东坡有磨针井殿,坐北朝南,三开间,四面墙体为石条砌筑。门额刻“磨针井”三字,有“井水澄清千年埃,仙宫缭绕半山云”门联。相传,此处曾有紫元君变成姥姆,用铁杆磨针来点化净乐国王太子使之修练成仙,而得名磨针井。井泉在殿左,四季不浊,流量不减,冬暖夏凉,含多种有益矿物质。井上野花丛生,纵横交织,形成天然井罩。井旁竹林成片,时有黄鼠狼出没。其下深壑拥翠,是野猪往来之地。有时,鹞掠人头,麂跃树丛,极富野趣。
【金顶】 五雷山主峰之顶,海拔976米,因殿宇金碧辉煌而得名。又因“五雷扫殿”而名雷峰。原在山顶附近建宫殿十多座,与苍松翠木相衬,分外秀丽,清同治《慈利县志》载:“雷峰凌云,晴雨变态。至夕阳回照,林壑鲜明。遥望庙顶,皎如白玉。”故以“雷岳夕曛”名之,为慈利“续增八景”之首。1993年修复的金殿、观音阁、迎宾馆与斗姆宫、文昌阁、关帝宫、赤帝宫、财神殿、皇经堂、三宫殿、老王爷殿均建在蜿蜒起伏的崖沿岭脊,与峭崖险峰浑然一体,雄伟壮观。金殿高耸于峰巅,坐北朝南,宽12.3米,长8.77米,高8.72米。殿檐的西、北两面,下临绝壁,南面是曲折的两条数十步石级。金殿以下,从观音阁至赤帝宫一段,曾石碑如林,计300多块。还有狮、龟、象、麒麟、仙鹤等石雕。现多残缺,仅少数散置于庙间,有待修复。金顶居高临下,是天然观景台。看东、南,峦峰悬崖纵横,幽谷荡翠,云缠雾绕;望西、北,田园丘岗铺锦,澧水零水环绕,农舍、城廓如画。环顾四周, “群岫盘旋,俨如侍卫;诸峰罗列,直若儿孙”。远眺,“嵩梁(即天门山)十六峰西临兮,黛色累累;庭八百里东望兮,湖光晶晶”,是古人的写照。金顶似金铸玉琢,伟然为圣,秀丽如凤。周围五条山岭,或奔腾起伏于南,或蜿蜒盘旋于东,或腾空昂首于北,雄奇多姿,俨如五龙环绕,素称五龙捧圣。南面数以百计的大小山头,如鸟翘首朝拜,素称百鸟朝凤,是山顶绝景。金顶素称雷祖灵区。每当狂风暴雨交加时,闪电似火龙般破云而下。随之,金顶四周霹雳声声,惊天动地。雷霆闪电中,常有巨轮般的火球随着旋风,在金殿周围滚动激荡,殿内钟鼓被震响,尘埃被刮走,称五雷扫殿,历为“盖世奇观”。道人认为火球是雷神下凡扫殿的化身。五雷扫殿的神话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实因金顶宫殿高矗,成为庞大的导电体,当强大的电弧闪现时,周围空气剧烈膨胀而爆炸,便发出震耳的雷声。山上风停雨霁时,常有彩虹跨山越岭,似几条彩桥凌空飞架,素称五雷彩桥。金顶东北侧,一岩石高5.1米,形似将军伫立状,名将军岩。岩下一湾灌木林,铺青叠翠,常有锦鸡报晓,画眉争鸣,群雀戏跃,称百鸟乐园。东有龙泉,水甘醇明净,含有多种有益元素。泉上几十米处是观音阁。阁后平旷,低于金顶。明永乐年间,相传名道张三丰游五雷山,久居忘返,常于此练功。清末至民国初年,南北大侠杜心五出山前居金顶数月,也在此习武。
【星德山】 在五雷山主脉南端。山顶原有岩矗立,似人企望状,名企人岩。旁有庙。元泰定年间,张道会来此重修殿宇,挖平企人岩,见星石莹然,便“更名星子山,增修天山于前峰”。后以星之辉如人之德,更名星德山。山顶为倒“人”字形山垭。垭上一岩如桥面,宽仅2米,南连天山,北连金顶。西侧是悬崖深谷。上有白岩点点,如星生辉,下有绿丛片片,似玉凝碧。垭北,一石峰状若蒸笼,自上有五层弧形层岩,厚约五六米不等,层层平行叠起,别有风韵。顶层亦称金顶,原有祖师殿、观音阁、财神殿等官观,均由石料建成,毁于“文化大革命”。20世纪80年代后,旧观渐复。金顶南侧有王爷殿,后墙沿悬崖壁立,下临深壑,险状可畏。旁有两棵古松,根盘崖缝,虬枝横空,参差交荫。垭南是天山,矮于金顶。路旁紫岩层层,岩上松林叠翠。山垭南北上下,奇岩、秀木、殿宇巧成一体,远望如琼楼彩阁重叠。若遇云雾缭绕,其景时隐时现,奇幻莫测。漫步山顶四顾,层峦环抱,青峰簇拥,烟树沉浮,如在画中。 

【万福温泉 原名热水坑。因附近有明代万福寺遗址,时人谓有此温泉是子孙万福,遂更现名。位于五雷山南麓、零溪河北岸,1801省道侧旁而过,是东入武陵源必经之地,距慈利火车站2.6公里。泉水从石缝冒出,形成一泓碧水,流量1.5/秒。其温度,水面( 3440)、井底(约72)、井口(49)有别,经钢管流至浴室的水温为3845,水清澄甘洁。经鉴定为偏硅酸锶和氡、低矿比、中性、重碳酸钙镁型优质矿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能增强胃液的分泌能力,促进食欲,对治疗心血管、中枢神经、皮肤和妇科等疾病有良效。1986年在溪南修两层温泉浴楼,上下各有浴室,一次可浴百余人。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金藏河漂流
下一篇:九溪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