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经济

资源(二)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9:43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金香柚】  原产于慈利江垭九溪村,康熙二十四年(1685)《九溪卫志》载:“卫城产柑、桔、柚,他处者不及也。”可见其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佳胜。金香柚原名阴阳柚、长柚、金瓜柚、香柚、冬瓜柚和慈利甜柚等,1974年经中国柑桔研究所叶英明教授和省农科院贺善文院长分析鉴定,定名为慈利金香柚。该柚树冠高大,果实呈长圆头形,一般每果净重1公斤,大者1.5公斤以上。果皮金黄,易剥离,油泡密生,含挥发油甚多,具特异香味,持效期长,是提炼高级芳香油和果胶的重要原料。金香柚含糖量10%以上,糖酸比为20:1。果肉米黄色,粒胞清脆柔软,汁液丰溢,落口消融,香甜爽气,无杂味。经省内专家品评以为慈利金香柚胜过沙田名柚是全国早熟良种柚之一。年株产50公斤~150公斤不等,亩产达1500公斤以上。近年来市场紧俏,农民争相栽培。慈利全县已有成园5700余亩,成树大部分开始挂果,1990年产柚40万公斤,远销省内外。
【青岩茗翠】  “青岩茗翠”在永定区茅坪贡茶基础上精心研制而成。1981年和1982年,先后获国家、省级优质名茶称号。“青岩茗翠”条索紧结、肥硕、浑圆、微弯,锋条秀丽,银毫满披,色泽翠绿。质香馥郁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透,叶底鲜活嫩匀。经茶界权威品评:“饮后醒脑爽神,颊齿留芳,叶底在杯中一旗一枪,嫩绿成芳,逗人喜爱,其巧如湘波绿,近似碧螺春,饮之留芳舌底,回绕九肠。心旷神怡”。该茶年产2万公斤,近年在广交会上展销颇受外商青睐。
【龙虾花茶】  “龙虾花茶”,产于市内武陵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因形似龙虾,故以花具名。龙虾花茶在“青岩茗萃”基础上,集省内外名茶外形内质于一体,是1983年茶叶科技人员精心研制的新产品,经省科研人员和专家教授鉴定,一致认评龙虾花茶外形独特呈虾状,银毫显露,色泽隐翠略带金黄,肉质嫩香持久,滋味醇甘爽口,叶底嫩绿匀亮,符合优质名茶特色。1984年在五省名优食品评选会上被评为一类名茶;1985年5月,在省名茶评选会上获名茶优胜奖;同年6月,在南京参加全国名茶展评会上被评为全国16个优质名茶之一;并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金色杯奖。年产量约1万公斤。
【甑山银毫】  “甑山银毫”,产于溇、澧之滨——慈利县饭甑山,因山得名,今茶园面积千余亩,年产5000公斤以上。“甑山银毫”条索紧细圆匀,银毫满坡,色泽绿润,香高馥郁,叶醇爽甜,汤绿微黄,叶底嫩绿,欣赏独特,品味玄妙。饮之,油然之形于色,久负盛名,客商争购者络绎不绝。1982年挖掘历史茶精工方法生产,翌年,被评为省优质名茶奖。
【五雷月眉】  衍生于慈利县华岳山庄塔乡月岩茶区。境内海拔500米~800米,层峦叠峰,植被葱郁,气候湿润、雨水调匀,土层深沃,溪流碧潭,是生产名茶得天独厚之地。有诗云:“两山峡谷十八湾,四坡四当一山尖,溪流灌月落碧潭,桂树眉月伴苍森。”五雷月眉因佛教圣地“五雷山”得名。其条索紧细稍弯,形如眉月,银毫星露,翠绿光润,香高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经久耐泡;饮后,颊齿留芳,余味生津。有古诗赞:“桂它操芳露香凝,嫦娥扬眉迎坤紧归,华岳醇茗显神怡,人间陶芬辞仙回”。现有茶园3000余亩,年产1500公斤。据与<湘敬集锦> 22种名茶对比,其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及茶多酚居第二位,氨基酸名列第一。1988年~1989年连续评为湖南5大名茶之一(省授予名茶奖);《湖南日报》、《湖南科技报》均有报道。其制作工艺分杀青、清风、揉捻、炒制、烘焙、拣剔。该茶色、香、味具佳,深受游客和港澳台胞及其它消费者欢迎,产品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
【双层棕】  双层棕,又名木棕,用途广泛。主产永定区沅古坪湖田垭乡。1981年普查为15万株,产量千余担,该区规划为万亩棕树地区。该棕特点有二:一是棕丝分四层,多系双丝,正反两层棕丝呈同一方向斜生,中间两层呈交叉横斜向丝,每层丝路又有浮丝附着其上,而其他棕片棕丝只有三层。二是双层棕产量约比其他棕树高三分之一,即一蔸棕树每年剥棕12片,重量0.6公斤~0.8公斤,而其他棕仅0.4公斤—0.5公斤。双层棕的棕丝长,弹性好,应用价值高。可作棕绳、棕床、棕垫、棕衣。棕骨加工制作其他工农业用品。近年来引起当地人民广泛重视,多于屋前屋后栽培,已发展成为双层棕基地。
【三家馆黄牛】  是本地优良黄牛品种;三家馆被列入全国十四个商品牛基地之一。1957年永定区畜牧局对全区进行采风调查,发现三家馆黄牛体型大、役力强、性情温顺、抗逆性好、繁殖力高等优点。送省农业展览会展览,获较高评价,被定名三家馆黄牛,此后逐渐驰名于省内外。其特征是:全身为金黄、棕黄或黑色,以金黄毛色较普遍;角型有八字、扁担、火叉、芋头等,八字角为普遍;该牛眼大有神,肌肉发达,肩峰高,背腰宽且平直,四肢粗短、前肢稍弯而扁平,蹄圆且大,蹄壳深且坚实,平地、山坡行走自如。三家馆黄牛又分高脚、矮脚两种,矮脚型以体躯较大,四肢短为突出特征;其役用限为15年~16年,最长20年;役力最强时期为4岁~l2岁。成年公牛犁水田日达4亩,阉牛可耕5亩。繁殖能力强,适宜配种,母牛2岁到2岁半,公牛3岁到3岁半;母牛产犊多为三年两胎,也有一年一胎,终生产犊8至12头。犊牛初生体重为16 .25公斤左右,成恬率在90%以上。肉质红润,色鲜,水分少,含蛋白质高,加工牛肉干,有健脾功能。1982年在香港国际市场上曾获优质味美佳誉。1979年三家馆境内共有优良黄牛874头;1981年国家投资11200元,在全乡设五个耕牛配种站,进行定向繁殖,被列入“湘西黄牛”提纯复壮、纯种繁殖基地。1982年11月自治州育种站在该乡购两岁公牛一头,育训采精,制作冷冻颗粒精液,用人工冷配授精在全州推广,向役肉、役乳兼用型发展。1982年省编《湘西黄牛》载:“湘西黄牛”产于湖南西部,以中心产区大庸县三家馆乡为代表。
娃娃鱼】  娃娃鱼,学名大鲵,属两栖动物有尾目隐腮鲵科,喜居溪水中,鸣声如婴啼,故称。市境内溪川及潭、洼之中均有产,国家列为野生二类保护动物;桑植县被称为娃娃鱼之乡,设有大鲵研究所,近年人工饲养成功。娃娃鱼头巨扁阔,四肢肥硕,肤色随环境而变,一般呈棕褐色,背上有深黑色大花斑。有一定观赏价值。该鱼有其独特生态习性,常在海拔300米以上清澈湍急的溪流中活动;主以蟹、虾和蛙类为食,每食必量大,可一月不食。全市年产约5000公斤左右。娃娃鱼肉质细嫩色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为宴席佳肴;港台市场更视为稀物。娃娃鱼药用价值亦高,《本草纲目》曾有记载,是老弱病者难得的滋补品。经常食用,可补血行气,对于霍乱、骨病等有一定疗效。
【岩耳】    岩耳,又称石耳,清康熙《永定卫志》载:“岩耳系民间珍品、食用佳肴,并有去热清火、滋补之功能”。近年医说有抑癌之效。民国时期,永定区商户年收岩耳1吨以上,运销汉口、长沙等地。1964年贸易公司曾收购8000公斤,运销北京及外贸出口。80年代以来,市场价格骤增,由1982年每0.5公斤价5.4元涨至20多元,为旅游宾馆宴席上乘佳肴,一时名声大噪。岩耳分布在市境张家界天子山、茅岗等悬崖绝壁之上,极难采撷。岩耳属地衣门石耳科菌类植物。体呈叶状,通常背面灰白色或灰绿勾通,腹部黑褐色或黄褐色,革质易脆折,腹面中间有脐状突出物。其生长习性及繁殖条件,必须在海拔1000米以上,背北向南,且有细盐砂浸水,有原菌种的陡岩壁上方能生长。岩耳烹调法是:先用60度温热淘米水泡一至两个小时(质软为宜),或用60度的温水加适当碱水(一斤岩耳需碱五钱)泡软,用手反复揉搓,搓至无黑水,再放入清水内浸漂,把蒂子摘去,泥沙洗净,待肉食炖熟后,再放入岩耳,炖10分钟即可食,炖肉拌岩耳,热天不馊。
【猕猴桃】  猕猴桃,土名洋桃子。属猕猴桃科落叶藤本植物,具攀缘性。市境内猕猴桃分布极广,种类繁多。据查有中华猕猴桃、硬毛猕猴挑、京梨猕猴桃、草叶猕猴桃等,野生于荒山丛莽之间。中华猕猴桃干呈椭圆,新梢、嫩枝密布灰褐色绒毛。果长4厘米~6厘米;直径为4厘米。一树产果多的可达10多公斤,数百枚。其种子细小,色黑,生长力旺盛,喜阴耐寒,以海拔1000米山地为宜。中华猕猴桃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据鉴定:果实中含葡萄糖15 .27%、果糖6.57%、蔗糖2. 91%、总酸度1%~2%、可溶性固体物10%~18%以及蛋白质、单宁、果胶、胡萝卜素、蛋白水解酶等多种有机物和12种氨基酸,14种稀有元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每100克含维生素C100毫克~420毫克,比柑桔高八倍,能加工制成果汁、果浆等罐头。对消化道癌症、高血压、心血管病、铅汞中毒、放射性损伤等病,具有一定疗效和抑制作用。其叶片肥嫩,含淀粉11.8%,蛋白质8.2%,是很好的饲料。茎皮及髓中含丰富液汁,易溶于水,水溶液有很厚的粘性,具有抵御外界物理风化性能,是造纸和建筑优质材料。花含有蜜汁和芬香油,可提取香油、香料,市食品厂利用猕猴桃经济价值高和资源丰富等条件创建猕猴桃加工厂(现与省有关单位合资经营,改称“湖南天然饮料厂”),年产利乐无菌包装饮料5000吨、罐头2000吨。主要产品为“天子山牌”猕猴桃汁.1989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产品,同时获国家轻工部产品开发奖。销往全国21个省市,150多个地、市、县,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香菇】  俗名“香菌”、“冬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科,菌盖表褐色,菌褶白色,菌柄柱状或稍扁,浅咖啡色,基端稍带红色或红褐色,生长于枯死的枫香、栲、抱、栎、野漆树上。籽实体常在立冬后至翌年清明前产生,适应在8℃~24℃气温下生长。多为野生,如今已多为人工栽培。我国自古即有办人工栽培香菇历史。60年代,永定区桑植县进行人工培植,产量约5000公斤,每0.5公斤干香菇15元~20元,颇受市民欢迎,系市场走俏产品。香菇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拓食用菌类名列前茅,被誉为蘑菇“皇后”。其肉质柔嫩,具有独特的鲜、香、甘味,既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B1、B2,还含有钠、钙、磷和麦角固醇。香菇菌丝体提取液,营养全面,容易吸收,是宇宙航行员食用天然原料。香菇中还含有30多种酶元素,可治疗某些缺酶患者;另含一种“诱发剂”,可以使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身体抵抗力。此外,多吃香菇有抑制血中胆固醇增高和降低血压作用;从香菇中提取的多糖体具有抗癌效果。
【板栗】  板栗素享“干果之王”、“中国甘栗”等美称;亦被誉为“铁杆庄稼”、“一年种百年收”之佳果。其老树300年仍能结果,垦荒种植板栗,可间种花生、黄豆、包谷、绿豆等作物;幼树一般6至7年后开始结果,12年后进入盛果期。板栗属木本粮食树种、壳斗科落叶乔木,对气候及土壤适应性能强,根系发达,喜光耐旱涝,适宜土层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含有机质多的沙质或砾质土培;其生命力强,种子或嫁接繁殖均可。板栗品种较多,主要有大庸栗、油光栗、米板栗、毛板栗等,以油板栗籽粒大,产量高,分布广。年产量在25万公斤以上。桑植县打鼓泉、廖家桥等乡所产双季板栗,为全省特优品种,其丰产稳产性强,果大整齐,果肉甜糯,品质上乘,目前正在繁殖苗木,可望发展成为板栗生产基地。板栗果肉黄白,清香脆甜,营养丰富,含糖20%、脂肪2%~7.4%、淀粉60%、蛋白质12%,以及钙、铁和多种维生素。可鲜食、爆炒、烹煮或制作栗子羹、栗精粉等数十种精制食品。板栗炖鸡、鸭,别有风味;用板栗精制食品比出售栗子可增值一至数倍。桑植食品厂产的板栗罐头,远销省内外。板栗还有药用价值,滋补性能类似人参、当归,备受历代医家推崇,称之有益气厚胃、健脾补肾及活血等功能。板栗市场相当广阔,是重要的出口创汇物资,远销日本、港澳地区,外来游客,爱不释手,游人既用以细细品味,又用以揣摩赏玩。
【核桃】  核桃又名胡桃,属落叶乔木,境内遍布,常年产量约数千公斤。核桃经济价值高,每亩核桃收入可达200元以上。我市60年代开始群众性栽种核桃,采用植树造林和直播造林。幼苗如果培育管理好,8年左右即可结果。由于核桃多为异花授粉,品种天然混杂,故优劣性状差异显著,为培育优良品种,已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无性繁殖。核桃油率63%~80%,果肉营养价值高,含粗蛋白11.2%~27.3%,含钙、磷、钾及维生素A、B、C等多种元素。是优良干果和重要药材,有滋补和润肺等功能。核桃油是高级食用油和工业用油。核桃树木质坚硬,纹理美观,可作军工及高级家具用材。树皮及外果皮可提制栲胶。近年来大庸市核桃市场日趋活跃,产品既要满足外贸需要,又要供应广大游客,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核桃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
【米核桃】  盛产于本市永定区青安坪乡,核桃生功用很能温肺、补肾、降压、主治虚寒、喘咳、肾虚、腰痛等症。富含油脂、味美。青安坪的米核桃又是同类产品的佼佼者,以其果大、壳薄、肉厚而著称。青安坪因此获得了“核桃之乡”的美誉。通常每年核桃产量在200担以上。
【黄壳麻】  黄壳麻盛产于本市永定、慈利等地。是湖南的优质麻种之一。为我市大宗特产,其麻头白身青,长六、七尺以上。性绵濡而坚韧,纤维指数头麻可达2749支,二麻可达2385支,三麻可达2359支,比外地苎麻品种单纤维指数要高680-1380支以上。我市麻历史悠久,至少始于明朝。当时黄壳麻已闻名远近。旧时生产香云纱(高级绸料)就选用我地黄壳麻。旧志记载:永定宁麻为土物上名,行销江西、广东、汕头,水运出洋,每岁约计五千捆,估值十余万。例如:1980年,大庸县宁麻面积已有16043亩,总产在4215担以上。1985年因市场价格猛涨。全市宁麻面积达32,755余亩,总产量达16,500担,收入突破了700万。
【杜仲】  新中国成立前杜仲散生市境各地,无人工培植成片杜仲林。慈利县柳林乡团岩溪村有株径圆4.55公尺的百年杜仲树,1951年苏联杜仲专家梯卡乐曾经考察,誉其为世界“杜仲王”。杜仲系名贵中药材,《神农本草经》载:杜仲有:“除阴下湿痒,小便余沥”等药用疗效,仲皮入药,有补肾、强筋功能,亦能作工业重要源料。人民政府重视发展杜仲林,1954年起在慈利九溪北山,建立江垭杜仲林场,先后营造杜仲林2万余亩;并号召林场附近群众,栽培杜仲9654亩。1978年10月省确定慈利造10万亩杜仲林。以南井、扎角、东泉、青龙、白果、花合等8个大队为杜仲生产基地;后又确定高峰、南山等17个乡、120个大队为杜仲基地。从建立基地到1987年,全县累计育杜仲苗1121亩,共造杜仲林70,460亩。为扶持杜仲生产,药材部门发放补助金88.6万元,投放专用化肥100吨,共收杜仲皮155吨,私人外运0.75吨。1990年杜仲面积扩大到10万亩,到2000年以后,大庸市仅慈利县即每年可给国家提供125万公斤杜仲皮。
【乌桕】  乌桕生产历史悠久,是大庸市重要经济林之一,大庸乌桕尤以慈利县最为突出,并居全省之冠,产量约占全省44%。50年代农民自发在田边地角栽乌桕,60年代省将该县列为乌桕生产基地县之一。县政府确定三官寺、江垭、象市、杉木桥、东岳观等9个公社为乌桕生产基地,建立社办乌桕林场3个,队办29个;国家投资12万元,从浙江引进长葡萄乌桕优良品种,推广嫁接育苗和高接育芽等科学技术,使乌桕生产面积逐年发展,产量逐年增长,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由50年代16,588亩发展至80年代112,000亩(计448万株),乌桕产量由50年代1200吨增加到80年代1700吨。
【桐油】  桐油是湘西重要特产张家界桐油居湖南桐油产量前列,油质居“三湘”第一。如慈利据考查有千余年栽培油桐历史,生产面积达20余万亩,年产桐油千吨以上,居全省(县市、区中)第三位;1978年省确定慈利为桐油生产基地县。根据土质情况,县确定岩泊渡、宜冲桥、甘堰、阳和、许家坊、高桥、国太桥、零阳、零溪等10个乡为桐油生产基地,至1985年基地造林符合国家验收标准达7.7728万亩。并同时推广大米桐、小米桐、葡萄桐等优良品种。
【龟纹石】  龟纹石学名“华莹山多壁珊瑚石”,图案为多角状复体,呈六边形,酷似龟纹,其对角线长8毫米~10毫米,内部结构单骸紧密相连,呈蛛网状。该化石为典型暖水生物群体,早在二迭纪前,经海水冲积,地壳变化,形成珊瑚化石。桑植县民族工艺厂利用龟纹石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石砚、茶具及长颈鹿等装饰系列产品,其造型美观、工艺精巧以假乱真,不仅在市场出售受到欢迎,而且远销日本、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深得广大顾客喜爱。与龟纹石同为加工工艺品极佳原料的还有为“海百合化石”,经科学家鉴定,系棘皮生物门类,生长于二迭纪部分组成,呈三角星、圆孔、卵形、虫体等线条清晰,图案分明。用该化石制作的香炉、云鼎等,高雅别致,古香古色。
【紫砂陶】  是一种细陶土经过精选、精炼、精制成型然后于高温中烧制成的土特产品之一。紫砂陶工艺厂生产的紫砂陶系列产品有壶、杯、瓶、炉、甏、盘、碟和文房四宝及其它果品趣玩及装饰点缀等数十种,其造型简练大方,工艺精纯。产品上缕花、刻诗、作画、色彩朴实古雅,又不失于独特的民族风格,深受广大中外游客欢迎。紫砂陶产品具有特殊功能,盛夏泡茶不走味,储茶不变色,使用年代越久,器身色泽越光润,泡茶也就越醇郁芳馨。所以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被人视同珠宝。用紫砂陶花盆栽培花木制作盆景,具有成活率高,不易烂根,长势茂盛和落叶较迟等点。此外,用紫砂罐蒸炖鸡、鸭、鱼、肉之类,其味特别鲜美,肉嫩汤醇,为金属器皿或其它陶瓷制品所不及。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