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地理

土壤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2:07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七)土壤
【石灰岩风化物】  石灰岩风化物分布于全市各地,包括泥质、炭质、硅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风化物,主要由碳酸钙组成,也有碳酸镁和其他杂质。土壤较粘重,透水性差,含钙质高,凝聚力强,棕黄色或红色,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土层厚薄不一,碱解氮含量中到丰,磷钾含量随母质矿物质组成及风化程度不同而有差别,速效磷易被固定,造成土壤缺磷。其母质发育的自然土壤有红土、灰黄土、红灰土、灰泥土、黄灰土和灰岩黄棕壤等,水稻土有浅黄泥田、灰黄泥田、灰泥田、青泥田等。
【红土母质】  红土母质主要分布于桑植县澧源镇、五里桥、利福塔、长潭坪、凉水口、仓关峪、新街、廖家村、两河口、上街等乡镇。红土土层深厚,鲜红至黄棕色,质地粘重。养分缺乏,铁镁含量多,呈酸性反应。发育的自然土壤多被开垦为稻田,有浅黄泥、红黄沙泥、石灰性红黄泥等。
【板页岩风化物】  由板页岩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共同作用而成。主要分布于桑植县五道水、陈家河、廖家村和凉水口、瑞塔铺、官地坪区的部分乡。土壤质地较粘重,透水性差,含氮、磷、钾,养分较多,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颜色黄棕色。板岩、页岩地区无地下溶,地表水丰富,林木繁茂;抗蚀力弱,一旦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含大量的岩石碎片。发育的自然土壤有板页岩黄红壤、板页岩红壤性土、板页岩黄壤和板页岩山地黄棕壤。耕作土壤,旱土有板岩黄红壤,黄红岩渣子土。水稻土有浅黄泥、扁沙泥、黄泥田、青泥田等。
【河流冲积物】  河流冲积物主要由近代河流在洪水期间,携带上游泥沙淤积而成,为一种异元母质,分布于澧水干、支流沿岸。土层上细下粗,二元结构明显。土质疏松、肥力较高,呈微酸性至微碱反应。自然土有潮土,旱土有沙土,水稻土有河沙泥土。
【砂岩风化物】  砂岩风化物由石英砂粘和泥土组成。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砂性重,通透性强,保水保肥力差,养分含量少,温度变化幅度大,一般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主要分布于桑植县城郊、瑞塔铺、廖家村区以及凉水口、马合口等。发育的自然土壤有砂岩黄红壤、砂岩红壤性土、砂岩黄壤、砂岩山地黄壤。耕作土壤,旱土有红沙土、盐沙土、黄壤沙土、黄棕沙土;水稻土有黄沙泥田、青沙泥田等。
【紫色砂页岩风化物】  桑植县内主要是三迭纪的紫色页岩经物理风化破碎而成,分布于各种峡谷和低山丘陵。土壤结构疏松,易受冲刷,土层浅薄,土中央含半风化的岩石碎片,下层无明显差异,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棕色,含磷、钾、钙较少,呈微酸性至微碱性反应,部分有石灰反应。土层中保留有相当数量的碳酸钙,土壤抗蚀力弱,有机质含量低,酸碱度变化幅度大。该母质发育的自然土壤有酸、中、碱性紫色土紫泥土。耕作土壤,旱土有紫泥土、紫砂土,水稻土有浅紫泥田、紫砂田、紫沙泥田、青紫泥田等。
【山地黄壤土】  属土壤的类型之一。发育多种母质,土体中氮化铁水而呈黄色,盐基离子淋溶强烈,下渗流水,故酸性高,多分布于海拔450米~1100米之间,垂直分布在黄壤之上,包括黄壤土和黄壤性土两个亚类。适植云杉,宜栽马铃薯。此类土壤在张家界分布广泛,面积达到277万余亩,其中仅桑植县面积为1,464,863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7.7%。
【水稻土】    (淹育型、潴育型、渗育型、潜育型、沼泽型、矿毒型)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由人类长期经营活动水耕熟化而成。因为土形部位和受水作用的强弱及时间长短不同而形成淹育、潴育、渗育、潜育、沼泽及矿毒性型。
【淹育型】    多分布于水利条件差的山腰山岗上部,所处位置高,水源全靠下雨,常受旱灾威胁,当地称为“天水田”、“雷公田”,水耕水种时间短,受水作用弱,犁底层以下很大程度反映出原来土壤成土母质的本来面貌,耕作浅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性差,养分不足,作物生长缓慢,穗短粒少,产量低。淹育型土壤又因成土母质不同可分为浅黄泥、浅黄沙泥、浅灰黄泥、浅灰泥、浅酸紫泥、浅碱紫泥、浅岩渣田、浅红黄泥9个土属20个土种。
【潴育型】  分布于冲田、垄田及低排田,成土过程受水的作用较强,潴育现象明显,淋溶淀积层(即潴育层)一般在20厘米以上,水利条件好,排灌容易,一般旱涝保收。大多离村寨近,耕作年代久,土壤熟化程度和施肥水平较高,肥沃。因成土母质不同有黄泥田、岩渣田、扁沙泥田、黄沙泥、灰黄泥、灰泥田、酸紫泥、中性紫泥、碱紫泥、红黄泥、河沙泥11个土属之区别。
【渗育型】  发育于砂岩、板页岩等母质,大多属于地势较倾斜的排田,由于缓坡地段上地下水侧向流动和地表水下渗发生的淋溶漂洗作用,铁、锰及盐基离子流失,二氧化硅析出,土体颜色灰白,质地较轻,有机、无机体破坏淋失、土壤沉积层潜化,吸收力低。此亚类水稻土在桑植县内有白鳝泥、白散泥两个土属,白膳泥、白磁沙泥、由散泥、青隔白散泥四个土种。
【潜育型】  发育于各种母质,分布于山谷、山冲、低处或塘坝、水库的下方,因受地形部位和水文条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较高,水分长期在犁底层以下淤积,土壤处于原状态,土粒分散,结构不良,土体呈青灰色,土性冷,通透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
【沼泽型】  发育于各种母质,大都在低山、丘陵区正沟的落湾、落脚处,由于地势低排水不良,冷浸水终年浸渍稻田,造成土壤全层潜育。如同沼泽一般,耕层水泥成糊,泥脚深而糊烂,“人下齐腰,牛下齐肚”,土壤质地较粘,通气不爽,水利条件差,有机质分解缓慢,土内养分少。桑植县沼泽水稻土有烂泥田,石灰性烂泥田两个土种。烂泥田分布于五里桥、利福塔、走马坪、凉水口、河口、廖家村、芭茅溪乡的冲垄低洼处。石灰性烂泥田分布于五里桥、南岔、空壳树、汨湖、竹叶坪、芙蓉桥、赤溪、刘家坪、谷罗山等乡。
【矿毒性型】  桑植县仅70余亩,因受工矿毒水、毒物污染,土内含矿毒物质,呈酸性反应。养分含量不足,分布于上河溪乡熊家坪(51亩),谷罗山上坪村(20亩)以及县城赤溪河附近有少许。
【红壤土】  面积208,403亩,占桑植县总面积的3.94%,其中旱土8151亩,山地200,252亩。分布在黄壤之下,含三氧化二铁故为红色,呈酸性,酸瘦粘板是该土类的主要特点。县内红壤土类有黄红壤、红壤性土(幼年红土)两个亚类。黄红壤面积140,419亩,属黄壤向红壤过渡的一个土壤类型,土壤中氧化铁水解程度高,土壤呈酸性反应,此亚类在县内有板页岩黄红壤、耕型板页岩黄红壤、砂岩黄红壤、耕型砂岩黄红壤、灰岩黄红壤、耕型灰岩黄红壤六个土属。红壤性土面积66,618亩,占桑植县总面积1. 26%,发育于多种母质,分布于坡度大的地段,土层40厘米以下,含有较多的岩石风化碎片,县内有板页岩红壤性土、耕型板页岩红壤粘土、砂岩红壤性土、耕型砂岩红壤性土四个土属。
【红色石灰土】  发育于多种灰岩母质,分布于红壤和黄壤地带的石灰岩地区,多处于山麓坡地,土层厚薄不一样,游离氧化铁含量高,土壤呈红色或黄色,钙质有一定的淋失,土壤质地比较粘重,水分上缺下丰。该土类有红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两个亚类。此类土,在桑植县分布较广,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7.9%。
【河潮土】  主要分布在永定区慈利县沿澧水及其支流两岸谷地。此类土宜种粮棉、蔬菜、花生、甘蔗、柑桔。
【菜园土】  全市分布较广。适宜于多种蔬菜的种植,栽培。
【黑色石灰土】  发育于石灰岩母质、零星分布在山顶石灰岩隙岩壳低平处,是一种典型的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土体黑色、腐殖质多,石灰质多,颗粒结构好。土层薄,缺少钾,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丰富。此类土在全市分布面积有限。
【黄棕壤土】  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中山地区,垂直分布在山地黄壤之上,包括山地黄棕壤、黄棕壤性土两个亚类。此类土在全市均有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山地黄棕壤:有板页岩山地黄棕壤、耕型板页岩黄棕壤、砂岩山地黄棕壤、耕型砂岩黄棕壤、石灰岩山地黄棕壤、耕型灰岩黄棕壤六个土属。山地黄棕壤土由于坡度较大,受雨水冲刷作用,土层浅薄,质地为壤土,岩石碎片较多;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丰富,有山地黄棕壤土、耕型山地黄棕壤性土两个土属。
【黄色石灰土】  黄色石灰土亚类,分布于全市海拔450米~1100米的石灰岩区。由于钙的淋溶强度不一,可分黄色石灰土,耕型黄色石灰土两个土属。
【紫色土】  此土类由三迭纪紫色砂岩、紫色页岩发育而成。主要分布于桑植县东南部和中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丘陵或山顶土层浅薄,中坡下部或坡脚土层较厚,受母岩母质影响,土体为紫色,土壤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矿物质养分含量较丰富。包括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碱性紫色土三个亚类。酸性紫色土分布于低山丘陵区的山坡中、上部,植被覆盖率比较高。根据利用方式,可分为酸性紫色土、耕型酸性紫色土两个土属。中性紫色土钙质被淋洗,呈中性反应,有紫沙土、耕型中性紫沙土两个土属。碱性紫色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多为岩石风化物形成的幼年土壤,钙质淋溶程度轻,石灰反应中到强,土体颜色多为暗紫棕——紫棕色。
【区域性分布】  受页岩母质、地貌、水文、成土年龄等地区性影响,桑植县内土壤区域分布明显。石灰岩分布广泛,凡是石灰岩区域,土壤主要是石灰岩黄红壤、石灰岩黄壤和石灰岩山地黄棕壤;其次是黑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等。水稻土则有浅灰黄泥、灰黄泥、灰泥田等。陈家河、官地坪、凉水口的部分乡,分布着板页岩,其土壤有板页岩黄红壤、板页岩黄壤、板页岩山地黄棕壤,水稻土则有浅黄泥、浅岩渣田、黄泥田、扁沙泥田、青沙泥田等。仓关峪、河口、大木塘、岩屋口、四方溪、龙潭坪、淋溪河、麦地坪、西莲、上街、廖家村、五里桥等乡,有砂岩分布。其风化物发育的土壤,有砂岩黄红壤、砂岩黄壤、砂岩山地黄棕壤。水稻土有浅沙泥、岩渣田、黄沙泥、青泥田等。县内中部和南部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紫色砂页岩,土壤为紫色土。水稻土有浅紫泥、紫泥、青紫泥、青紫沙泥等。澧水及各支流沿岸母质属于河流冲积物,土壤为河潮土。水稻土有河沙泥、青紫潮沙泥等。城郊,瑞塔铺区部分乡有古河流冲积
物形成的红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浅红黄泥。中小地形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从山顶到山脚谷地,依次出现淹育性、潴育性、渗育性、潜育性以至沼泽性水稻土。水质不同也对水稻土演变影响显著。岩溶水长期引灌的稻田,泥土的PH值升高。发生石灰反应。
【垂直性分布】  因海拔高度的变化与之相应的生物气候的变化而依次出现的不同土壤类型呈垂直性差别。垂直带谱基带为黄红壤亚类,垂直向上依次为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溪河沿岸为河流冲积土。市内各类土壤出现的高度,大致在海拔450米以下为黄红壤,450米到1100米为山地黄壤,1100米以上为黄棕壤。农业耕地呈垂直分布规律,垂直向上,水稻土减少,旱土增加;而水稻土从山顶到山脚,依次为氧化型的淹育性水稻土,氧化还原型的潴育性水稻土,和还原型的潜育性以及沼泽性水稻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增高,土壤类型因气候、植被关系自南至北,从黄红壤到黄棕壤逐渐增加;反之,从黄棕壤到黄红壤逐渐减少。耕作土壤由东南到西北,呈现稻田逐渐减少,旱土逐渐增多的趋势。
【土层厚度】  永定区271. 23万亩山地土壤,土层厚度在40厘米以内,薄土层面积41.7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15.4%;40厘米~80厘米的中土层有161. 68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59.6%;大干80厘米的厚土层面积有47.85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17.6%。全区厚土层所占比例较少,说明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厚度】  永定区内一般高产土壤厚度,稻田应在16厘米~20厘米之间,旱地应在20厘米以上。全区有稻田30 .19万亩,10厘米以下1.24万亩,占稻田总面积4.1%;10厘米~15厘米4.36万亩,占稻田总面积的14.4%;16厘米~20厘米24万亩,占稻田总面积79.49%;20厘米以上5953亩,占稻田总面积的1. 97%。旱地总面积14 .08万亩,其耕层小于10厘米的1. 01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7.2%;10厘米~15厘米3.6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26%:16厘米~20厘米9.15亩,占旱地总面积的64.9%;大于20厘米2528.5亩,占旱地总面积的1.8%。
【土壤质地】  永定区水稻土壤土面积23.68万亩,占稻田总面积的78.44%;偏沙沙壤土面积2.65万亩,占稻田总面积的8.8%;偏粘的粘壤土3.85万亩,占稻田总面积的12 .75%。旱土沙土面积814亩,占旱土总面积的0.6%;沙壤土3. 51万亩,占旱土总面积的24.9%;壤土8.22万亩占旱土总面积的58.4%;粘壤土2.27万亩,占旱土总面积的16.1%。
【土壤养分】  据室内常规分析资料统计,永定区土壤养分含量比较缺乏,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农民大量单纯施用化学氮肥,使土壤养分出现了有机肥与无机肥,氮与磷、钾之间的比例失调,土壤缓冲能力逐步下降,土壤板结。目前施磷、钾肥的效果明显。据31个土样的有限分析,按省土肥确定的微量元素含量标准,全区各种水稻土的有效态铜、锰、铁含量均高,超出临界值范围。尤以板岩发育的水稻土有效铜含量超过5PPM;砂岩发育的水稻土,有效铁含量在120PPM以下;而各种水稻土的有效锌、硼含量都在临界值以下;锌的有效含量平均低于1PPM,处于缺乏状态;有效硼的含量只有0.32PPM,呈极缺状态,经试验施用锌硼效果显著。全县推广施用锌于水稻、硼于油菜,均能较多增产。另外从水稻土养分含量看,无论何种母质,何种土壤,均随地势部位的不同,由低向高呈梯级递减,即沼泽性大于潜育性,潜育性大于潴育性,潴育性大于淹育性水稻土。
【土壤酸碱度】  永定区耕地面积44.27万亩,酸碱度大多数在PH5.5~7.5的微酸至中性范围,共35.7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7%;微碱性PH大于7.5的耕地57.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9%;PH4.5~5.4的酸性耕地2.7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2%;PH小于4.5的强酸性耕地8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2%。
【土壤亚铁反应】  永定区水稻土在60厘米以内,有亚铁反应的面积5. 12万亩,占稻田总面积16 .96%,其中亚铁强度反应的3.38万亩,占稻田总面积11. 21%;亚铁中度反应的有1.06万亩,占稻田总面积的3.52%;亚铁弱度反应的6710亩,占稻田总面积2.22%。
【林牧用地评价】  全市林牧用地数量大。如桑植县林牧用地面积就占全县总面积的79.1%,尚未很好地科学开发,利用率低。一等地面积l,008,219亩,占林牧用地的24%。土层深厚大于80厘米,坡度较小,适宜用材林、经济林和牧草的生长。二等地面积1,844,200亩,占林牧用地的44%,土层大于40厘米,适宜多种林木、饲草生长,但因地势、海拔、坡度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森林一经破坏,植被不易恢复,导致水土流失,宜封山育林,发展水源林,保护水土,调节气候,发挥其生态效益。平坦地带,可种植人工牧草,发展畜牧业。三等地面积1,334,326亩,占林牧用地的32%,海拔高,坡度大,土层薄,气候寒冷,常遭受冰封雪冻,林木生长缓慢,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
【耕地评价】  仅以桑植县为例。该县一等地面积522亩,仅占耕地面积的0 .14%,全为稻田。地势开阔平坦,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丰富,且水供应协调,排灌自如,地下水位低,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并能实现高产。二等地面积35,336亩,分布在地势比较开阔的溪河沿岸、河谷台地或低山山麓,土层,质量和肥力中等,光照水利条件较好。但有一定的阻碍因素,正常年景能获得较好收成。三等地面积341,601亩,占耕地面积的90.5%,其中稻田184,728亩。这类耕地多分布在山坡或低谷,光照偏弱,水利条件差,土层较浅,不同程度地存在瘦、冷、阴、漏、潜、旱、酣等障碍因素,单产低而不稳。因面积大,是造成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产量徘徊的客观原因之一,需要大力改造,注重用地与养地结合,排除主要障碍因素,提高土地利用率。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地下水
下一篇:植被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