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区划

慈利县(十四)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0:46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象市村】 位于象市镇中心,东邻双 桥村,南邻漤水河,西邻三桥村,北邻高 潮村。辖象耳、新河、双溶三个村民小 组,总面积350亩,耕地面积228亩,旱 涝保收150亩,森林覆盖率为20%。该 村属象市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百分之八 十的村民居住在镇街道两旁,主要从事商 业、运输业及服务业。全村耕地228亩, 解放初期建山塘2口,水面近4亩,有效 灌溉面积为15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玉 米、油菜、红薯等,2000年粮食总产量 125吨,人均250公斤。村内交通发达, 慈索公路贯穿东西,户户通电,百分之九 十的农户开通了程控电话,全体村民基本 用上了简易的自来水。村小学,校园面积 6亩,建筑面积有500平方米,共有教室 11间。村内主要姓氏有谭、邓、金、刘、 姚等二十多个姓氏,村民大多为土家族, 全村210户,653人,其中劳力358人。 2000年总收入98万元,人均1500元。 
【三桥村】 位于象市镇西部,东邻象 市村,西与符坪和虎头村接壤,北抵符坪 村,南与虎头村交界。由大湾、双岭、胡 丘、陈湾、力垭、三桥、双台、长岭、九 岭、凤凰、飞燕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全 村总面积4120亩,耕地面积1040亩,旱 涝保收面积200亩,森林覆盖率为24%。 全村地形较为复杂,低山丘陵山坡耕地 多。呈葫芦形状,平均海拔约400米。初 级社和高级社修了9口堰塘,有8亩水 面,一座小型水库,受益4个村民小组, 灌溉面积为18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小 麦、玉米、红薯、柑桔、油菜等,1999 年全村粮食总产量650吨,人均374公 斤。村内仅有一条从东穿西的国防路,绝 大部分地方未通公路。1995年自筹资金 12万多元,架起了照明线路。全村自然条件差,没有一户有自来水。主要姓氏有邓、甄、田、高、李等,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365户.1225人,其中男600人,女625人,劳动力590人。2000年总收入87.75万元,人均1152元。
【大尖村】 位于象市镇的东部,东抵李子,西与高潮、白马相邻,北接杉木桥关坪村,南邻双桥村,辖罗汉、白港、蒋坪、中心、大尖抓住、鸡谷、小尖、风格、蛇公、双台、力山、大塔、中岭、园艺厂1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2410亩,耕地面积1410亩,旱涝保收面积250亩,森林覆盖率为32%。全村属高山地形,田少地多,初级社和高级社共修了14口山塘,灌溉面积为13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玉米、红薯、油菜、黄豆、花生等。村级公路基本贯穿各组1990年至1992年村自筹资金4万元,架通了照明电,目前尚有71户尚未照上电灯,主要原因是付不起电费。部分村民利用自然落差埋设管道引水,用上自来水。村小学占地面积5亩,建筑1100平方米,有教室5间。村内主要姓氏有李、谭、邓、黎、赵、卓等,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327户,1091人,其中男601人,女490人,劳力660人。2000年全村总收入280万元,人均1270元,粮食总产量300吨,人均500公斤。
【太平村】 位于象市镇西部,东、北与虎头村交界,南与江垭镇相接,西与龙兴相邻,辖新星、谢坪、星太、中台、太平、老湾、唐坡、和平、河内、元坡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598亩,耕地面积1084亩,旱涝保收面积200亩,森林覆盖率为10%。全村地形,成椭圆形,低平为沙地,台上坪为水田。初级社和高级社修有大小水库2座,20口堰塘,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玉米、红薯、油菜、柑桔,2000年粮食总产量250吨。村级公路狭窄,泥坑多,年年整修。村办小学于60年代村集资修建。村内主要姓氏有寇、谢、谭、张、侯、赵等,村内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340户,1130人,其中劳动力560人。2000年全村总收入117万元,人均1030元。   
【双塔村】 位于象市镇南部,东邻龙坪村,西部广济村,北抵毕家坪村,南与高峰乡交界,由才这塔、张家塔、风、乐家湾、虾马井、胡家台、土坡、林场、张家湾、第思十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2890亩,耕地面积720亩,旱涝保收面积210亩,森林覆盖率为60%。全村地形较为复杂,田少岩壳多,初级社和高级社时修了13口山塘,有水田220亩,灌溉面积为40亩。由于海拔高,主要物产为旱粮。农作物有玉米、稻谷、烤烟、洋芋、红薯、油菜、黄豆等。2000年全村粮食产量达到180吨。村内组组通公路,从慈索公路至双塔村部建成了一条省级三级公路。组组通电,100%农户用上照明电。从1990年至2000年大部分农户自筹资金修建小型水池,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村小学还是一座土墙式的学校,有三间教室,两间住房,教学设备简陋。主要姓氏有:胡、张、李、叶、陈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173户,594人,其中男290人,女304人,劳动力195人。2000年全村总收入74万元,人均1480元,粮食总产量180吨,人均260公斤。
【双潮村】 位于象市镇北部,东邻杉木桥镇战马村,北抵三合口乡水坝村,西抵栗垭村,南同坼岩、走马村相连,全村共有岩化、横冲、六斗、直冲、大立、元冲、水元、郑坑、天星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1000亩,森林覆盖率30%。全村地形较为复杂,高岭、山坡、平坑面积大,无水田。解放前叫做潮水界,解放后分为东湖村和西湖村,1958年合为双潮村。公社化后全村修了三口堰塘,共有10多亩水面,仅供人畜吃水用。1990年新开堰塘共6口,水面约20亩。村交通闭塞,从1996年到1998年,人均集资100元修建坼岩至双潮村公路,目前已修建了14公里,还有2公里的路段未通。全村523人,其中男276人,女247人,劳动力284人。2000年全村总收入54.6万元,人均1040元,粮食总产量302吨,人均570公斤。
【双联村】 位于象市镇南部,东南与放马相连,西邻双洲村,北邻白杨村。辖胡坪、中心、茶元、双红、长垭、长溶、永红、和尚坑、高兴、南马、幸福村1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6000亩,耕地面积872亩,旱涝保收面积100亩,森林覆盖率30%。全村地形较为复杂,丘陵坡田较多。初高社修建了12口堰塘,灌溉面积100亩。全村物产有稻谷、玉米、小麦、红薯、花生、油菜、黄豆、柑桔、柰李、布郎等。村内交通较发达,95%的农户照上了电灯。村内主要姓氏有苏、吴、姚、袁、安、田、林等,村民40%为土家族,全村280户,897人,其中男460人,女437人,劳力550人。1991年粮食总产量350吨,人均355公斤。
【白马村】 白马村位于大尖山背后,东邻杉木桥镇大市村,南邻大尖村,西邻符坪村,北邻走马村,由田湾、会龙、唐家、新屋、老屋、永桥、泉湾、一栗、二栗、丰合、道场、向家1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1800亩,耕地面积1055亩,旱涝保收面积250亩,森林覆盖率为20%。全村属丘陵地形,田较多,旱地主要属坡形地,初、高级社时期修建了大小20口堰塘,大约20多亩面积,灌溉面积100亩左右,全村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玉米、红薯、油菜、黄豆等,粮食年产量500吨左右。村内修建的简易公路贯通了9个村民小组。组组都通了电,有80%的农户照了电,有10%的农户通了电话。有村小一所,教室4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村内姓氏主要有唐、鲁、黎、吴、樊等,主要民族为土家族和汉族,全村365户,1224人,其中劳力600人。2000年总收入107.5万元,人均1061元左右。
【白杨村】 位于象市镇中南部,南邻双联,西接双洲,北连双桥,东与放马交界。辖红星、双台、林家台、合一、皂果、新坡、骑马、白杨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400亩,耕地面积727亩,其中水田200亩,旱地526亩,旱涝保收面积400亩,森林覆盖率20%。全村地形属丘陵地形。初级社以来共建山塘17处,灌溉面积20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柑桔、棉花、油菜等,粮食总产量443吨。该村由于溇水相隔,阻碍了交通的发展,虽组组通公路,但交通却不甚发达。1987年村集体筹资架通了照明电路。村小学,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共有4间教室。主要姓氏有安、李、金、苏等,民族有汉、土家、壮族等,全村共234户,717人,其中男355人,女362人,劳动力350人。2000年总收入119万元,人均1280元。
【龙兴村】 位于象市镇西南部,东邻本镇双洲村,南邻江垭镇毕家坪村,西抵本镇太坪村,北与虎头村接壤,由永安、中安、新安、双安、老庄、新农、龙兴、元湾、大坑、双元、药厂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耕地面积1308亩,其中稻田490亩,旱地818亩,旱涝保收面积12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0%。全村地形比较复杂,高山环绕,山田山地较多。初级社和高级社修有塘库9处,有20亩水面,灌溉面积180亩,1989年架设高压电线,建电力排灌点6处,解决了双安、中安、永安、大坑、双元、药厂150亩山坡田的临时抗旱。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棉花,柑桔、红薯、油菜、黄豆,2000年全村粮食总产700吨。村级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全村7个小组,还有四个组不通公路。村自筹资金4万元架通了11个组的照明用电,现有350户已用上电。部分农户用上了自来水。1998年村集体捐工集资修建了村小学教学大楼,校园面积5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有教室6间,有大小会议室、住房、食堂、公厕。村内主要姓氏有姚、徐、彭、李、谭、叶等,全村391户,1120人,其中男545人,女575人,劳动力578人。2000年总收入156万元。
【龙坪村】 位于象市镇西南部,东邻高峰乡渣角田村,南抵双塔村,西接江垭毕家坪村,北与双联村交界。村辖河家溪、龙坪、苏子垭、白杨、荭垭、垣实垭、四方井、青龙、黄金共9个组,总面积5274亩,其中耕地面积1668亩,森林覆盖率为50%。全村地形复杂,山高坡多。初级社和高级社时修了4口山塘,灌溉面积200多亩,1966年修通1.5公里防洪渠道。1988年至1990年村自筹资金8万元架通了照明电路。1997年村自筹资金4万元修建村小学,校园面积3亩,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共有3间教室。2000年定为市交通局建整扶贫点,修通8公里公路,修建中心水池5个。村内主要姓氏有田、刘、王、吴、杜等,村民均为土家族,全村214户,703人,其中男386人,女317人,劳力328人。2000年全村总收入86万元,人均纯收入1469元。
【田家坪村】 位于象市镇中东部,东邻李子村,西邻象市村,北邻高潮村,南邻溇水河。辖田家寨、仁和、国岩、三眼、丰溶、毛山、保中、刘溶、双红、马家坡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2300亩,耕地1460亩,有水田500亩,旱地960亩。旱涝保收350亩,森林覆盖率为10%。全村地形较为复杂,有七岭变一个坪之说。初级社和高级社共修了大小21口塘。1964年开垦荒洲10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红薯、油菜、大豆、花生、柑桔等,199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550吨,产柑桔300吨。慈索、慈桑公路从村中贯穿,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全村户户照上了电灯,有50%的农户都用上了简易的自来水。1997年集资修建一所村小学,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共16间房。姓氏主要有田、谭、易、李、赵、邓、吴、徐等,全村总人口1122人,其中男530人,女592人。总收入152万元,人均1370元。
【向溪村】 位于象市镇西北部,东邻三合口乡划字溪村,西邻桑植县西莲乡,北抵三合口乡望月村,南与龙潭湾乡金鸡村接壤,辖枫树坡、邵家台、二登台、蒋家台四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6亩,旱涝保收面积200亩,森林覆盖率为75%。全村群山纵横,以人世溪为中线,南北梦帕,群峰重迭,千姿百态,山脚有少部分平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杜仲、林木等,农副产品有玉米、稻谷、红薯等。该村盛产原煤,煤碳贮量达700万吨,年均产量3500吨,产值250万元,村利润2万元。村内目前已有2个组开通公路,2个组至今未通公路。1984年村集体筹资3万元架通了照明电。1990年改建村小学,校园总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共有教室8间。村内主要姓氏有蒋、吴、黎、邵、向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67户,194人,其中男96人,女98人,劳力120人。2000年全村总收入33.4万元,人均1750元。
【旭日村】 位于象市镇西北部,东与栗垭村一水相隔,南抵江垭林场,西接江垭镇枫垭村,北连海军基地。辖刘坡、旭日、湖田、钟坪、钟台、赵湾、三合溪、北斗泉,周家岭、枫垭头、二墩坡等1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3500亩,耕地面积921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近100亩,森林覆盖率为40%。全村境内溪沟纵横,自然环境较为恶劣,除旭日、湖田两组外,其余9个组均分布在两面山坡上,稻田灌溉大都靠天水,刘坡、二墩坡二组人畜饮水极为困难。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板栗、油桐。1990年全村集资修通了村级公路2公里,架通了高低压电线。村小学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共有4间教室。主要姓氏有陈、吴、唐、赵、钟、李、徐等,村民大都为土家族。全村260户.908人,其中男505人,女403人,劳力540人。2000年全村总收入为150万元,人均1020元,粮食总产量300吨,人均225公斤。
【李子村】 位于象市镇东部,东北角和杉木桥交界,东南方与谢高村相邻,南抵淡水河,西接双桥和大兴,北抵大尖村。由马家河、大屋、方峪、永开、上岗、新屋、椰树铺、邓家湾、张家湾、芦家湾、朱家佣、八方峪、木子墩、张铺垭、周家溶、丰坪、和平17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3650亩,耕地面积1410亩,旱涝保收面积470亩,森林覆盖面积25%。全村地形比较复杂,低山环境,山坡田多,9口山塘,有30亩水面,灌溉面积64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玉米、洋芋、红薯、油菜、黄豆、芝麻、柑桔等。实现了组组通公路。1989年村自筹资金6万多元,架通了照明用电。部分村民用上了简易自来水。1997年,村集体捐工捐资修建了村小学,校园面积近5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共有11间教室。主要姓氏有谭、邓、金、李、卢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420户,1562人,其中男750人,女812人。1999年总收179.6万元,人均1150元。
【走马村】 位于象市镇东北部,东邻杉木桥镇大市村,南与白马、符坪交界,西接坼岩,北连双潮村。辖浩塔、陈家、高家、鲁四、鄢凸、王凸、田湾、大凸、走马共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5200亩,耕地面积620亩,其中水田50亩,旱地570亩。森林覆盖率为40%。全村地形呈丘陵状,初级社以来共修建堰塘7口,有4亩水面,仅供人畜饮水。主要物产有红薯、玉米、烤烟、油菜、黄豆、稻谷、黄花等。2000年被定为省级特困村。在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村民已全部用上了照明电。村小学总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共有5间教室。主要姓氏有鄢、高、王、黎、鲁、陈等,90%为土家族。全村共215户.720人,其中劳力350人。2000年全村总收入66万元,人均1021元。
【坼岩村】 位于象市镇北部,武陵山脉的西端,东抵战马村,西邻国营林场,北与双潮村接界,南与本镇符坪村交界,由白果、桥沟、硝、新桥、划溶、石家、溪沿、五家、陈台、鄢湾、邓家、鲁坑、陈家、沿溪、周坡15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6500多亩,耕地面积1014亩,保收面积300亩,森林覆盖率为30%。全村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有堰塘3口,小型水库一座,约10亩,水田用水供不应求。主要物产有玉米、稻谷、小麦、马铃薯、油菜、花生、黄豆等,粮食总产量750吨。2000年为张家界市政府建整扶贫村,现已修通了一条5公里的公路,到组的公路现已全方位动工。农户的饮水工程已启动三处,建成后能解决6个组饮水问题。程控电话全村已安装了27部。村小学由日本朋友捐资14万修建,有教室4间,约500多平方米。村里以鲁、邓、陈、樊姓为多,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270户,976人,其中男496人,女480人。年人均收入1200元。
【虎头村】 位于象市镇西部,东邻象市村,南邻大坪村,北邻三桥小河,西邻江垭林场吴岩工区。辖田七、狮子、虎耳、虎中、马叉、虎头、虎么、陈湾、青龙、跪马、中心、老元、上坪、力山、大湾、中坪1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2762亩,耕地面积1760亩,旱涝保收面积600亩,森林覆盖率为38%。全村地处丘陵区,大集体时修了8口山塘,有10亩水面,灌溉面积近400亩。主要作物有水稻、柑桔、棉花、玉米、红薯、小麦、油菜、黄豆、洋芋等,全村粮食总产量325吨。慈索、慈桑公路贯穿各组。1976年村集体筹资架通了照明电。80%的农户自己家打了水井,饮用水源比较卫生方便。村小学校园面积达到5.3亩,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共有教室14间。主要姓氏有谭、林、寇、吴、唐,全部都是土家族。全村共590户,243人,其中男100人,女143人。全村年收入250万元,人均1400元。
【栗垭村】 位于象市镇西北角,东抵三合口乡关岩村,南抵本镇双潮村,西抵江垭林场,北抵三合口乡池岩村。全村由郭家坡、潘家谤、赵家访、回水、吴家合、徐家湾、谭家坡、王家坡共8个组组成。全村总面积9500亩,其中耕地面积850亩,林业用地650亩。全村地形属低山环境,呈坡状。全村集体开发茶叶面积600亩,杜仲1200亩,已有90%的农户用上了照明电。村小学总面积2亩,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有教室4间。全村主要姓氏有王、李、吴、赵、谭、唐、徐等,全村属于土家族,共有210户,655人,其中男310人,女345人,劳动力350人。全村粮食年产量220吨,人均粮食680公斤,人均纯收入2000元。
【高潮村】 位于大尖山东北部,东邻大尖村,北抵符坪村,西抵三桥村,南抵双桥村。辖小湾、胜湾、马用、财塔、毛湾、高坡、朝元、吴坡、龙泉、关坪、果木、杨四、田坡、丰栋、罗坪、罗坡、吴湾17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4250亩,耕地面积1300亩,旱涝保收400亩,森林覆盖率为65%。全村地形较为复杂,山多田地少。初级社和高级社时修了4口堰塘,灌溉面积70亩,1965年以来共增修堰塘20余口,共灌溉面积30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玉米、小麦、洋芋、红薯、油菜、黄豆等。村小学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有6间教室。全村主要姓氏有谭、田、吴、高、毛等。村民一半为土家族,全村共有410户,1400人,其中男785人,女615人,劳动力650人。2000年全村总收入107万元,人均1088元。
【符坪村】 位于象市镇北部,东邻白马村,南邻高潮村、三桥村,西抵三桥村、虎头村,北与坼岩村、走马村相邻,由曾子垭、游家边、唐家峪、唐家边、牧场、岩桥、符坪、回水湾、鄢家湾、石垭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面积4000余亩,耕地面积830亩,旱涝保收面积200亩,森林覆盖率为且15%。全村地形较为复杂,低山环境,山坡较多。初级社和高级社修了8口堰塘,创业水库座落在村境内,灌溉水渠两千余米,灌溉面积约200亩。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玉米、马铃薯、红薯、油菜、黄豆、芝麻等。村级公路贯穿全村,9个村民小组99%户解决了照明,村小学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有8间教室。主要姓氏有谭、吴、唐、游、田、鄢等,村民大多为土家族,全村380余户,1277人,其中男670人,女607人,劳动力590人。2000年总收入120万元,人均1320元。
【谢高村】 位于大尖山下,东邻杉木桥镇湖丘村,南邻放马村,西邻李子村,北与杉木沅坪交界,辖黄家沟、马家档、毕坡、浩子撒、杨庄坡、胡家坎、园艺厂、赵家台、交湾、杨家台、高家溶、毛湾、庙咀1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1047亩,旱涝保收面积150亩,森林覆盖率35%。初级社和高级社时修建了20口堰塘,有40亩水面,灌溉面积为100亩。主要物产有水稻、小麦、玉米、洋芋、红薯、油菜、黄豆、芝麻、慈索公路从境内东北穿过,部分组也通了公路。1986年村自筹资金5万元,架通了照明电,全村90%农户已通照明电,部分农户利用溪水落差用上了简易的自来水。1994年村集体捐工捐资修建了学校,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5间教室。全村主要姓氏有卓、谭、吴、唐等,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全村有300户,986人,其中男501人,女485人。1999年全村总收入120万元。人均1220元。
【零溪镇】 位于慈利东南部,东与本县广福桥镇和桃源县热市镇相连,南与二坊坪、景龙桥乡为邻,西与朝阳乡接壤,北与零阳镇交界。距县城13公里。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7597亩,旱地8493亩,林地8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53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0人,有汉、土家等民族。该镇原设文家溪乡,始建于1956年10月,因零溪河流经全境,1958年更名为零溪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1995年撤乡建镇,镇政府设墨园境内。省道1801线、县道零(溪)高(桥)线,零赵(家垭)线贯穿全境,村村通简易公路,95%的组有机耕路,有慈利东大门之称。境内属丘陵地貌,三面环山,溪河纵横,有狭长河谷盆地,土地肥沃,盛产水稻、棉花、油菜、柑桔、花生、杜仲、蔬菜等,水资源丰富,现有小(一)、(二)型水库8坐,山塘680余口,发电站2个,装机容量225千瓦。实现了户户照电灯,80%的组通电话,有线电视覆盖率达40%。卫生事业兴旺,拥有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一等甲级医院。教育事业发达,有1所省级农村骨干初级中学,1所中心完小,16所村小,在校学生3650人。有三个农贸市场,年成交额达1000余万元。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755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403万元,农业总产值6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8元。
【墨园居委会】 位于零溪镇中心地带,东邻高峰村,南与楠木、河塌接壤,西抵拣花、燕子桥村,北与岩溪村交界,辖毛樟峪一组、毛樟峪二组、合水、枫树、肖家潭、墨园岗、张家榜、朱家咀、张家桥、张家咀、肖家岗、胡世垭、罗子岗、张家凸、朱家湾、文家凸、朱家垣、杨家岗、中心、文家溪、向家台、星红、铁家峪等23个居民小组,总面积5.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20亩,旱涝保收面积1680亩,森林覆盖率达70%。地貌属丘陵和冲积小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地理位置优越,镇政府设在本居委会境内,是零溪镇政治、经济、文化、通讯中心。省道1901线、零(溪)高(桥)线穿越全境,全长4.5公里,组组通公路,距慈利县城13公里。七十年代建了两个园艺场,改革开放后又建了三个园艺场,一个工业企业,总投资达300万元,每年可获集体收入25万元。生产条件方便,做到了路通、电通、水通。主要物产有水稻、玉米、红薯、油菜、柑桔、花生等。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电话入户率达60%.自来水入户率达50%。主要姓氏有朱、张、向、机、简、叶、熊、肖、卓、谢等,大多为汉族与土家族,全居委会712户,2712人,其中男1360人,女1352人,劳动力1540人。1999年国民生产总产值为482万元,人均1700元,产生粮食1260吨,人均463公斤。
【二斗岗村】 位于零溪镇东北部,东邻黄莲村,南抵岩桥村,西抵岩溪村,北抵百寿村,辖双合、双龙、中心、柏林、立山、风形、双溶、纸棚、新堰、新桥、大堰、双坪、大溪、岩塌、双凤、忠坪、祠堂、跑马、林家岗、方家榜2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870亩,其中耕地面积1250亩,旱涝保收面积1100亩。全村属于东南高、西北低的坡岗地形。人民公社修建了黄莲水库,解决了全村90%的农田灌溉问题。主产稻谷、棉花、油菜、红薯、柑桔等,1998年粮食产量165万斤。全村组组通公路,户户通电,电视入户率达90%,35%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村小学是二斗岗片完小,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有教师18名,有学生468名。主要姓氏有陈、谢、褚、于、杨、易。村民大多数为汉族。全村473户.1786人。1998年人均纯收入1380元。

【大庄村】 位于零溪镇西北角,东邻拣花村,南抵汪家桥、燕子桥村,北与零阳铜台园艺厂交界,西与朝阳乡合堰村接壤,由19个村民小组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大庄等三条大山谷及若干丘陵组成,村名因大庄峪而得名。全村版图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0亩,森林覆盖率45%。境内山青水秀,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1990年自筹资金4万元修建村小学,且标准很高。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柑桔、油菜、红薯、玉米等作物。1999年全村收入达241万元,人均收入1506元。主要姓氏有张、刘、于、肖、戴、程,均系汉族,全村483户,人口1608人,其中男854人,女754人,劳动力960人。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