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概况

“大庸”由来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2:10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大庸”由来】  大庸之名,宋代前文献无征。明代所修有关州、府、县志亦无考证。至清道光《永定县志·关隘》始有解释。兹载三说:一是大庸之名,源于大溶(庸)溪(今永定区大溶溪),县以溪名。今查大庸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有“大庸口”出现(注:大庸口乃大溶溪入澧水之口,即今小河坎下大庸坪)。清道光《永定县志·金石》载:刘国道铸造的灵顺祠钟,上镌“大元荆湖北道澧州路慈姑山十三都大庸口”等字祥。元末明初,慈利安抚使覃垕(土家族首领,元末农民起义军陈友谅部)起兵反抗朱元璋,震动朝廷,朱元璋派湖广平章杨璟进剿。时常德卫指挥黄常率兵追璨至今永顺羊峰山,筑排栅城防守,设羊山卫。覃垕退入溪峒,成相持状态。因杨璟急功逐利,以致损兵折将。朱元璋十分气愤,谕杨璟云:“尔违吾言而妄动,不能平贼,既已失矣,又中诡计,陷尔之部将,尔之智略何在?……”一面责成杨璟加紧围剿,限日月平定;一面诏黄常至南京问方略和当地形势。黄常奏:“羊山卫,远离澧水,运粮饷险远,攻守均不利,请迁羊山卫城于澧水边。”朱元璋权衡利弊,批准迁移卫城。黄遂择大溶溪之阳建卫城,更羊山卫为大庸卫。故清道光《永定县志·关隘》:“改卫名大庸者,或以大庸溪之近。”柯昌泗《今县释名》说:“临庸水之阳,名日大庸”。这是公认的解释。二是据清道光《永定县志,隘》载:“庸,国名。左传文公十六年,楚灭庸。”(注:庸国系战国时楚之小国,在今湖北竹山县)查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年)楚国大饥,庸国乘机率群蛮叛楚,联合今湖南芷江、沅陵以北的濮人(注:史称江汉之濮,居楚国附近)集结在今湖北枝城一带,拟攻楚国。楚王大恐,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主张立即迁都,有主张出击,持出击者日:“围攻楚国之濮人,在庸国率领下,以为楚国饥荒,军无粮草,无力打仗,故乘虚攻楚。楚若迁都,濮人以为楚国害怕,必来攻楚。若出兵攻击,濮人必惧而归。因.濮夷无屯聚,见难则散归。’濮夷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经过辨论,楚遂决定联合秦人、巴人合击庸国。庸国既灭,庸人向西南逃亡,至本境溪河两岸定居,他们怀念故国,遂将定居地溪河命名为大庸溪。或者庸国以庸为姓,命地名为大庸(溶)溪。湖南省社科院何光岳亦著文认为:今鄂西鹤峰原名溶美,以及大溶溪,永顺长官区的施溶溪,这些“溶”字的来历,亦与庸人逃亡定居的路线有关。三是据《史记·楚世家集解》说:“祝,大也。融,庸音同,古通用。”祝融即大庸”。(祝融,是上古时代传说人物,系颛顼高阳氏一支,三苗集团首领之一,被奉为‘火神’,活动于今河南郑州等地,后因失职南迁,降居长江以南。)大庸即祝融,说明境内古老先民系祝融的一支,故大庸一名亦有怀念先祖之意。以上几说,一并记入,以资参照。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张家界
下一篇:建置沿革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