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唱给大山和土地的永恒歌谣

更新时间:2018-03-19 12:31:37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多年来,王成均用他手中那支神奇的大笔,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大量如饮甘饴的悠长回味。那些作品,有对大山的歌吟,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对粮食的敬重。在王成均最新创作的散文作品《一碗米饭有多重》(刊载于11月9日《张家界日报》)里面,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男人的伟岸、大山的厚重、土地的恩情,还有绵延不绝的父爱,会让我们温暖一生。
《一碗米饭有多重》讲述了两个桑植男人或激越,或惨烈,或平凡,或普通,或灿烂,或卑微,但是都同样厚重而又悲壮的一生。在王成均笔下,这两个桑植男人,一个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是革命烈士贺桂如,他们是“父子”,是“叔侄”,也是“兄弟”,他们是桑植男人的榜样和典范。他们有人生阅历的迥异,有生活轨迹的变数,有家国情怀的差别。但是,他们有同一样的“特质”,同一样的心愿,“为了让后代吃上白米饭”,自己甘愿去抛头颅,洒热血,至死不渝。这种担当,这种责任,这种道义,这种男儿情怀,在王成均的笔下,字字珠玑,力透纸背。
细究起来,人活在世上,都是为了“后代能够吃上一碗米饭”。不同的是,米饭有很多种,有五谷杂粮,有玉米高粱,有地瓜拌饭,还有晶莹剔透的白米饭。各种各样的米饭,养育着我们的肠胃,养育着我们的血肉之躯,养育着我们的尊严和颜面,更养育着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四处漂泊,四海为家,日夜奔波,终生操劳,躬耕土地,春种秋收,无论哪一种劳作形式,为的就是自己的后代顿顿都能吃上白米饭。可是,在王成均的笔下,从自己的父亲,到革命烈士贺桂如,演绎成了道德情操的升华,嬗变成了家国情怀的豪迈。不仅为了自己的后代,还为了别人的后代,为了所有人的后代都能够“顿顿吃上白米饭”,而牺牲,而奉献,而肝脑涂地,无怨无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才是人间大爱,这才是家国情怀,这才是男人风骨,让人肃然起敬,钦佩终生。
在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要学会感恩,对父辈的感恩,对土地的感恩,对粮食的感恩,对米饭的感恩。因为,没有大山,没有土地,没有爱,就绝对没有米饭。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