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感动随行

更新时间:2018-03-19 12:32:50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2004年秋初,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本报“天南地北家乡人”华东采访组成员的身份,我和同事采访老红军覃正柱。
听说我们是来自家乡的记者,覃老显得很激动,握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放。然而,紧接着的交谈,却让我们有点失望,年过九旬的覃老,吐字说话已显模糊含混,时不时地出现“答非所问”。
由于之前覃老的妻子曾一再叮嘱:采访时间不宜超过半个小时。于是我们决定忍痛放弃任务,就在这时,采访却出现了转机。
话题是由覃老的家乡——桑植西莲引发的。这一关键词让覃老的记忆之门瞬间开启,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作别家乡,那遥远的青春,尘封的往事如吉光片羽般一一闪现。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间精确到某年某月甚至某日,地点确切到行军路上曾经挖灶埋锅的山头,覃老的讲述变得思路清晰、细节细微,就连他的妻子也在一旁听得唏嘘不已……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那一刻,我不能说我完全读懂了覃老,但透过他眼眶里不时盈满的浑浊的泪水,我想我明白了他的心意。那个早年离家的孩子,其实一直都记着回家的路,从西莲而始,离得越远,心却越近。
……
那年的华东行,是我记者生涯的真正开端,以至于,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一幕一幕仍是历历如昨。
那时节,一路上,我都被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家乡人感动着,既感动于他们在外艰辛打拼却永不服输的坚韧,亦感动于他们千里之外仍心系家乡建设发展的赤诚。也正是那一次的华东采访之行,让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记者这一职业的独特魅力。是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才让我得以与那么多可爱的、可敬的人相识,甚至像老友一样坐下来,相谈甚欢啊。
时光倏忽而去,六年后的今天,我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采访。我约见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一次次走近他们,静静地坐下来,聆听他们的心声,在交谈中体验他们的人生际遇,跟随他们曾经的心路历程或喜或悲。于是笔下有了甘守清贫的乡村教师,有了舍生忘死的部队官兵,有了勤劳质朴的工人、农民……...
有人形容:一个人就是一本书。那么作为一名记者,我何其有幸,读到如此多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书籍”。从老红军覃正柱的往事中,我读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几十年不变的家国情怀;从消防兵简德高汶川救灾归来的放声一哭中,我读到铁血男儿背后的特殊柔情;从矿工小钟的微笑里,我读到年轻一代工人的自信与乐观;从农民陈初校自费修路的行动中,我读到新时期农民兄弟难能可贵的公益心;从曾经的高中生杨立那里,我读到80后的抱负与担当……
逾十年的记者编辑工作,一路走来,我读真、读善、读美,付出艰辛,更多的收获感动。也正是这一份份感动激励着我在工作中时时思量:自己作为一名记者应肩负一份怎样的责任?于是,采访编稿不再只是一个个单纯的工作任务,落笔成文不再只是为了简单的记录,就总怀有一种愿望,想要把心中激荡着的感动融进笔端,化为文字,再让这些文字去感动更多的人。
今天,在迎接本报创刊20周年的日子,回首过去,我也取得过一些成绩,但在这样一封特殊的家书中,我却更想感谢那些一直以来支持我的采访编辑工作,并带给我无限多感动的人们。愿今后的日子,这样的感动永远都不改变,伴随我们这些“新闻人”在新闻创作之路上越走越好。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溇澧亭
下一篇:偏师借重黄公略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