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澧水流域土家族丧葬习俗钩沉

更新时间:2018-03-19 12:38:55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古代,土家祖先实行崖墓葬(又名悬棺葬)、水葬、火葬。后来,渐多土葬。土葬出现,殉葬品即兴。由于武陵山区特定环境和文化传统,产生了历史上流行的崖墓葬。关于崖墓葬的历史文献见于唐宋以后。《朝野佥载》云:“父母死……于临江高山半助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溪口镇、高桥镇、龙潭河镇和永定区王家坪镇、桑植县龙潭坪镇等乡镇遗有百余座土家族崖墓葬,残存棺木、人骨、陶器等物。崖墓葬族属为中古的“武陵蛮”、“零阳蛮”、“五溪蛮”、“澧中蛮”等。
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奇特。老人善终以后,请土老司办丧礼,做法事,后由道士主持丧葬仪式。澧水流域土家族人操办丧事的程序有亡人入殓、举办丧礼、送葬、安葬等,并且唱丧歌、跳丧舞。据明代《万历慈利县志》载:“丧则歌鼓杂哀。”《民国慈利县志》亦载:“打丧鼓……人死,棺敛讫,集众打鼓说书,彻宵达旦,名曰伴丧。”现在,土家老人死后,要为死者梳洗,再穿“寿衣寿鞋”。举行丧礼的灵堂设在自家堂屋,把棺材摆在堂屋正中两条长凳之上,头朝神龛,棺材脚下点青油灯。在灵堂大门上贴“当大事”三个字。延请道士做道场、念开路词、唱丧歌、打丧鼓、跳丧舞,停柩几天。打夜锣鼓时,鼓手击鼓领唱,众人相和。掌鼓师主持祭祀、击鼓、收鼓,丧歌也由他主持,歌词有“歌头”、“开场歌”、“交歌”、“收场歌”。
丧歌有丧堂孝歌、坐堂孝歌和绕棺孝歌,丧歌既有赞扬死者生平事迹,如“十月怀胎”、“妻哭夫”等,又有叙述祖先业迹,如“散花调”和“丧鼓词”等。“绕棺”又叫“穿花”,是土家丧葬活动高潮。“绕棺”人数为双数,在道士引领下,伴着鼓乐绕棺而舞,主要动作有“单穿”、“双穿”、“双龙抱柱”、“凤凰展翅”、“犀牛望月”、“猛虎下山”、“燕子衔泥”、“蜻蜓点水”等。随着鼓点锣钹加急,道士舞步越来越快。绕棺包含的乐观豁达的生死观,顺其自然的价值取向,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石门县泥沙、中岭、南坪河、江坪河和南北镇等乡镇流行跳丧舞,故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把土家族跳丧舞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丧舞又叫萨尔嗬,掌鼓者抡槌且敲且唱,成双成对的人在棺材前面相对而舞,手脚随着鼓点快慢而作变换,动作轻盈,步法灵活,跳丧舞种类有“四大步”、“滚身子”、“摇丧”、“待尸”、“萨尔荷”和“燕儿衔泥”等20多类。
.治丧期间,白天吃“烧香酒”,晚上听丧歌。“大丧日”那天,亲戚朋友前来祭奠,在死者柩前作揖、跪拜,孝子还礼。“安葬日”早上,举行出柩仪式。送葬队伍上路,道士手执“子孙棍”开路,帮忙的青年男子护柩送葬,抬柩出门。此时,全家举哀,孝长子抱灵牌,孝子孝孙披麻戴孝,边哭边跪。送葬时,沿路燃放鞭炮,敲锣打鼓,一人在前沿途丢“买路钱纸”,到达坟地。挖坟井时,由孝子先挖三锄,然后,由挖井人挖成。挖毕,在坑内烧芝麻秆或草,叫“热井”。然后由掌坛道士在墓底用米画太极图、八卦,撒下朱砂、雄磺,以接龙脉。这时,火炮齐鸣,落棺于井。孝长子在墓上先盖三锄土,然后帮忙人推土埋葬,垒砌新坟。当晚,用稻草扎成节把,其节数与死者年龄相等。点燃以后,放在坟上。连送三夜,叫“送火把”。满三天后,亲属堆坟。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