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资讯

延伸的美景

更新时间:2017-12-09 12:47:20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流光溢彩的舞台,激情神秘的音乐,古朴粗犷的舞蹈……2010年12月24日晚,位于武陵源核心景区黄龙洞的“哈利路亚”歌舞厅正式开张,一台《烟雨张家界》的精品节目,让1000多名中外游人啧啧称赞。
寒冬来临的张家界,每晚都有4台像《烟雨张家界》这样的大型精品节目上演,与绝美山水相互辉映,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旅游景观,让隆冬的寒夜变得暖意融融。
市委书记胡伯俊评点这种盛况:是文化体制变革带来的直接效果。

探索发展新途径
张家界建市时间不长,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据统计,200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2亿多元。
但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新兴旅游区,张家界不仅有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还有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间歌谣浩如烟海,民间舞蹈、民间工艺独具魅力,红色文化厚重珍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桑植民歌、大庸阳戏、白族仗鼓舞已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一笔沉睡的“宝藏”,是文化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6年6月,我市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出台了张家界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重要举措来实施,最大限度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
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全面推行文化体制改革。
随即,“文化强市大家谈”、“发展文化与发展旅游经济”和“张家界精神”大讨论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展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达成共识。
靠旅游延伸文化的外延,让文化充实旅游的内涵,张家界人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正确之路。市场的魔方也显现了她独特的魅力。4年弹指一挥间,张家界文化产业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2009年,全市的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已经发展到8500家,直接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6.13亿元,占到全市GDP总量的7.9%,占比名列全省前茅。
文化产业已成为继旅游业之后新的支柱产业,并且呈现出了旅游演艺异军突起、节庆文化异彩纷呈、创意策划世界瞩目等鲜明的张家界特色。

抢占市场制高点
“资金短缺、体制不活、人才匮乏、文化基础设施几乎空白。”文化体制改革前,有人曾对张家界文化产业现状如是总结。
体制不活唯有改革创新。2008年8月,按照规定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武陵源区按照“一局一台一队一站”的改革模式,在全省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
随后,我市明确文化行政事业单位“裁判员”身份,先后完成了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释放出了巨大的发展活力。
一组数据让人振奋:4年来,在文化产业项目上,我市先后策划包装40个,其中签约13个180亿元,民营资金实际投入30多亿元,民营文化企业占到全市文化企业总数的89%。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张家界出台了鼓励和保护外来投资的若干规定,不仅盘活资金,还引进广西中元山水旅游文化策划有限公司、天津宁发集团、香港永太和印刷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来张家界投资发展文化产业。
除了项目和资金,张家界还引进了谭盾、梅帅元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人才,与本土成长的叶文智李军声、杨吉红等一道,成为张家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
2008年6月,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露天剧场选址天门山峡谷,市政府斥资1.6亿元,修建了城区到剧场的连线公路。据统计,4年来,我市多渠道投入30多亿元,用于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影视、印刷、演艺、博览、会展等10余个行业,博物馆、广电中心、文化影视城等公共文化设施陆续完成,大大提升了文化产业的档次和规模。.
..........................................
(上接1版)谈起这些,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导演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肖凌之。他认为,改革盘活了所有元素,其中最值得总结的一条经验,就是把自己放在国际旅游的大背景下,抢占人才、资源和市场的制高点。

提升核心竞争力

"时隔5年,第二次来张家界,就是为了看戏!"来自深圳的游客王之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在今年5月14日召开的深圳文博会上,他参加《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新闻发布会后,就萌生了这个念头。张家界市旅游局11月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像王之凌这样慕"戏"而来的"回头客"高达30.5%。

改革造就品牌,品牌催生效益。近年来,张家界敞开建设"绿灯",实行零收费,重点扶持龙头文化企业,运作高端文化产业项目,提升了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张家界已有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魅力湘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天元山水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土家风情园军声画院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他们正在成长为有实力、有活力、有影响、有后劲的骨干文化企业。

《张家界*魅力湘西》2001年开演时,座位仅300个,资产不到200万元。通过引进香港永太和印刷集团投资控股,目前发展到拥有座位2600多个、资产超过2亿元、年门票收入近1个亿的骨干文化企业。

今年10月,《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和《张家界*魅力湘西》,均被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组织评选收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成为具有国家一流水准的品牌演艺。目前,加上《武陵魂*梯玛神歌》和《烟雨张家界》,4台旅游演艺大戏总投资近6亿元,观众座位近万个,这在湖南乃至全国都堪称一绝。

同样形成品牌的还有节庆会展。去年,张家界成功策划和举办了"2009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来自世界5大洲19个国家的31支知名乡村音乐团队,在张家界风景区奏响各具乡土特色的天籁之音,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影响。据悉,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国际乡村音乐周"将改为"国际乡村音乐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并正式落户张家界。

一系列品牌的形成,使张家界的文化产业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