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魅力桑植,文化给力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7:03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6月11日是我国第6个“文化遗产日”,全国多个历史文化名城都举办了活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营造文化保护、传承氛围。6月12日晚,一场由湖南省文化厅、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香港大公报联合举办的湖南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颁奖晚会就在省城长沙举行。在此次活动中,我市桑植县满载殊荣:桑植县被评为“湖南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强县”,桑植民歌被评为 “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桑植县人民政府县长刘卫兵荣获“湖南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桑植县退休老干部向光清被评为“湖南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杰出人物”。
桑植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素称“民歌的海洋,民舞的故乡”。2005年,桑植民歌被文化厅列为“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2006年5月,桑植民歌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3月,桑植瑞塔铺镇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4月,桑植县被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
今年6月9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11〕14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上公示,桑植白族仗鼓舞荣列其中。继桑植民歌之后,桑植白族仗鼓舞成为桑植县第2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目前,桑植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个,有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8人,有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2人。
桑植县文化资源丰富,也一直致力于文化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自2005年以来,该县已投入1246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对全县39个乡镇(场)500多个行政村17个门类561个项目进行了普查,初步建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全县民族文化古书籍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并完成了涵盖桑植民歌、傩戏、目连戏、花灯戏等民间曲艺、器乐、舞蹈内容的桑植民族文化丛书18卷的编辑出版;修建了占地30.24亩的桑植民歌广场,并举办了中国桑植民歌艺术节;组建桑植民族艺术团举办桑植民歌巡回演出;出版发行了《桑植民歌经典第一辑》等。
今年6月8日,为迎接我国第6个“文化遗产日”来临,桑植县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和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当天,桑植花灯、白族游神等极具桑植本土文化特色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国家、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简介在活动现场展览,慈利鱼鼓、永定元宵灯会、普光禅寺等我市代表性文化遗产项目也一同参展。活动现场布置了48个制作精美的展板,展示和介绍了各种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文化知识。活动现场设立宣传咨询台6个,给群众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吸引4000余名群众驻足参观和咨询。活动现场还开展了免费鉴定文物活动,一些群众带来了自家收藏品寻求鉴定,县文广新局局长聂耀亚、文物局局长刘兴明等在活动现场接受群众咨询。活动的举办,普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知识,营造了桑植县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
随着近年来我市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也逐渐得到发掘、发展,尤其是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桑植县,大量的文化遗产项目为社会所关注,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被挖掘、融入到旅游演艺、民俗游等旅游项目中,为我市旅游事业注入生机。值得一提的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桑植民歌,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市旅游的一大品牌。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桑植民歌的传承推广极为重视,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意见》(湘发〔2010〕17号)明确提出:“着力打造桑植民歌民族文化名片”。 以桑植民歌为代表的桑植文化,使桑植县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县城。

.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