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寻找与回归(代跋)

更新时间:2018-03-19 12:27:0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本站编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我正是从这一家子出发和归来的地方——大庸小城走出去,开始我人生意义寻找的。
最让我难忘的是那条贴着小城流过的澧水河。我在河的抚慰中长大,在河边的中学念书,在河对岸的南庄坪农场当过5年知青。恢复高考后的头一年,我又顺着这条河流走向省会长沙,走向远方。
往后的岁月,湘江水、大东海、深圳湾、密西根湖泊,甚至人间天堂的加勒比海滩,都曾洗涤过我旅途的疲惫……然而,在心底里流淌的依然是故乡的河流。
直到今天,当我一次又一次从遥远的异国飞回故乡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种情感是与家、亲人、乡友和养育你的山水联系在一起的。那是一种植入到你血液中的元素,犹如看不见的丝线,牵连着你的今生今世。正因如此,《寻亲》这部与故乡人事相关的长篇纪实小说,寻找与回归的红色家史,才那么让我倍觉亲切和感动。
此前,我读过龚爱民的另一部小长篇《回家》,也是一个与家乡人事命运相关的故事。主人公周继乐1948年被抓壮丁,一心想回家的他却最终辗转至台湾。因为牵挂家中妻儿,周继乐一直不娶。40年后回乡探亲时,结发妻子已改嫁,两个孩子也早已夭折。返回台湾后,他依然牵挂着故土、发妻。在当初离开家乡的半个世纪后,他终于回到澧水河边定居,与发妻破镜重圆。故事一波三折,荡气回肠,读来令人潸然。爱民驾驭文字、谋篇布局、铺陈叙事,已如当年澧水河上的艄公,闯激流过险滩,驾轻就熟,号子声中长篙一点,便驶进了烟波浩淼的八百里庭。
2007年春天,在家乡庸城的一个茶馆里,爱民雄心勃勃地向我吐露了创作《寻亲》的构想。故事描述的是一个老红军家族。主人公侯清芝,大家都叫他侯大队长,发蒙伊始,我就听他讲过爬雪山、过草地和拼戈杀伐的故事。我与他那众多的孩子都曾在一个学校读过书,在一条河里游过水。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大庸车站一个严寒的清晨,我挤在人群中,带着羡慕的目光欢送一身新装的侯家老大侯德永参军入伍。老三侯德江、老五侯德山,都是孩时同伴,玩得好的要数老二侯德常,大家叫他二常。我们在一个台子演过戏,一个农场下过乡。二常像他父亲一样团头大耳,为人仗义正直,留着的小胡子却显得有点玩世不恭。我住他隔壁,收工后,常与他一道,提着当年时兴的白铁桶,走过满垅禾香的田埂小道,下河洗净浑身泥尘倦怠……我熟悉许多故乡的老红军和他们的孩子,但这个红军家族的传奇经历及寻亲历史,我却知之不多,我被爱民讲的故事深深吸引。回到美国后,我还打过两次越洋电话,询问他的写作进度。
2008年底,这部30多万言的文稿发到了我的电子邮箱。一个多星期,我用夜晚时间读完这部寄自故乡的作品,一部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背景下普通人家的精神史诗。我告诉爱民:“读完《寻亲》,感觉有如史诗,相当震撼,可如何完善并有效推出,还得琢磨。”后来,作品又经过爱民的一番删改与润色,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寻亲》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寻找亲人,回归家园的故事。爱情,友情,乡情,最润人心肺的当然是亲情了。小说中亲人间的相互寻找及守望也因此而格外感人。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成功塑造了父亲、二叔、何树林、爷爷、叔公这些具有铜雕感的硬汉形象,塑造了奶奶、刘大梅、侯幺妹几位巾帼英雄。铁血岁月见证真情,万水千山铭刻信念。侯氏家族那些牺牲的与活到和平年代的人们,最是令人感佩。就文学性而言,小说中最具审美震撼力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跳跃结构,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侯家70年寻找与回归的讲述,以及对奶奶殷成福的描述。她是红色文学史上至今不可多见的一个人物形象。
奶奶懂不得多少革命学说,但她懂得生活的道理,且不乏湘西女性的坚韧。在她心目中最重要的是家,是亲情,是耕者有其田的农家生活,是儿女的平安长进及侯家生命的延续和繁荣。她与爷爷带领一家人参加红军,体现出湘西女性百折不饶、勇敢坚毅的一面。而在她历尽磨难,九死一生到达陕北后,能见到的只剩下两个儿子了,残酷的现实使她精神几度崩溃,以致产生了要给侯家留条根的想法。于是她跪着向贺老总求情,恩准她带二叔回家乡……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奶奶身上,小说的情感线索也由此展开。随着故事的延伸,或许有许多读者认为奶奶“狭隘”、“自私”,但这却遮掩不了她母性的光辉和信念。她用一辈子的守望,在革命胜利后,将活着的亲人一个个召唤回到故乡。奶奶是侯家人凝聚亲情的主心骨,也是中国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所在。正是有了奶奶执着地守望,才有了侯家人的寻找与回归。作者将此命题就这样羚羊挂角地表达出来。
海格尔说:“人一旦被抛到这个世界上,就注定是一个精神的孤儿,不得不永不停息地为自己焦灼的灵魂寻求寄放之所。” 当经历过岁月的河流,当河流上的晨雾散尽,或许你会幡然醒悟:人最终所寻找的,是心灵深处的安宁和充实,功名富贵倒在其次。心灵需要家园寄托和滋养,亲情与爱、人间大爱则是家园永恒的护卫和根基。而无论是心灵的家或人身的家,都与养育你的故乡山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我在读《寻亲》时的另一番感悟。
亲人、故乡、寻找、回家,已成为爱民目前创作的描写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物命运的一系列作品的叙事母题。在爱民深情的娓娓的叙述中,我听到的是一首有始无终、美丽哀婉的民谣,看到的是一个绵延不绝、温馨动人的旧梦,是一段牵连着历史与现实的回忆,是一部交融着血脉与亲情的生命传奇。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民的追求与探索,可以说是独步的,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作者系湖南张家界人,旅美学者。中国《女报》、美国《车都沙龙报》创始人,著名作家、编辑家。所著小说集《女人无泪》曾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