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卫生

医疗机构(一)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0:15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五)医疗机构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1990年建立,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地级市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8223平方米,建筑面积33490.78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总值五千余万元,其中医疗设备总值达二千余万元;核编床位四百张,年出院病人八千余人次,年门诊量18万人次。在职职工五百余人,其中主任医师15人、副主任医师34人、中级职称158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1.2%。拥有西门子全身CT机、日本东芝1250毫安大C臂数字减影系统、奥林巴斯腹腔境、电子胃肠镜、进口彩色B超、7150型全自动生化 分析仪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该院以放射 介入为特色开展的心导管介入治疗(射频 消融术、球囊扩张术、冠脉造影术)、肝 硬化的介入治疗、椎间盘介入治疗、输卵 管再通、动脉灌注化疗、B超介入治疗, 均达到国内、省级先进水平;以腹腔镜为 代表的开展一系列内镜手术,与介入治疗 一道逐步形成医院两大特色。几年来,人 工晶体植入术、角膜移植术、阴道成形 术、人工关节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等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该院曾先后获省科技进步 四等奖3项,获省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单位 称号,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 195篇。 【张家界市中医院】 始建于1958年, 现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占地面积10050 平方米,建筑面积19450平方米,有床 200张,年诊疗八万余人次,住院病人三 千余人次。职工总数329人,其中高级职 称11人,中级技术人员60人。有放射、 检验、B超、胃镜等医技科室。有核磁共 振、500mA带电视监控系统的X光机、 彩超、C型臂、颈颅多普勒、三维脑电地 形图仪、电子胃镜、心电图监护仪、血液 生化仪、酶标仪等三十余台先进诊疗设 备。医院科室设置齐全,中医特色浓郁, 除设有内、外、妇、儿、骨伤、五官、口 腔等科外,另设针灸推拿、中风、肛肠、 烧伤等特色专科。推拿科为湖南省“推拿 中心”创建单位,其黄氏推拿手法饮誉三 湘,治疗椎间盘突出疗效独特。“烧伤创 疡灵”已取得国家专利。先后有5篇论文 参加国际性学术活动交流,获省市级科技 成果奖6项,每年接受大中专院校实习生 及卫技人员进修80人次以上。1986年起 连续获得湖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1996 年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998年 “爱婴医院”评审达标,1999年获省“放 心药房”称号。 【永定区妇幼保健院】 始建于1965 年,占地10余亩。有标准的门诊楼一栋, 使用面积1200平方米;现代化的住院大 楼一栋,使用面积3250平方米;食堂、 供应室、消毒室一应俱全。有固定资产950万元,设有病床95张,其中妇科30张,产科病房45张,儿科病房10张,观察床5张,其他床位5张。设有妇幼保健门诊、妇产科门诊、儿科门诊、中医专科门诊、专家门诊、住院部、保健部、院办公室、医务质控科、财务科、后勤科等科室部门。在职职工75人,其中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35人,完全能满足内、外、妇、产、儿、中医保健科的门诊及住院的诊疗服务要求。年门诊四万多人次,住院二千多人次,2000年自营业务总收入达311万元。2000年6月省爱委会授予文明卫生单位光荣称号。【永定区皮防所】 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大庸县麻风村管理所,原址设在离城20公里的麻空山上,1986年搬迁到市中心,更名为“大庸市皮肤病防治所”,1988年更名永定区皮肤病防治所。从1953~2000年底,累计发现麻风病人827例,治愈670例,死亡133例,尚有现症病人24例,患病率为0.025%。与往年相比,年发病率下降了52.27%,患病率下降了25.96%。1986年修建了皮肤病门诊部,逐步扩大了服务项目,开展了以麻风病防治为中心,以皮肤病、性病防治和医学美容为特色的专科性医院,业务收入达60万元。医疗、办公用房五千多平方米,医疗设施、交通工具逐步更新完善,区、乡、村三级防治网日臻健全,固定资产达到五百多万元。先后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瑞典、丹麦、挪威、菲律宾、英国、新加坡和卫生部、中国医科院、中国麻风防治中心、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等专家的好评。【永定区结核病防治所】 建于1993年,系全区治疗结核病的专门机构,该所利用世行贷款和湖南省农民结核病治疗基金开展传染性结核病的免费治疗。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4人,能开展X光、化验、血液生化分析等检查项目。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先进结核病治疗方案治疗各类结核,效果显著。连续六年评为省级先进单位。【永定区药品监督检验所】 建于1984年,1986年搬迁于区卫生局办公,拥有固定资产约3万元,各种检测仪器21台件,设有药化、中药、仪器、图书资料标本等科室,有各种药品质量标准四十余册。有干部职工10人,其中主管药师2人、主治医师1人、西药师2人、检验师1人、中药士2人,承担着永定区管辖内的医药卫生单位的药品质量监督检测任务。【大坪镇卫生院】 创办于1950年,占地7亩,固定资产24.7万元,有医务人员18名,其中主治以上医务人员2人,医师4人。有业务用房1栋,五百余平方米,病床8张,能开展X光、心电图、B超、腹部手术,担负着本镇七干余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工作。【三岔乡卫生院】 建于1952年,时名三岔医药联合诊所,1958年改为现名。占地面积1. 30亩,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床位5张,固定资产24万元。有医务人员9人,其中主治1人、医师4人、医士4人。配有X光机、心电图机、电动洗胃机、显微镜,能开设X光透视、化验、心电图等功能检查,能处理内、外、儿、妇、五官科等常见病和部分疑难病症。【三家馆乡卫生院】 1968年创建,现有医务人员15人,其中主治2人、医师3人。能处理农村常见病及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王家坪镇卫生院】 地处三市四县交界,是永定区最边远的山区乡镇卫生院。创建于1955年,当时为联合诊所。现有医务人员2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3人、初级以上职称2人。总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有房屋三栋1800平方米。病床11张,固定资产48万元。能开展X光、三大常规检验、心电图、B超辅助诊断。能诊治常见病及多发病和开展预防保健业务。【双溪桥乡卫生院】 院创建于1950年,设于双溪桥,当时以私为主,称医疗所,1953年合于集体,1969年,迁址双溪桥村部,现有房屋两栋共1450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8万元,配有X光透视机、心电图、显微镜,能开设X光透视、化验、心电图功能检查,能处理内、外、儿、妇、五官科等常见和部分疑难病症。【永定医院】 位于永定区南正街82号,占地面积1570平方米,业务用房2433平方米,门诊面积543平方米,住房面积1890平方米。职工70人,医务人员6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护士14人。医疗设备有200max光机一台、B超机一台、心电图机2台、血稀平衡治疗仪一台、心脑血管病治疗仪一台及各种手术器械和各种化验设备,除能开展常规检验、生化实验和肝功能、乙肝六项、血脂、血糖等检测外,还可做血液流变学检测。定编病床30张,实际可开放病床60张。1999年5月加挂“永定区老年病医院”牌子。设有内科、心脑血管病专科、外科、中医骨伤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结石病专科、美容科、中西门诊、药剂科等。其中心脑血管病专科、结石病专科、中医骨伤科是该院颇具特色的专科。【四都坪乡卫生院】 1958年创办,占地面积0.3亩,建筑面积293平方米,有在职医务人员10人。【后坪镇卫生院】 创建于1952年,当时称后坪联合诊所,1965年改为现名。占地面积1152平方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有固定资产38.5万元。开设床位12张。有医务人员21人,其中有中级职称者1名、初级职称者20名。能开展X光、心电图、化验、小手术,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年门诊万余人次,住院人数约180人。【合作桥乡卫生院】 1968年创建,现有18名医务人员,其中主治医务人员2人,医师4人。占地1.5亩,有房屋一栋,固定资产约40万元。能开展X光、化验、B超、A超、妇产科等业务,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阳湖坪镇卫生院】 1995年由原阳湖坪乡卫生院、黄家铺乡卫生院合并而成。有门诊大楼240平方米。1999年由香港红十字会无偿捐资36万元,修建住院综合楼1468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120万元,占地5亩。有工作人员32名,病床14张,能开展X光、化验、B超等临床各项检查,设有门诊和住院部,分别设有内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肠道门诊和防保组,担负本镇2万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工作。【西溪坪医院】 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医疗设备有B超机、心电图机、X线光机、激光治疗机、电热恒温三用冰箱等。病床20张,手术床2张。在职职工53人,其中主治6人,医师5人,检验师2人,药剂师1人,医士39人。【沙堤乡卫生院】 创建于1953年,有三件X光等一些较先进的医疗设备,现有卫技人员15名,能开展内、儿、妇及预防保健工作。【沅古坪人民医院】 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780平方米,建筑面积2539平方米。有固定资产480万元,开设病床40张。现有工作人员60人,其中卫生技术专业人员54人,具有中级职称者11人。年门诊5万人次以上,收治住院病人1000人次以上。拥有放射、检验、超声、心电、红外光理疗医技科室。有大、中型诊疗仪器十二台件。能开展下腹部、上腹部和部分骨科手术。由于该院处沅陵县、桃源县、慈利县、永定区四县交界,该院实际担负了四乡一镇和三个邻县的部分乡镇的诊疗工作,服务半径已达30公里以上。【罗水乡卫生院】 创建于1956年,时称罗水联合诊所,1958年更名为乡卫生院。有两层建筑面积为85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卫技人员14人,能开展内、儿、妇科业务及预防保健工作。【罗塔坪乡卫生院】 1955年创办,有房屋3栋,350平方米,占地0.6亩,有固定资产约2万元。有医务人员8人,其中医师6人。【青安坪乡卫生院】 1955年1月创建,有房屋一栋,280平方米,共有固定资产约5万元。现有医务人员6人,其中主治以上1人,医师4人,基本上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官黎坪办事处卫生院】 1986年由原来的二家河医院邢家巷分院及城郊卫生院双峡医疗点合并而成,院址设在官黎坪双峡医疗点处,1992年迁址陵园南路中段旁,占地3.9亩,建筑面积390平方米,新修邢家巷分院,占地3亩,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一栋门诊综合大楼1300平方米,有固定资产近100万元,病床30张。有工作人员51人,其中中级职称5人。设有门诊和住院部。门诊设有内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传染科、肠道科。医疗技术科室有放射、检验、心电图、B超等机构,年门诊2万人次。【桥头乡卫生院】 创建于1954年,2000年迁址于原桥头乡财政所所在地。现有医务人员15人,其中大专1人、中专2人,职高9人。能开展中医,西医内科、儿科及预防保健工作。【南庄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 创办于1998年,占地3.5亩,有门诊综合楼一栋,1200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20万元。现有医务人员30名,其中正规学校毕业生23人,职高7人。能开展X光、化验、B超、心电图、腹部手术、计划生育四大手术等医疗业务,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教字垭人民医院】 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教字垭卫生所,1986年迁址教字垭镇市场中心中湖路,新建大庸市第二人民医院,1993年命名为永定区教字垭人民医院。占地6.8亩,现有医务人员40人,其中主治医师以上7人,医师5人,医士10人,护师2人,护士12人,功能科医士4人。能开展医疗、内、外、妇、儿、传染、中医、检验、医学影象各种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1996年被评为“一级甲等”医院。【温塘镇卫生院】 1957年建立,原名茅岗卫生所,1964年迁至温塘镇,成立茅岗区医院。1991年修建三层门诊大楼一栋,改名为温塘镇卫生院。1998年由于特大水灾被淹,1999年由香港红十字会为主捐资修建住院大楼一栋。现医院占地6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固定资产一百多万元,工作人员20名,病床15张。能开展X光、化验、心电图、B超等检查;能做腹部、骨科、妇产科手术,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谢家垭乡卫生院】 创建于1950年,1976年迁址和坪岗,有房屋两栋共1394平方米,固定资产约5万元,现有病床5张,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新桥镇卫生院】 创建于1958年,当时称新桥联合诊所,1966年改名为新桥卫生院,1996年,修建50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1996年成立“新桥爱幼中心”。卫生院占地4.3亩,固定资产40万元。现有中西医卫技人员21人,能开展内、儿、妇、X光、化验、计划生育四大手术,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武陵源区人民医院】 前身为成立于1953年的慈利县三官寺公社喻家嘴联合诊所,1959年改为慈利县喻家嘴公社卫生院,1989年武陵源建区.随之改为索溪镇医疗中心,1991年始称现名。该院现有干部职工86人,固定资产440万元,建筑面积4693平方米,开设病床100张,门诊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传染科、中医科、理疗科、急诊科,医技科室有放射科、检验科、心电B超室,是该区惟一的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该院在区政府所在地军地坪设有二门诊部,并设有“120”急救中心,承担全区的医疗保健、景区救护任务。【武陵源区妇幼保健站】 位于武陵源区武陵大道51号,建于1990年,当时隶属区卫生计划生育局。1994年12月,区卫生局与计划生育局分设,妇幼保健站隶属卫生局辖管。该站主要负责为全区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提供保健服务,妇幼卫生监测与信息管理,妇幼卫生保健人员培训,妇幼卫生保健科学研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现有工作人员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者2人,其余5人均为正规院校毕业医士。拥有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儿童保健电脑、冷光乳腺治疗仪、电动吸引器、无痛分娩仪、121分光光度计、801乳腺治疗仪、阴道显微镜等大中型治疗仪器二十余台件。能开展儿童智能测验评估、妇女儿童保健咨询、婚前健康检查、计划生育常规手术,能处理妇产科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天子山镇卫生院】 1990年3月17日组建,有各类医务人员5名,综合办公楼2栋703平方米,有三大常规检测、50毫安X光机、小生化分析仪、风湿肌骨伤痛治疗仪等医疗设备及妇产科全套设备,能处理目前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协合乡卫生院】 1968年建,建筑面积约58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价值12万元,有医务人员11名。能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张家界森林公园医院】 1982年建立,当时为张家界林场医务室.1986年纳入原大庸市卫生局管辖,1989年划归武陵源区卫生局管辖。1999年由香港发展基金会投资修建一栋近400平方米的医院大楼。现有心电图、化验等设备,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医师2人、药师1人、护士1人。【慈利县人民医院】 始建于1939年7月,初期为县卫生事业所,1941年改名为县卫生院,1949年改称慈利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57年始称现名。该院现有干部职工338人,开设床位320张,固定资产三千多万元。内设院办、政工、医政医教、护理、院感、质控、财务、经管、后勤、保卫、设备、信息等十余个职能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五官科、中干科、肿瘤科等9个病区和13个护理单元及放射、检验、超声、心电、脑电、病理、药剂、制剂、麻醉等十多个辅助科室。该院1992年被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省级文明卫生先进单位”,1993年被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园林式单位”,1994年通过评审定为“二级甲等医院”,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多年来获得省、市、县科研成果奖48项。1995年被湖南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定为教学医院,1997年9月被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卫生部评定为“爱婴医院”,1999年被卫生部认定为“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慈利县中医院】 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16亩,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总固定资产2200万元,住院部设传染、骨外、普外、内儿、妇产、哮喘、五官等7个病室,门诊设内、外、妇、儿、传染、皮肤、口腔、推拿、急诊、碎石、“120”急救中心等30个科室。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57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3人,中级技术人员45人,初级技术人员199人。能开展开颅、开胸、人工晶体植入、角膜移植等手术,抢救成功率达98%。该院潜心研究了30多年的攻关课题,曾三次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并运用这一方面的成果治疗哮喘患者20多万人次,总有效率达96.7%;采用中成药“消障灵”治疗老年性早期白内障见效显著。199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二级甲等医院”,1992年被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慈利县第二人民医院】 创建于1950年,初期为江垭卫生事务所,曾先后易名为江垭卫生所、公社卫生院、区医院,1989年更名为县第二人民医院。占地面积12亩,房屋总面积8185平方米,固定资产215万元。有X光机、B超、心电图、生化分析仪、激光治疗仪等医疗器械设备50多台件(CT机的购置正在考察论证);有两台救护车、病床60张。现有在职员工10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58人。设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结石病、癫痫病等专科。新开展的有无痛式人流术、新式剖宫产术、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等业务。年均门诊5.5万人次,住院1600人次,大中手术近千台次。【慈利县卫生防疫站】 1956年从县卫生院分出设立,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计免科、疾控科、监督一科、监督二科、学校卫生科、消杀灭科、专科门诊部、结防所、检验科,主要担负全县急慢性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儿童计划免疫和食品、环境、学校、劳动、放射等卫生监督监测、卫生宣教及科研培训等工作。1985年该县通过省、地考核,成为湖南省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获中央和省的金杯和银杯奖;1987年地甲病控制达部颁标准;1988年5月被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卫生单位”。该县计划免疫分别于1988年、1990年、1995年成为以省、县、乡为单位达85%目标的县;1994年被省卫生厅授予“传染病防治法监测管理先进单位”;1996年圆满完成亚太地区腹泻病控制试点项目,被评为省试点先进单位;1998年12月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国家县级一等站”;2000年11月,该县疟疾达基本消灭标准。1989~1999年以来共开展科研30多项,其中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各1项。【慈利县妇幼保健院】 1961年始设,时称慈利县妇幼保健站,1998年10月更为现名,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该院内设保健部、临床部、后勤部、办公室;临床部下设住院及门诊婚烟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科、儿科、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内科、外科等诊室;除常规进行B超、心电图、胎儿心电图、临床检验、X光检查外,还开展了具有保健特色的阴道细胞涂片、乳腺透照、儿童营养评价等诊疗业务,现开设病床20张。该院1997年被省评审为“爱婴医院”,2000年慈利县同时启动世界银行贷款卫生九项目和降低“两率”项目工作。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疾病防疫
下一篇:歌舞(一)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