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政治

革命老根据地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0:10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三)革命老根据地
桑植起义】 南昌起义后,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割据的总方针。1928年2月28日,贺龙、周逸群等到达桑植。他们将地方武装整编为工农革命军,贺任军长。4月2日清晨,工农革命军3000多人兵分三路向县城逼进。上午11时许,革命军向城内发动总攻。守敌陈策勋急忙从厕所向后山逃跑。接着,顽抗的其他守敌也丢盔弃甲,仓皇出逃。不到一个小时,革命军一举攻克县城,鲜艳的红旗飘扬在县城上空,起义成功。4月3日,中共湘西北特委在县城隆重举行庆祝大会,正式宣布桑植县革命委员会诞生,李良耀为革委会主任。同时,颁发了《工农革命军布告》,宣布接管旧政府,开始进行土地革命斗争。桑植起义是在党领导下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对全国各地武装起义的有力策应和配合,是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又一次成功的实践。桑植起义开辟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 1931年3月初,中央代表夏曦到达。3月27日宣布建立湘鄂西中央分会,夏曦任书记(后徐锡根接任)。1932年迁桑植。先驻县城,后驻银市坪。在桑植活动二月余。【湘鄂西省委】 1931年5月,中央决定将湖南、湖北两省边界地区,以洪湖为中心,包括湘鄂边、鄂西北、鄂北等苏区,组织成立湘鄂西省。6月召开扩大会,成立临时省委,崔琪任书记。1932年1月,临时省委召开四次党代会,正式成立省委,杨光会任书记。【湘鄂川黔省委】 1934年11月26日于大庸县城成立。根据中央电示,先成立临时省委。12月改为正式省委,书记:任弼时,委员: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肖克、张子意、刘仕杰(后叛变)、周玉珠。辖永顺、桑植、龙山、保靖、沅陵、慈利、桃源、石门、临澧、澧县、宣恩、来凤、咸丰、鹤峰、酉阳、秀山、沿河、德江20县。省委机关驻大庸永定镇(后迁永顺塔卧和龙山茨岩塘)。1936年1月成立川滇黔省委后,湘鄂川黔省委结束使命。【湘鄂西特委】 1930年9月24日,在鄂西特委的基础上组建。邓中夏为书记,由周逸群(代理书记),周小康(组织)、彭之玉(联合政府党团书记)、崔琪(联合政府主席、农民代表)、关大顺(工人)、贺龙等七人组成。【湘西特委】 1927年11月在常德成立,代号“毕德成”,彭公达任书记。1928年3月彭撤离,由舒玉林代书记。6月,特委召开代表大会,正式选举领导成员,舒玉林任书记,刘泽远、陈协平为成员。后多数成员牺牲,与湘西北特委合并。【湘西北特委】 1928年1月在上海由党中央直接组建,郭亮任书记,委员:周逸群、贺龙、柳直苟、徐特立。因郭、柳、徐三人未到任,特委书记改由周逸群担任,另补卢冬生、贺锦斋为委员。【湘西北分特委】 直辖于湘西特委,由湘西特委委员陈协平负责,领导桑植、龙山、永顺、保靖等地革命斗争。【湘鄂边特委】 1931年2月,红三军东下洪湖时,成立以周小康为书记的湘鄂边分特委。1931年4月2日,在鹤峰五里坪将湘鄂边分特委正式改为湘鄂边特委。8月迁桑植白竹坪。11月迁四门岩。书记:周小康,委员:董大山、向经武、王炳南、陈协平、陈奇谋、屈国元、杨英、董朗、庄兰香(共青团特派员),常委:周小康、董大山、向经武。1932年初,湘鄂边特委改组,书记周小康,委员:钱英、徐彬、杨英、陈协平、王炳南、陈奇谋、伍伯显,常委:周小康、钱英、徐彬、杨英。【湘西前委】 1928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共湖南省委决定湘西北特委和湘西特委合并,组建湘西前敌委员会。前委书记:贺龙,委员:黄锦斋、陈协平、张一鸣、李良耀。【湘鄂西前委】 为扩大红区.1928年11月,将湘西前敌委员会改为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贺龙,委员:陈协平、张一鸣、李良耀、汪毅夫、杨维藩、罗统一、董朗(1929年春补),常委:贺龙、李良耀、张一鸣(贺锦斋对分田地想不通,怕分自己的田地,撕标语被处分撤职,贺未消沉,并更成熟)。【桑植特别支部】 1927年组建中共桑植特别支部。当时称中共桑植党部,受中共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后遭破坏。书记:谢策智,委员:朱嗣堂、谷及峰。【桑慈县委】 活动时间为1935年6月~11月。当时苏区桑植分为两部分:东南部慈利为桑慈县;桑植靠龙山为桑龙县。桑慈县以空壳树为中心,组建桑慈县委员,机关驻空壳普子塔。书记刘俊秀,委员李国华、刘承达、段新斋、腾新华、周英、肖友明、刘文明、张元周、曾菊英(女),秘书段新斋,组织部长李国华,宣传部长刘承达。【桑龙县委】 活动时间为1935年6月至9月。书记方汉英(后牺牲),委员:严汉万、肖斌、贺传吉、米文英(叛变),秘书严汉万,组织部长方汉英(兼),宣传部长肖斌。9月遭敌破坏。【大庸县地下支部】 1933年,中共汉口党组织派地下党员彭正录(永顺人)与地下党员朱××在北镇乡高桥村秘密建立中共地下支部。支书彭正录,委员朱××。发展张寿清入党。后被敌发觉,支部被迫解散。【大庸县委】 1934年11月24日,二、六军团解放大庸。25日在永定镇文昌阁新新商店成立中共大庸县委会。刘诚达、刘亚球、穰明德先后任书记,组织部长韦文精、彭振兴,宣传部长周雪林(女,袁任远爱人)。1935年3月,各级组织停止活动。【慈利县委】 1926年8月,桃源人地下党员邹文辉(后脱党)到慈利,与袁任远吸收张一鸣、温炼之为党员(二人后来均为党的骨干分子)。同年10月建立中共慈利特别支部,邹文辉为书记。1927年3月,慈利地下党秘密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产生中共慈利县委会,邹文辉为书记,熊特龄(邹治疗期间代理过书记),袁任远、温炼之、刘子京、杨文浩(女)、黎夏卿为委员。7月遭敌破坏。后有党组织活动,均称慈利支部。1928年上半年,中共湘西特委派易汉发为中共慈利县委书记,有党员50多人。1930年12月,湘鄂西特委派龙在前(石门人)为中共慈利县委书记。两人任期短,均未建立县委机构。【总工会】 大庸1934年建立总工会,理事长彭正宇。慈利县1939年建立总工会。桑植县1929年即成立总工会。大革命时期,桑植建有红色工会即桑植县总工会。罗仕前、张永高分别任过主席,贺子辉任过副主席。随着根据地丧失,红色工会停止工作。慈利县1927年2月成立过总工会执行委员会,黎夏卿为委员长。大庸县1927年成立过店员、理发、木业、缝纫等工会,均受中共湖南区委特派员领导。长征后备县赤色工会停止工作。1943年遵照国民党建立工会的通令,各县均建立了工会,开展工作。解放后,各县均建立总工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文革中县级工会负责人均进入中共县委常委会。【农民协会】 桑植县农协会主席:谢策智(1927-28)、陈昌厚(1929年任),副主席陈协平,有会员6000余人。1930年农协会由贫农团取代,陈绍卿兼主席。大庸有农协会会员数千人,农协会主席李子程。64个乡有农协组织并进行土改分田。慈利县1926年乡农协48个,会员4496人.1927年乡农协增至189个,会员6万余人。【共青团组织】 1928年3月桑植团县委成立,县委书记李良耀兼任共青团县委书记,有团员36人,4个支部。1931年3月,桑植团县委由李少栋任书记,李勇军为秘书,瞿是国、马明珠为委员。1935年6月,桑植有团员700余人,团县委书记周南,宣传部长王国斌,组织部长滕新华。10月,团县委书记周英,宣传部长刘文明,组织部长肖友明。共青团桑龙县委书记贺传吉。大庸1926年4月成立共青团特别支部,李子程任教育长,有团员15人。1934年11月24日成立共青团大庸县委,六军团王xx(江西人)担任团县委书记,发展团员100多人。后有张香甫任团县委书记。慈利县大革命时期有团员50多人,蹇先任、蹇先为、李大章等为该县首批团员。后成立党团联合支部。党员活动暴露后停止活动。【少共】 即少年共产主义先锋队的简称。大革命时期桑植县有少共组织,成员由15-20岁的男女青少年组成,是不脱产的军事组织,受共青团领导。当时县设少共总队,区设大队、中队及小队。桑植少共总队领导人有伍相喜、何得朋,叶安福、李元观、李又田、周子栋等,后均参加红军。慈利1927年曾成立儿童团,顾奠国任团长。大庸县1934年11月建立过儿童团,发展儿童团员150多人,钟光禄、杨松林、黄玉振、郭昌运、陈大等任城内各区儿童团长。【慈利县儿童团】 1927年2月,在中共慈利特别支部的领导下,建立慈利县儿童团,顾奠国任团长,和工人纠察队一道打土豪、封烟馆。长沙“马日事变”后,儿童团被迫解散。【桑植团县委】 1928年3月,桑植苏区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桑植特委。8月改名为共青团桑植县委,有4个基层支部。1931年11月以后,根据井岗山苏区和洪湖苏区的经验,由共青团在县、区、乡组建“少共”和儿童团组织。【桑植少先队】 1934年10月,桑植苏区成立少年共产主义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在4个区的14个乡建立“少先队”基层组织。1935年6月后,在桑植、慈利联县和桑植、龙山联县建立“少共”县委,区、乡都设立“少共”基层组织。1935年11月工农红军转移长征,“少共”县委随军北上,基层组织随即解散。【妇女联合会】 1927年春桑植建立过妇女协会。陈霞南任主席。1931年4月至10月,妇联主任刘卯英。1931年10月至1934年10月,妇联主任刘英。1934年10月至1935年6月,妇联主任曾兰英。红军长征后,桑植妇女联合会停止。慈利县1927年2月成立过妇女协会,米德文任主任,隶属中共慈利特别支部领导。城关、零溪、柳林、岩泊渡、杉木桥、东岳观、广福桥等地设妇女分会,“马日事变”后活动停止。大庸县1934年11月在县革委会下设妇女部,部长周雪林(袁任远爱人),副部长魏文荣,开展妇女工作。63个乡有人数1066人。根据地丧失后,工作停止。【互济会】 也叫济难会,是在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互助救济组织。主要任务是搜集被屠杀的群众和革命人员的情况,揭发敌人罪行,救济遇难者。大革命时期,桑植有许多互济会组织。【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 1930年10月在湖北监利成立,主席周逸群(后彭之玉),辖2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1931年12月成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联县政府撤销。【湘鄂边苏维埃联县政府】 1931年4月在湖北五峰县成立,主席向经武(后龙在前代理),辖鹤峰、五峰、桑植、石门、长阳五县苏维埃政府,隶属湘鄂西省政府。1932年10月停止工作。【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 1931年7月,湘鄂西联县政府改称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彭之玉,辖湖南、湖北31个县级苏维埃政府。1932年10月苏区丧失,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解体。【鄂川黔省革委会】 1934年11月26日在大庸县城成立,主席贺龙,副主席夏曦(后朱长清)。下设秘书处、劳动部、财政部、粮食部、土地委员会、没收和肃反委员会。12月10日迁永顺塔卧。1935年4月迁龙山兴隆街。1936年2月结束使命。【桑植县苏维埃政府】 1928年3月-1929年6月,主席李良耀。1929年6月14日-1931年11月,主席汪毅夫,副主席陈协平。1931年11月——1932年6月,主席扬英,副主席陈勇军,委员20人,后因杨英与游击队贺沛卿不合,杨被贺杀,桑植县苏维埃政府停止工作。1933年1月,组建桑植县第四届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天锡。1934年11月下旬,举行第五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五届县政府。主席:肖斌、段新斋、陈绍卿,副主席:陈福元、王得庆、腾整诉。1935年6月,桑植分为桑慈县和桑龙县。桑慈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志福,副主席钟芳清,下设军事、土地、粮食等部。桑龙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米文英(后叛变),副主席仁钊,下设军事、土地、粮食、财金、肃反等部。两县均属湘鄂川黔政府领导。【大庸县革命委员会】 1934年11月25日成立,主席海亮生(后为樊长松),副主席岩正华,下设肃反、财政、土地、粮食、妇女各部。二军团长征后,政权消失。【区乡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桑植县区乡政权有:(一)洪家关区乡苏维埃政权; (二)岩垭区乡苏维埃政权;(三)何家坪乡苏维埃政权;(四)利福塔区乡苏维埃政权;(五)白竹坪区乡苏维埃政权;(六)芭茅溪区乡政权;(七)苦竹霸区乡政权;(八)瑞塔铺区乡政权;(九)双溪桥区乡政权;(十)梅市区乡政权;(十一)普子塔区乡政权;(十二)桥自弯区乡政权;(十三)上河溪区乡政权;(十四)蒋家垭区乡政权;(十五)廖家村区乡政权。慈利县有:广福桥区乡政权、官地坪区乡政权、国太桥区乡政权、溪口区乡政权(时属大庸)、三官寺乡政权(后划桑植)。大庸县有天崇、阳湖坪、郑家坪、李家岗、兴隆、大坪六个区革命委员会和65个乡革命委员会。【工农革命军】 1928年3月下旬,中共湘西北特委决定成立工农革命军。同月,贺龙、周逸群、卢冬生、贺锦斋等人回桑植洪家关,组织武装3000余人,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贺龙任军长,周逸群为特委书记,贺锦斋任一师师长,贺桂如、李云卿、贺炳南、刘玉阶、文兰甫、王炳南等任团长。【红二军团】 1930年7月1日,红六军攻占公安。7月4日,红六军和红四军在公安会师。7月7日,两军召开联席会议。此后红四军改称红二军。【红六军团】 也叫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1933年6月,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红八军和红十六军、红十八军合编为第六军团。原红十六军为红十六师,原红八军为红十七师,原红十八军为红十八师,1934年7月,成立军政委员会及军团领导机关。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全军9700余人。10月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组成红二六军团,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三军】 1930年7月底,红二军团在湖北柘坪休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为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直苟)任政治部主任。【红四军】 有两个红四军即井冈山红四军和湘鄂西红四军,此指后者。1928年7月,红军在桑植凉水口东北罗峪改编,在工农革命军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兼前委书记,恽代英任政委(未到职),黄鳖任参谋长,陈协平任秘书长。辖一个师,贺锦斋任师长,张一鸣任党代表,王炳南、滕树云、贺炳南、刘玉阶、贺沛卿、王湘泉任队长。【红四军独立团】 1930年2月,红四军抽调部分力量组建红四军独立团,团长王炳南,人枪2000余。后改为湘鄂边独立团。初驻鹤峰燕子坪,后驻桑植云头山、四门岩等地,坚持发展根据地。1931年4月改为红三军教导一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参谋长董朗。【桑植团】 1935年6月在桑植洪家关组建,人枪1500余。同年8月在湖北宣恩编入红十八师52团,策应主力北上。1936年1月,从桑植撤至贵州江口,与二六军团主力汇合长征。团长刘风,政委刘俟秀(兼桑慈县委书记)。【桑植独立团】 1929年6月在贺龙旧部基础上组建,三个大队共约300人枪。后溃散。1935年6月组建为独立营,即复编为桑植独立团,辖三个连700人枪。1935年l1月编入红六军团18师52团。团长文南甫(后赵继臣)。【桑龙独立团】 1935年6月组建,约600人枪,负责桑龙苏区保卫。1935年11月编入红二军团十五团。团长高利国,政委刘士荣。【湘鄂川黔独立团(红军18师)】1935年4月在龙山红岩溪组建。刘汉卿、谢国发先后任团长,政委王尚荣,属湘鄂川黔省军区第二军分区领导,后编入红军第18师。【桑鹤边游击队】 1928年5月组建时是支民间自卫武装队伍。1930年4月改称桑鹤边游击纵队,队长贺英。1933年5月遭反动团防偷袭后溃散。【桑植游击大队】 1930年11月,贺龙派警卫团长贺沛卿、营长王湘泉回桑植招兵,组建桑植第一游击大队,贺沛卿任大队长,王湘泉任副大队长。同年七月与鹤峰游击大队合并,改称湘鄂边第一游击大队。1934年11月桑植县委重新组建桑植游击大队,负责桑植苏区保卫,钟昌业为大队长。1935年6月改为桑庸游击大队。1935年11月编入红军主力军参加长征。【桑植模范师】 1934年8月,在红军留守团帮助下组织700多人枪成立桑植模范师,师长吴子义。师部设县城朱家台,下辖三个团,负责保卫苏区大后方。在龙潭坪、沙塔坪、芙蓉桥、瑞塔铺等地驻防。1935年3月,遭敌偷袭后编入红军。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民国政治(一)
下一篇:重要兵事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