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政治

机关、事业(十一)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9:51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桑植县民族贸易局】 组建于1951年1月,原名桑植县人民政府工商科,系商业行政、业务主管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业。1993年,随着商业体制改革,成立桑植县商业集团总公司,实行局、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对下属单位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目前,局机关编制20名,设有办公室、纪检监察室、财务股、业务股、审计股、保卫股、政工股等。【桑植县供销合作联合会】 1983年成立,分设理事会、监理会。前身为桑植县供销合作社。其宗旨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1958年初,县供销合作社与县采购局、商业局合并,统称商业局。1961年10月,将原商业局分设为第一商业局和第二商业局(即县供销合作社)。1963年7月,为落实中央民族优惠政策,桑植县一、二商业局合并为“桑植县民族贸易局”。1977年7月,分设桑植县民族贸易一局,桑植县民族贸易二局(县供销合作社)。1983年召开第三次桑植县供销社社员代表大会,成立桑植县供销合作社联合会,保留桑植县民族贸易二局的牌子。2000年5月,供销社实行了资产有偿转让,买断职工工龄和职工身份,按年龄大小给职工补交最高不超过十五年的社会养老保险金,原离休人员移交给县老干部门管理,退休人员移交给县社保局管理。【桑植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1997年6月设立。此前,1986年4月曾设桑植县人民政府项目办公室,1987年10月易名为桑植县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1990年4月始称现名,纳入政府的行政序列。核定全额事业编制10名。其主要职能是宣传贯彻扶贫政策,制订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管理、监督扶贫资金和物资的使用,规划、设计、论证、筛选、申报扶贫开发项目,开展有关科技培训,组织动员全社会开展扶贫济困活动。1997年至2000年,共争取扶贫资金16836万元,其中扶贫贷款13856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980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86年至2000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9.9万人。1997年至2000年,被省扶贫办评为先进单位。【桑植县农村能源管理办公室】 前身为桑植县农村节能办公室,1991年10月,更名为农村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加挂县农村能源管理办公室,定编3名。1992年3月,设立桑植县节能服务站,列能源办直属事业机构,定自收自支编制2名。该办的职能是:主管全县节能工作,向县政府提出节能规划与建设意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订、落实、检查;贯彻执行节能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推广节能新技术,努力提高节能科技水平。【桑植县卫生防疫站】 始建于1958年3月。1969年3月撤销,在县人民卫生院设立预防办公室。1970年8月恢复。内设行管科、公共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职业病防治所、疾病控制科、检验科和预防医学门诊部,共有职工65人。1999年8月,建成一栋建筑面积为3051平方米,集检验、办公于一体的5层综合大楼。拥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象色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检验设备。能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卫生宣教及业务技术培训等业务。该站在预防工作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天花、鼠疫甲类传染病等在五十年代被消灭;丝虫病、疟疾于1996年11月、1999年10月经省级验收分别达到消灭、防治标准;全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儿童“四苗”接种率达到85%以上;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达到85%以上,杜绝了食物中毒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1998年被省卫生厅授予救灾防病先进单位,1999年被省爱卫会授予省级文明卫生单位。【桑植县妇幼保健站】 成立于1962年7月,1958年曾设立妇幼保健组,与防疫站合署办公。1969年3月撤销,业务归口县人民卫生院,由3人组成防保小组,开展防保工作。1975年3月恢复。内设基层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财务室,干部职工41人。负责全县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以及卫生知识宣传和业务培训。1999年于县城文明西路新建一栋1729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内设男、女婚检门诊、妇科门诊、产前检查门诊、儿科、儿保门诊、化验室、B超室、X光室、心电图室、药房、乳透室、内外科综合门诊及妇产科、儿科病房、手术室。【桑植县皮肤病性病防治所】 前身为桑植县麻风病管理所,1953年1月设立,后因所址在水田坪而改称桑植县水田坪医疗站,60年代更名为桑植县水田坪防治所。1986年迁址县城朱家台,改名为桑植县皮肤病防治所。1994年始称现名。所内设麻防科、办公室、门诊部,担负全县的皮肤病性病防治工作。从1953年到1999年底,累计发现麻风病人1267人,累计治愈病人1068例;患病率由五十年代最高的1. 7%0下降到1999年底的0.1‰,桑植县的麻风病得到控制,摘掉了麻风病高流行区的帽子。1988年桑植县发现首例性病后,该所担负起了全县性病防治工作任务,并获得省卫生部门核发的性病防治许可证。该所1978年被湖南省委授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进医疗站,1981年11月被国家卫生部授予麻风防治工作先进集体,1986年被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单位,1988年5月被省卫生厅授予麻风防治工作先进集体,1992年1月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1998年10月被国家卫生部授予麻风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桑植县农机局】 负责全县农业机械的管理、推广、服务。1959年12月成立桑植县农业机械管理局。1970年12月设立桑植县拖拉机中心站。1974年8月设立桑植县农业机械公司,同年12月设立桑植县农业机械学校,并在桑植县机械厂增设农机修配车间。1984年3月设立桑植县农机监理站。1986年5月设立城中心农机服务站、凉水口农机服务站和瑞塔铺农机服务站,同年12月设立桑植县农机推广站。1997年12月设立桑植县农机服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相应建立农机服务队。【桑植县畜牧水产局】 成立于1979年10月,县政府的职能部门,主管全县的畜牧水产工作。内设办公室、人事股、计财室、畜牧站、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防检站、水产站、渔政站、种畜场、南滩牧场、鱼苗鱼种场、大汩头渔场,负责全县38个乡镇畜牧水产工作站的业务培训、指导等工作,肩负全县畜牧生产、良种繁育、品种改良、发布疫情、鱼病防治、渔港监督、渔船检验和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等任务。定编71名,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7人,助级职称15人,技术员13人。1998年以来,积极推广瘦肉型良种猪,实施生猪品改工程,全县已发展瘦肉型良种猪养殖大户58户,年生产瘦肉型猪1.2万头,年出栏生猪22万头,畜牧业产值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所辖南滩牧场的种草养畜开发已报经国家计委、国家农业部批准,并被列入省、市、县重点建设工程和产业化样板工程。该局先后被评为省“十佳”畜牧水产局、省文明卫生单位,获省十二大农业工程“亚华杯”工作奖。【桑植县农村经济管理局】 前身为桑植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桑植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科。1996年2月始称现名。其主要工作职责有:指导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联办企业的健康发展;管理指导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稳定完善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做好农村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签证,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及承包合同的管理;管好用好乡村统筹提留等集体资金并建帐建制,搞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支、分配等的审计,接受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审计任务;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及各类规章制度建设,管理、培训农村财会人员;调查统计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村合作经济半年报、年终收益分配报表和其他统计任务;协调农村内部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发展集体经济;开展农产品成本核算,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组织产前、产中、产后经营管理服务,创办经济实体。【桑植县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前身为桑植县公费医疗办,1999年11月改为现名,副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县劳动人事局管理。定编7名,下设办公室、计财股、医审医务股。主要负责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催交、计划调拨、偿付、审计以及参保单位、对象资格的审定等业务工作。【桑植县劳动就业管理局】 前身为桑植县劳动服务公司,始建于1981年3月。1995年10月始称现名。隶属县劳动人事局,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15名。分办公室、失业保险股、培训股、社劳职介股、财务股等业务工作股室。1998年被省劳动厅授予湖南省优秀就业培训中心称号;1999年桑植县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县”。【桑植县公路管理段】 前身为桑植县公路养护工区、桑植县养路段,系市公路管理局垂直职能部门。1998年设立,主管桑植县国家系列道路的建、管、养工作。1998年率先在行业内部进行体制改革,机关设置一队(路政大队)、二室(党政办公室、财务室)、三公司(养护公司、路桥公司、劳务公司),下设20个道班,全段有干部职工274人。2000年将党政办改设行政办公室,财务室改设财务股,增设政工股、纪检监察室、综治办。该段珠玑塔道班谷忠礼先后被省公路局评为“十佳”养路工、省交通厅先进工作者、交通部劳动模范。【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1990年4月成立,副处级事业单位,在县城和平西路26号办公。内设办公室、财务科、科技科、公安科、人事科,下辖斗蓬山、杉木界、天平山管理站和楠木坪检查站、天平山接待站、香菌厂、科研所、派出所,在册人员175人,其中干部职工87人,护林员88人。所管理的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由斗蓬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区组成,有土地总面积4.4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0万立方米,被专家学者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园”、“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天然的博物馆”。1982年被省人民政府确立为全省首批23处自然保护区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一批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1993年被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1998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1999年被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列为生物教学实习基地,2000年又被世界银行确定为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GEF项目区”之一。区内天平山风景区已通路、通电、通水、通讯,并且新建了可接待近100人的中档宾馆。【桑植县文物管理局、贺龙纪念馆】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下设办公室、业务股、法制股、保卫股、服务部、长征馆等6个责任单位,有干部职工20人。县文物管理局的前身是县文物管理所,1981年成立,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辖贺龙故居陈列馆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陈列室。1996年为纪念贺龙诞辰一百周年,桑植县委、县人民政府报请中央宣传部批准同意,在贺龙诞生地洪家关修建了贺龙纪念馆,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同年,县文物管理所撤销,成立县文物管理局,局、馆始合署办公。贺龙纪念馆占地9335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平方米,有7个展室,专题陈列贺龙同志生平业绩,常年对外开放,每年接待观众10余万人次。【桑植县总工会】 1957年3月成立。1958年至1961年,工会工作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1963年得到恢复。1968年3月划为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群众工作组管理.1973年6月复名。现内设办公室、组宣部、生产生活部、女工部、财务实业部。其主要职能是对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文化、技术教育,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及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活动,搞好企业民主管理,基层工会创先、创模,会员发展,业务技术培训,工会干部考察,换届改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及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等。【共青团县委(简称团县委)】 青少年群众团体组织,前身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桑植县委员会,1957年5月始称现名,并开始在初级中学低年级班级和小学的少年儿童中建立少先队。“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一度瘫痪,建队工作中止。1974年7月组织工作恢复。该委现定编4名,主要负责全县各级团队建设,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各种社会活动及希望工程。近年来,围绕全县工作中心,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共营造共青林10000余亩;内引外联,引资600余万元修建希望学校60余所,救助失学儿童1.5万余名。1990年度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桑植县妇女联合会】 前身为桑植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3年9月成立,1956年6月始称现名。“文革”期间,该会机构一度撤销,妇女工作中止。1973年3月机构恢复。该会坚持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1992年被评为湖南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优胜单位,所创办的千亩杜仲基地1996年被全国妇联、国家林业部评为全国“三八绿色工程”活动优质工程,1997年被省妇儿委评为全省儿童工作先进集体。【桑植县科学技术协会】 1978年4月筹建,1979年1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常设正、副主席及秘书长,与县科委合署办公。1987年9月单独建制,编制3名。该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县委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全县科普宣传及推介先进实用科学技术的生力军,按照(中国科技协会章程>开展活动。至2000年止,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及乡、镇科协组织68个,会员5744人;发展省、市、县农村科技示范户268户。近年来较有成效地组织实施了“金桥工程”、农函大、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区非正规教育项目。【桑植县华侨联合会】 成立于1995年11月,为群众性团体组织,副科级,定编1名,归口县委统战部管理。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广泛团结归侨、侨眷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促进海外侨胞与本县进行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积极兴办、扶持侨属企业,弘扬民族文明,开展海内外文化、学术交流;做好与海外侨胞及其社团的联系,促进亲情乡谊,做好接待服务工作。【桑植县医药管理局】 1980年7月成立(在原药材公司加挂牌子),是全县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行使医药行政管理的职能,受县政府和市医药管理局双重领导。1997年4月设立桑植县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挂靠县医药管理局。其主要职责是:制订医药行业发展规划,为企业上项目服务以及行业统计和开展医药行业执法监督。1997年5月,药材公司依法宣告破产,1998年3月重组为桑植县新兴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是桑植县医药管理局、桑植县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桑植县新兴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三块牌子一套人员。【桑植县煤炭工业局】 县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主管全县的煤炭工作。1991年3月成立,现辖副科级单位1个,国有(股份制)企业5家。局机关定编10名,设办公室、安全保卫股、生产技术股、财统股、人事教育股。199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1993年、1995年、1999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1996年桑植县被列为全国重点产煤县。【桑植县烟草专卖局(公司)】 1984年组建成立,具有事业、企业双重身份,既担负着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管理全县烟草市场的重任,又具有独立经营卷烟、烟叶的职能。自组建以来每年发展烟叶生产面积2万亩左右,收购烟叶4万担以上,向县财政交纳特产税200万元以上。卷烟销售每年在1100大箱以上,国内总销售额每年突破l亿元。有固定资产1444万元,职工88人。设办公室、烟叶生产股、烟叶销售经理部、卷烟销售经理部、人事股、财务股、专卖管理股、保卫股、金叶公司、卷烟配送中心;辖官地坪、凉水口、竹叶坪、瑞塔铺4个烟草经营管理站,并在瑞塔铺、芙蓉桥、官地坪、人潮溪、竹叶坪、廖家村、陈家河、五道水、龙潭坪等10个乡镇布有卷烟配送分部。【湘盐集团桑植支公司】 国家统一管理的省辖企业,经营单一商品食盐。解放初期,食盐市场由私营盐商所控营,为限制私运私销活动,平抑盐价,保证供应,1956年组建食盐批发部。1957年7月改为盐业批发部。1961年设立桑植盐业公司,1962年5月并入食品公司。1968年6月盐业上划,称中国盐业公司湖南省桑植运销站。1972年8月盐业上划湘西自治州管,设立桑植县盐业批发站。1984年4月设立桑植县盐业支公司,隶属湘西自治州盐业公司。1990年元月公司上划省管,更名为湖南省盐业公司桑植公司,下设人秘股、运销股、财基股。1991年7月成立湖南省桑植县盐务管理局,与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增设盐政股。1998年2月成立湘盐集团,更名为湖南盐业有限责任公司桑植支公司。1995年,该公司被省盐务管理局评为“盐政管理”先进单位。【桑植县国家税务局】 前身为1950年1月成立的桑植县人民政府税务局;1958年撤并为政府财政科;1962年实行财税分设成立税务局;1969年6月撤销财政局、税务局,改为财税服务站;1970年9月,财政、税务、银行合并,成立财政金融局;1974年1月,财税、金融分设,成立财政税务局;1984年恢复税务局,垂管到省。1994年9月,按照分税制的要求,国税与地方税收实行分设,成立桑植县国家税务局,垂管到国家税务总局。机构分设以来,该局按照“严格执法、优质服务、强化管理、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以人为本、从严治队,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先后获省局纪检监察先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卫生单位;1999年2月,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桑植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1979年3月设立,是对市场主体及市场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监督与管理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此前,1950年3月,县人民政府曾设工商科,1957年7月并入县商业局;1967年9月,县革委生产指挥部设工商行政管理组;1971年9月,县革委设工商行政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县民贸一局管理。该局内设8个业务股室及2个社团组织,下设12个基层所、队,有干部职工168人。建局以来,先后兴建市场15个。【桑植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前身为计量办公室、标准计量管理所、技术监督局。1960年12月始设桑植县人民委员会计量办公室,主管全县计量业务,1966年5月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活动。1975年12月成立桑植县标准计量管理所,1988年10月更名为桑植县技术监督局。2000年1月,技术监督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由技术监督局统一更名为质量技术监督局。该局内设办公室、业务股、稽查队,下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计量检定测试所。有干部职工23人。主要负责全县标准、计量、质量的监督管理与服务和打假工作,宣传、贯彻执行技术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质量意识。1998年被评为全省技术监督先进单位。【桑植县气象局】 国家基本站,始建于1957年,时称湖南省桑植县气象站,隶属省气象局统管。1958年11月改称桑植县气象站,人事、财务由县农村部主管,业务由省气象局管理。1960年1月改称桑植县气象服务站。1962年10月改称湖南省桑植县气象服务站,隶属湘西自治州气象台统管。1970年10月改称桑植县革命委员会气象站,人事、财务属县建制,军队主管。1978年10月复名湖南省桑植县气象站,人事、财务由县农村办主管,业务由湘西自治州气象局统管。1981年4月始称桑植县气象局,隶属湘西自治州气象局主管.1991年2月改属张家界市气象局主管,实行双重领导和双重财务管理体制。内设观测股、预报服务股、办公室,挂牌桑植县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桑植县防雷减灾办公室,负责县人工增雨、防灾减灾等气象业务工作。曾两次被评为全国气象部门的先进单位;1959年,站长刘万才赴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1978年副站长梁望之赴北京参加了全国气象部门《双学》代表大会。1998年被评为湖南省气象系统防汛抗洪先进集体。【桑植县人民武装部】 桑植县的军事机关,主要负责全县的兵员征集、兵役动员、民兵整组、民兵训练和国防教育工作。1951年7月成立,首任部长郝秀堂,首任政委刘真志。1986年5月,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称湖南省桑植县人民武装部,为副县级单位。1996年5月,复归部队建制,恢复原级,称现名。该部设有军事科、政工科和后勤科,干部职工编制21名,其中现役军人10名。【武警桑植县中队】 全称为武警湖南总队张家界市支队桑植县中队,前身为1950年1月组建、隶属湖南省军区的直属连。1950年2月改为桑植县公安503中队,担负着剿匪、镇反、看守、帮助地方政府建立政权、维护社会治安和处置突发事件等勤务。1957年8月改为中国人民武装桑植县民警队,担负执勤任务。1965年6月改为中国公安部队桑植县中队。1989年改为武警湖南总队大庸市桑植县中队。1994年5月更为现名。1992年被总队评为达标先进中队;1996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并荣立集体三等功。【桑植县消防大队】 1996年成立,为正营级单位,受市消防支队和县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属武警编制。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桑植县无专门的消防机构,消防工作一直由县公安局统一管理。1982年,消防股成立,转为现役编制。1990年,桑植县消防中队成立,负责桑植县火灾扑救工作。消防大队机关编制5名,设大队长、教导员及防火参谋,负责全县消防监督工作。辖消防中队一个,为正连级单位,编制15名,设中队长、指导员,担负全县火灾扑救及抢险救援工作。消防大队营房位于县城尚家坪,面积900平方米,现有消防战斗车3辆,指挥车1辆。1998年荣立公安部集体二等功,获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称号。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