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民俗风情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2:25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金克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温家宝2003年12月7日访问美国时在纽约侨界留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演说
  这是一艘被外国驻军称之为“西太平洋炸不沉的航空母舰”
  宋代大儒朱熹曾登福州鼓山卜占地脉,见福州“五虎山入海,首皆东向”,由此推断闽省群山。“气脉度海”,贯连如岛诸峰,于是叹曰:“龙渡沧海,五百年后海外当有百万人之郡!”(《赤嵌笔谈》)
    1000余年后的2003年冬未,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先生就这艘“航空母舰”和那条“海上走廊”所发生的许多悖逆人心的事发表了催人泪下的演说,他说: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温先生谓海峡之“浅”有两重意思:一是从自然地理上说,台湾海峡长约300公里,宽不及200公里,最狭处仅170公里(位于福建平潭岛与台湾新竹市之间)。站在鼓山峰顶,隐约可见台北大屯山上空的烟霞;站在台湾中部南投玉山顶,仿佛可见闽中戴云山弥漫的云雾。一阵风可以把台湾两岸的竹筏、独木舟刮到泉州湾;风顺浪平时,夏门港的帆船一昼夜可到台湾安平港。就是那条海峡,峡沟最深处也才80米。从心理上说,台湾原本就是从祖国就是从祖国母体上割开的一块“肉”,其本岛之“根”还紧紧地钉在大陆架上,这里的每一细微变化,都让大陆牵肠挂肚。“唇亡齿寒”,台湾岛的存亡得失,事关重大,一如台湾东海岸那堵长达21公里、高逾千米的清水断崖,顶抗着太平洋的惊涛骇浪,保卫着母亲的安全。这种“乡愁”,就非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长了。温先生一席度,不仅触动了台湾人的“乡愁”,更触动了张家界人的“乡愁”因为,早在清同治年间,张家界土家人刘明灯、王正道、席大成、孙开华、孙道元等一批战将坐镇台湾,2000余名张家界籍土家儿女为抗击美、日、法入侵者战死台湾……
  一、台湾有支“土家军”
  咸丰年间,是清朝的多事之秋。太平天国的崛起,清朝廷垮了半壁江山。一个时代的英雄于是呼之欲出。湖南湘乡人曾国潘五兄弟的湘军、湘阴人左棠的新楚军应运而生大麾一树,便聚来一帮吃兵粮的汉子。
  咸丰十一年(1861),大庸木讷里贫苦土家汉子刘明灯以武举身份投入左宗棠的账下。
  刘明灯家住天门山下,自幼拜余道人练鬼谷神功,“幼奂奇气,习骑射,膂力过人,目光炯炯如电。”(《简青公墓表》)由于文武双全,足智多谋,征太平天国战功卓著,不几年便由普通士兵晋稓为把总、千总、都司、参将、副将至总兵晋升为把总、千总、都司、参将、副将至总兵加提督衔,赏赐“斐凌阿巴图鲁建威将军”名号。同治四年(1865),台湾同峡风生水起,美、法、日等国蠢蠢欲动,作为“东南锁钥”、“七省藩篱”之台岛,为南国安危之所系。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深为忧虑,遂奏请朝廷,罢免不称职的台湾道镇总兵曾玉明,将刘明灯调台总兵,并正式组建由大庸籍将士组成的“土家军”— 楚军新左营东渡台湾之先河。
  这支“土家军”的人员结构是这样的:
  刘明灯:主师,是坐台土家军中第一个二品级将领。六史凝先后入伍赴台,依序为明灯、明烛、明煌、明燧、明燃、明燎,除老五为文举外,余皆为兴趣。老四明燧 ,字锦棠,一名耀庭,曾随宗棠转战新疆,抗法俄侵略,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失地,战功卓著。光绪十年(1884)新疆设省,被封为首任巡抚。
  王正道:参将、总兵、赴台先锋、左三营头目。曾先后三次东片镇台,是土家军中坐台时间最长的二品级将领。
  张逢春:大庸黄家铺张家湾人,后授扬威将军。其兄弟九元、承孝、承辉均在左营从军。
  许光佐:大庸中岭山人,驻台湾巡防,弟光辉、光发、光明、光开一齐投军楚军驻台。
  席大成:永定镇人,咸丰七年(18570投入湘军,因镇压太平军有功升为总兵,赏雄勇巴图鲁号同治六年(1867),受命离台,孤军远征新疆吐鲁番、喀什、伊犁、堵城,平定阿古柏叛乱,与英、俄殖民主义者作战。其间断粮数月,以树皮、草根充饥。打仗时,他赤膊赤足,冲锋陷阵,虽遍体麟伤,双脚溃烂,仍顽强不息,为维护国土完整立下赫赫战功,军中呼为“席蛮子”。清廷赐以头品顶戴,穿黄马褂,赏  隆武巴图鲁名号,记名提督,实授宁夏巴里坤镇挂印总兵。光绪十一年(1885),受命与入侵闽淅海疆法军作战,战死海疆。清廷诏立旌牌坊。
  孙开华:慈利县柳林铺人,是空得用有稻草葬母的“叫花子”。咸丰六(1856)加入曾国潘部属鲍超的霆军。因征太平军功升游击、副将、总兵,先后赏号“擢勇”、“擢胜”。光绪三年(1877)东征台湾,是张家界籍第三个镇守台湾的一品级将领。光绪九年(1883),开华卫戌台北。次年中,法国远东军司令孤拔集结八艘军舰进攻基隆,开华与决战,下属猛将胡峻德(慈利人,光绪三年进士)短兵血刃敌首,壮烈牺牲。孤拔战败撞死礁石 ,法军溃败,自此不敢再犯台湾。开华功高被擢升为福建提督。光绪十九年(1893),因战劳成疾,病死淡水前线,英年54岁。光绪帝痛失良将作《祭提督文》,并特许其长子孙道 元袭职续坐台湾。
  孙道元:孙开华之攻子,因袭父职成为张家界籍第四位镇台高级将领。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作城下之盟,签订了中华历史第一耻约—《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日本,并赔军费白银二万万两,引起共怒。台湾民众发出“愿人战死而台,关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属倭,万姓不服”(唐景崧电文),“桑梓之地,义与存亡”(邱逢甲等血书奏折)的气壮山河的誓言。
  下在为家父守丧(按俗应守三年)的孙道 元、张秀容夫妇闻知,怒火填胸,他俩应唐景崧、邱逢甲的号如,毁家济难,变卖家产,添置军械,招募乡勇,编练二十余营的抗日义勇军。在募动员集会上,他慷慨陈词:
  国家土地,岂轻易割让他国!台湾岛虽孤悬海外,但自古与大陆声气相通。……今朝廷弃如敝屣割让外人,自毁海域长城,将有亡国之祸。凡我炎黄子孙,莫不敌忾同仇,亟欲救亡存国。本人虽非台籍,但成长于斯,随官于斯,不忍坐视大好海疆沦入异族,故此,愿与台湾父老兄弟姐妹同气连枝,福共尝,誓愿共同抗日,保我疆,死而后已….(见《慈利文史》1993年1~5辑选编版)
  光绪二十一年(1895)六月,孙道元领导义军与吴国华部在三貂岭与日军展开激战,重创日军。日本陆军北白川能久亲王率近卫师团增援。义军寡不知众。孙道元破釜沉舟,与日军背水一战,终陷敌阵而亡。其妻张秀容深明大义,为雪国仇家恨,将两个幼子交与仆人送回大陆老家,又变所剩产业,招募敢死军,投奔到抗 名将刘永福义勇军麾下同,与日寇周旋作战达半年之久,共打死打伤日军32815人,日本近怀师一半以上被歼,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亲王重伤毙命同,山根信成少将也被打殆。后因内奸出卖,秀容义军被日寇包围,伤亡枕藉,粮尽弹绝,三千义军全部战死。秀容舍身将敌人引向自己,让战友突围,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正是:一门忠烈,百代母魂。
  由刘明灯、王正道 、孙开华先后带去或招募的大庸籍土家兵约2000人,转战数万里,大小数百战,征战20年,最后无一生还。
  这支“土家军”集合了大庸籍土家族中一批由叫花子、炭古佬、泥腿子成长起来的优秀儿女,武林高手、英雄豪杰,他们或分或合,或聚或散,南征北战,协力同心,吃苦耐劳,大智大勇,敢打敢拼,战无不胜。他们打击邪教内乱、‘抗击美英日法侵略、平定殖民主义者挑起的叛乱、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威震台湾,威震大江南北,威震大西北广袤大地,在清咸丰、同治、光绪时代社会政治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人生大戏。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
  历史告许我们:“无湘不成军。”未代清王朝半壁江山基本上是由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楚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来的。而楚军中的敢死军就是大庸土家军!
  二、“淡兰古道”留丰碑
  同治五年(1866),刘明灯率新左营进驻台湾,其时,台湾武备废弛,匪盗横行,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美、英、法、日,早对台湾垂涎三尺,战火一触即发。刘明灯深感责任重大,于是剿匪抚绥,安定民心,整饬军务,裁汰陋规,恢复班兵法章,制造巡洋船只,招募兵勇,训练水师,修筑炮台,添置火器等,台湾的防卫力量得到空前加强。同时,将大陆先进耕作技术及先进纺织、手工、医药等技术传给台湾番胞,并在台湾普及教育,以先进文化教化番蛮。
  刘明灯走马赴任,碰到的第一件最为棘手的事,是一桩“国际公案”:当年2月6日,美国商船罗发号(POVER)遇风触礁,船长以下13人驾小划逃生,在琅乔登陆时被龟仔甬生番杀害。3月26日,英船柯尔摩兰脱(CORMOVANT)前往调查,亦遭攻击。于是,美驻夏领事李仙得(LECIENARE)来台,照会台湾镇总兵刘明灯、台湾道员吴大廷请予查办。刘明灯对美英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早存不满,他并不想加害台湾番胞,只是敷衍了事。驻台美使又向总理衙门提出抗议,并力主派兵会剿。5月12日,英舰两艘登陆龟仔甬,派陆战队进攻,曹到刘明灯及番胞痛击,打死副舰长麦肯士        ,美军败退。美即向清廷施压。腐败的清政府严令刘明灯进剿山番。刘明灯采取明剿暗抚策略,《台湾通志》记述首:“刘明灯与吴大廷初无意进剿,仅欲示怀柔而已故随携番银、羽毛、红布料、珠等分别赏赐土民、垂询甚说……”最后逼迫按清政府旨令以答应退还遗物、取日遗骨、在南端建炮台和气象台等四项要求了结。由于刘明灯在处理美英殖民者这个问题上的“暧昧行为”,成了他后来被调离台湾的借口。
  还有一桩惨案曾让刘明灯痛哭不已。赴台之初,为了开发北台湾、肃清山中恶匪,刘明灯派其弟明煌率五百军卒途经淡兰古道(自淡水至宜兰)时,不明底细的番胞误以为是官兵侵扰犯界,将其包围,五百军卒坚持七天七夜,全部饿死或死于毒蛇猛兽及番胞的射杀中。仅明煌只身逃出性命。刘明灯强忍悲愤,冒死与番王谈判,番胞痛惜误杀之过,与刘明灯盟誓结好。此事对土家军立足台湾、清剿山匪海盗、争取民心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左宗棠赞其“大智大勇”。
  同治六年(1867)冬,刘明灯巡视防务再过宜兰古道的三貂岭,不禁感慨万千,遂于石壁题诗一首:
  双旌遥向淡兰来,此日登临眼界开。
  大小鸡笼明积雪,高低雉堞挟奔雷。
  寒云十里连苍陇,夹道千章荫古槐。
  海上鲸鲵今息浪,勤修武备育良才。
  作罢诗,言犹未尽,又在一侧石壁大书“雄镇蛮烟”四个大字。
  从三貂岭前行数十里,就是草岭古道。草岭头收束了一股来自三貂角至鼻头角间的海风,常将人畜吹入万丈深渊。刘明灯打马过岭,一记暴风竟将盔吹落,不禁不骇,顺手扯来一把茅草,研开冻墨,在风口巨崖上狂草一个“虎”字。此意出自《易经》“云从龙,风从虎”。相传刘明灯虎字煞尾,草岭霎时“风平浪静”!
  刘明灯镇台的历史已经过去近150年了,但刘明灯的英名已经被台湾人民用各种方式延续下来了,此如台北县瑞芳镇(刘明灯当年总兵府)有“明灯路”、“明灯小学”,皎溪乡有明灯庙;恒春有刘家祠堂,供刘明灯神像;淡兰古道“虎”字碑成了当今台湾的旅游热线……
  这位将军的身后,是不寂寞的。
三、 从叫花子到镇台大将军
  一条堂堂正正的汉子,为了买米换一餐年饭,半夜去财主王禄槐竹园里偷竹子,而这个财主不仅不责罚,反而请了六乘大轿接他坐上座,还给他盘缠。---就这么简单,一个叫花子就从王家湾这个穷山窝里走出去,去到千里外的湘乡荷叶塘投军,然后以打擂比武获胜,夺取“土蛮武状元,然后编入曾国荃湘军吉字营当一名哨官,然后就打仗成了一名二品大将军。
此人就是王正道。
  自从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后,曾国藩经过三年招兵买马,苦心操练,现在终于羽翼丰满,可以与太平军抗衡了。
  王正道就像一头狮子,一直血拼在横扫太平军的最前锋。湖南人成了太平军的克星。就在这一次次血腥的拼杀中,王正道由弁目升为把总、千总、都司并赏戴花翎,进而擢升为游击、参将等军职。1861年,左宗棠以三个营1500名士兵的抵价从曾国藩手中要来了王正道 ,将其编入新楚军,隶属于刘明灯的新左三营。“宁要一人,不要千军,成了一个时代历久不衰的美谈。
曾国藩大帅说:“他是文武双全的将才。”
左宗棠大帅说:“他是吾中华之奇人。”
  同治五年(1866),王正道作为赴台先锋官,第一个从鹿耳港登陆,出任台湾道北路协台,镇守彰化、淡水(台北)、宜兰等县。为了在“每天能出一斗三升瓜子金”的台湾保持贫苦农民的本色,他在府衙居室悬挂了林则徐的十六字以自励:
肃贪倡廉
励精图治
固疆强国
学夷制夷
  入台初始,百废待兴。他与番胞一起打击美国入侵,肃清海盗匪患,修筑城池炮台,训练水师兵卒,创建平民学校,学习西方技术,让台湾那一方天重新变得灿烂起来。一次他亲手捉到悍匪头目林小虎,按其罪行,当处死刑。其父林百万家财万贯,是台湾首富,权倾一方,他亲自向王正道严辞拒绝。林小虎被正法后,一时轰动台湾,被台岛人民呼之为“王青天”。同治八年(1869),左宗棠征陕甘回乱失利,急调刘明灯部驰援。王正棠离台率军大破金积堡。战后,刘明灯、席大成随左宗棠转战大西北;王正道则因台湾海峡告急二次返台。过海前夜,王正道宿厦门总督府。这天深夜,出于职业习惯,王披衣而起,巡视炮台,见士兵均已呼呼入睡,炮台空无一人。忽然,夜色朦胧中,发现日本舰队正悄悄逼近我国防大营,唤醒兵勇已来不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正道突发奇想,即以吸烟的火镰石点炮反击,不料连连击中日舰,日军以为中了清军埋伏,仓皇撤退。后经总督沈葆桢查勘证实,王正道此次孤人一战,共击沉日舰3舰,打死日军20多人,日海军少将山田四郎带着剩下的10舰战舰惨败而逃。同治十二年(1873)闰六月二十三日,帝颁书嘉奖,官至二品总兵,授予振威将军。
  王正道于次年(1874)率军鼓帆东进,二登台岛。此时,由日军西从道上将军指挥的远征师团已从南端登陆,占领牡丹社,并继续向台岛深处推进。王正道组织驻地军民一路收复失地,两军在台南三嵌店展开激战,日军退守台南。王正道以填井断水计一举夺回台南,日残军滚出台湾。一位文史作家这样写道:“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决战。侵略者以失败而告终。这一战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深重灾难推迟了几十年,否则台湾的历史将要重写。”(王章贵:《土家奇人王正道》2002年版)
  但是,王正道的抗日爱国行为不仅得不到嘉奖,反而遭到查办。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给日本赔偿15万两白银。
  光绪八年(1882),王正道被调株守福州马尾,兼理船政局巡察。光绪十年(1884),法兰西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孤拔,副司令利士比率领的舰队已开进马尾港,战火一触即发。王正道怒斥朝廷钦差大臣张佩伦,请求向入侵者开炮。张佩伦却以朝廷“切勿生衅,静以待之”的指令,强令“不许先行开炮,违令虽胜亦斩”!并以礼相迎法寇。结果,法军突然开炮,王正道仓促还击。经过四十分钟血战,我方被击沉船舰9艘、兵船15艘、商船20余艘,死亡官兵700余人。所有海防设施全被摧毁,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王正道身负重伤,其养子王育全及他从家乡带云的数十名官兵全部阵亡。王育全沉入海底后,媳妇杨巧玉精神失常,也投海寻夫去了。
这是清廷的耻辱败绩。
这是中华民族心头的永远之痛!
  中法马尾大战后,王正道深感落后就要挨打,更感林则徐“学夷制夷”之英明,于是奏请在厦门建立火药局、军械局和船政局,以迎更大恶战。
  光绪十六年(1890),那个贪生怕死的小丑张佩伦居然再次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巡闽浙海防。所到之处,官场无有不送礼奉迎者。独王正道因长期以养廉金(工资0周济贫民、填补贪官亏损的军饷。弄得赤贫如洗,加上一身正气的秉性,算是冤家路窄了。张佩伦向皇上罗织王督修火药局有贪污嫌疑,且因位置不当而致火药回潮等罪名,将其削职为民。王正道含冤受屈携妻及女儿从台湾回张家界老家时,两袖清风,仅带了两面战旗、两对铜锣。
  做了三年阳春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想不到厦门火药局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致使日舰连连受挫。清廷即下诏令:“王正道官复原职,镇守台湾。”
  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王正道抵达厦门,即将跨海赴职时,闻知战友孙开华将军已于两年前战死淡水,心中一阵悲伤,加上一路劳顿,几至病倒。此刻,日舰后临厦门,中日最激烈的厦门海战打响了。王正道带病指挥,不幸中弹。临死前交待:夫人张氏(台湾山胞之女)即带儿孙回台,参加简成功、杨紫云等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倭寇!
  王死后,竟无一文安葬,得部属们捐资才得将尸首送回王家湾老家,安葬在财主王禄槐竹林里,享年60岁。朝廷嘉其忠义,追授为“神武大将军”。同年2月12日,他的老战友、土家军主帅刘明灯亦病死于故里,终年57岁。
  时人叹曰:王将军从竹林偷竹起家,又赤贫一身入葬竹林。真乃是出也竹林,归也竹林,所谓竹之高洁,竹之襟怀,竹之品德,竹之劲节。
年年新竹千百竿,化作长枪伴将军!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