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民俗风情

城殇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2:16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金克剑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城殇】
   一、走出“拆”的误区
   63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为控制湘鄂川黔边“土蛮”,推行卫所制,并在澧水之阳依山傍水建造永定卫城——就是我们现在居住的这座城市。经过600多年土汉各族人民的精心打造,小小卫城终于以“小南京”的美称名闻大江南北。
   但是,遗憾得很,到了我们这一代,经过近五十年的“改建开发”,昔日“小南京”已不复存在。如果值得反省的话,我以为至少经历了三次失误。
   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解放伊始,百废待兴,为扩需退街,破旧立新,拥有5个城门的古城墙、城楼及大批古建筑被一一拆除。今东门桥粮食仓库一带,5座石牌坊跨街而立,尽头处是堪称建塔艺术一约的7层木构八方阁——都一一摧毁。第二次是60年代。“文革”的风景将残存的寺庙、文化古迹如考棚、衙署、崇文庙、马王庙、城隍庙等扫荡一净。最令人痛心的是,集湘西古建筑之大成的崇文庙,居然为建一个村办小纸厂而将其拆除。第三次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为扩建马路,本已风雨斑驳的沿河石板路、临江吊脚楼以及解放路、文昌阁、北正街等古色古香的老街全部夷毁。某银行为建办公楼,把具有极高建筑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县苏维埃纪念馆拆除了。而隐藏在民贸幼儿园内达数百年的马王庙主殿,竟在90年代初拆除!
  那座建于50年代初的回龙路老百货大楼,是一座典型的俄式风格建筑,5根三人合抱的大柱,支撑出一条长廊,这是解放后改造旧城留下的最为宏伟的建筑和业绩,其设计样式、建筑工艺都堪称一个时代的代表作。可是,有的单位却以“危房”为理由,让房地产商给连根拔了。许多游客在游览市容风光时,对那些毫无特色的现代建筑不屑一顾,独对这栋建筑赞赏不已,如果进行保护、修整、包装,辟成张家界商贸博物馆或城市博物馆,它必将成为市中心又一处文化景观。我曾为老百货大楼自豪过,今天我要为老百货大楼感到深深的悲哀。要知道,即使一座现代大都市中,总也要有几位“历史老人”为我们“讲述那过去的事情”呀!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崇文塔,已经被层层民宅包围蚕食而开始裂缝倾斜,这座闻名大湘西的“风水塔”一旦倒塌,古城的文脉地气将荡然无存。
听说一家投资商坚持要拆观音桥头那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三元宫。我只问一声,你知道这座古建筑的价值吗?你知道三元宫、昭武堂所承载的600年民族史、商贸史吗?你知道这是卫城文化的最后一个见证吗?不可思议的是,拆这些老街老屋的时候,正是张家界旅游最火爆的时候,而张家界人对这些文化遗存的价值与旅游业的关系居然无知得近乎麻木!而以后却大谈什么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一些热肠君子还要挖空心思大造仿古建筑,规划明日的土家故郡之类。
我们这一代人究竟干了些什么呢?
一味地拆、拆、拆,似乎不拆不足以说明在“发展”,不拆不足以表现他的“政绩”。殊不知我们已走入了“开发性破坏”或“破坏性开发”的怪圈。伴随着一片片老屋、一条条老街、一块块明砖清瓦的消失,600年古城的历史文明在流失,文化魅力在锐减,文化沉淀在消融,一部皇皇社会历史被割断……..
面对蔓延全国的城市拆建“流行病”温家宝总理愤怒地撰文批评道:“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继承和保护城市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现代化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致使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区和建筑遭到破坏。……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使之流传后世,永续利用,是城市领导” 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80年代末期,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访问张家界时曾这样断言:“作为明代卫所制的见证,我认为永定卫城是最完美的一座。”清华大学著名学者朱畅中也十分惋惜地说:“永定卫城如果能像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那样完整地保存下来或进行恢复改造,今天绝对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不错,开发与保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但国内外那么多城市的为什么能成功地统一于矛盾之中呢?北京折旧曾也有过多次大的反复,为了保留一批古老的四合院、狭窄的胡同和皇城根景观,从而保一个代表“五千年中华古老文明”的国都形象,北京市高层领导硬是下决心以牺牲政府经济利益为最后筹码,较成功地达到了拆与建的最佳效果。苏州、杭州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城市化进程不可谓不迅猛。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陈宅老屋、小桥流水及园林古董,仍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在他们看来,这些老古董丢掉了,就等于丢掉了世代赖以生存的饭碗。
  综观国内外最能吸引人们观光旅游的城市,是那些充满地域风情及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镇。那些古老的建筑、典型的历史街区,是一个地方及其民族的“文化标本”、“历史空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和沉积层。失去了这些东西,这座城市便成了一堆没有灵魂的钢筋混凝土的堆集地。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并没有为这块土地留下太多可以向人炫耀的文化财富,但是,美国人懂得把一座破城堡、一堵弹痕累累的老墙、一栋百年老屋等当国宝保存下来,辟成博物馆。类似这样的博物馆,纽约不少于2000个之多。
    有人问:出门旅游看什么?回答是:看山看水看古董。“古董”就是老屋、文物、遗迹、旧址。这个观点作为有20多年旅游实践的张家界人,应该懂得。而恰恰在我们拼命折旧的时候,凤凰县正全方位恢复修缮沿江古城遗存。未来一旦申报“世遗”成功,张家界人不知作何感想?
    回答是:没有了。当推土机将沿河街这最后一片历史街区推成一片红土地时,这古城的最后一点记忆、最后一页线装书也就永远地撕丢了。永定卫城正式宣告从史册上消失。这座城市已经因此而成为无源无根无本无任何值得让人流连的“新城”而贬值!

二、走出“建”的误区
可以这样说:张家界的城市发展史,就是在拆祖宗老屋的基石上写出来的。那么,又都新建了些什么呢?一位游客毫不客气地说:“你们是在历史文化古城的废墟上,建了一堆很蠢的垃圾。”由于监管失控,私人建房成了中国城市中最典型的代表,尽管政府三令五申,私建房屋还如火如荼。由于文化定位失误,城市结构乱七八糟,房子建得百孔一面,傻大粗鲁,既无美学可言,又无地方民族特色,专家把这些东西斥之为“建筑垃圾”,实为不过。
  今天,我们并不是向谁清算老账,哲学家桑塔亚有句名言:“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张家界建市后,曾郑重其事地作过城市规划,以后又作了三次大的修编,但是三次规划都未明确文化定位,或者定位不很准确。比如说,多年来提出的把张家界建成“ 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新城”,显然是一种高调,既无可量化的标准,又无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种可望不可及的定位,已让广大市民彻底丧失信心。后来江总书记提出“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可具体内容还得靠我们自己琢磨,但最后一次规划中也没有对此作出准确的解释。
  而令人不解的是:“作为规划的炮制者,居然没有保护古建筑的内容,亦无延续民族文化文脉具体内容,更无地标建筑项目的思考与策划,在这种平淡无奇的规划中,根本看不到国际旅游城市的个性与特色。而就是这样的“规划”也只不过是一种摆设,一切还得服从房地产商的指挥棒,致使我们的城市建设一直走不出混乱无序的怪圈。
  拆毁古城,在弹丸之地修修补补,本来就是一大错误,而人们指望的新城设计的目标却在传统思维道上“撞车”。而且,新建的街道基本上没有一条是宽的,没有一条是直的,没有一条是美的,没有一条是有特色的。如果说旧城改造有失误还有理由搪塞,那么,在一张白纸上做文章的南庄坪、且住岗、官黎坪新城区,又是一副什么样的面孔?
  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又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张家界市目前这个框架,能让人看到什么样的文化追求?”
  朱鎔基总理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布局太乱。没有个性。看不出匠心。
  没有民族歌剧院,没有博物馆,没有公共图书馆,没有文化中心,没有高水准的演出队伍,没有体育馆,没有会展中心,没有……“没有”的东西基本上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城市又谈何发展后劲、竞争实力、旅游目的地?
  至于城市管理,严格地说,还只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太缺乏城市设计专家、园林专家、民俗专家、一流的建筑设计师等人才了。我们在经济体制、城市体制、开发控制理论及方法体系、城市规模预测及评估系统等方面还相当缺乏背景、技术及人才资源。特别是如何确定文化定位、城市风格等方面准备相当不足,或者说根本没有人去考虑这些事,天天只忙到外面拉客组团,“参观考察”,看了一肚子人家的好东西,回来都阴消在肚子里了。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