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民俗风情

向王天子崇拜(一)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8:16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五章  向王天子崇拜
  向王天子,即廪君,是土家族传说中的远古祖先,也是与土家族远古白虎图腾有着脐带联系的民族神。在土家族,不仅向氏,其他各姓都崇拜向王天子
  土家族地区都曾有过向王天子庙,供奉向王天子和他的夫人,不过,清江流域的向王天子庙特别密集。清江流域各地都曾有向王天子庙或其残痕,说明向王天子崇拜主要流行于清江流域。这与土家族祖先巴人的迁徙历程有关。巴人迁徙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江流域阶段,产生了白虎图腾、廪君信仰,即向王天子信仰;第二阶段,入蜀地立巴国阶段,接受了蜀地竹王白帝天崇拜(有专节论述);第三阶段:流布湘西和黔东南阶段,信奉白帝天王和土王(土司王)。在巴人迁徙的三个阶段中,向王天子与白虎一样,始终是巴人一以贯之的崇拜对象。但是,随着不同地域文化的更迭,社会生活的变化,巴人必然接受或创造新的崇拜对象,而这些新的崇拜对象的出现,必然会冲淡旧有的崇拜对象。所以,向王天子崇拜在巴人迁徙的三个阶段的地域逐渐呈淡化趋势。这就是我们今天在清江流域所见到的向王天子庙宇遗址、遗俗较其他地域为盛的原因。
  一、向王天子即廪君
  土家族祖先巴人发源于长阳,向王天子崇拜作为土家族远古祖先崇拜,也产生于长阳。
  长阳县竦山顶上至今还有“向王庙”遗址。向王即禀君,向王庙中所供即廪君神像。清咸丰《长阳县志》说:“向王庙在高尖子山下,庙供廪君神像。按廪君世为巴人主者,有功于民,故今施南、归、巴、长阳等地尸而祝之。”清道光《长阳县志》也持同样说法:“先祖所立向王庙,向王者古之廪君务相氏,有功夷水,故土人祀之,立庙于石墩上,故日庙台。”廪君之所以称作向王,是因为其原名为务相,土语讹相为向,所以世代相传,称廪君为向王。至今,巴东的一些向姓老人还说:“我们原不是现在这个向字,是木目相。”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竹枝词》也直接将向王当作廪君务相:
  土船夷水射盐神,
  巴姓君王有旧闻。
  向王何许称天子,
  务相当年号廪君。
  资丘刘氏宗祠石刻说:“向王即古之廪君。”对舞溪向王庙石刻也说:“向王生而为英,死而为神……开辟清江有大禹之德。”
  清江流域各地都有向王天子庙。向王天子庙主祀廪君及其夫人德济娘娘,或称盐水女神。清咸丰《长阳县志》说:“供廪君神像……世俗相沿,呼之为向王天子。”廪君右手拿着一只牛角,衔在口中作吹号状。俗语:“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条清江河。”这或许可以看作向王天子一生功绩的概括或者象征:向王天子率领其部落,毕其一生精力,开发了清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创造了清江文明。向王天子塑像旁边还供奉着盐水女神,俗称德济娘娘。长阳为巴人的发源地,这种供奉向王天子夫妇二神的格局,应该是向王天子庙的显著特征,是向王天子庙不同于白帝天王庙、向王土司庙的重要标志。
  二、向王天子崇拜产生的历史背景
  向王天子崇拜是在巴人祖先廪君的史实基础上产生的,包含着巴人起源的史迹。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巴人发源于长阳武落钟离山赤黑二穴,赤穴巴姓,黑穴樊姓、瞫姓、相姓、郑姓。经过竞技角逐,巴氏务相获胜而被拥立为君,其他四姓为臣。武落钟离山即今长阳佷山,佷山赤、黑二穴被当地人视为神穴,山顶至今尚存向王天子庙遗址。山峰最高处,还置有河卵石,称“神石”。
  据史载,巴务相为君之后,率四姓臣民从长阳出发向西迁移,到达盐阳。这是一个盛产鱼与盐的地方,即史书所谓“鱼盐所出”。盐水女神留廪君共居,后廪君射杀女神,在夷城立国。廪君死后,其魂魄化为白虎,即成为白虎图腾一样的崇拜对象。他的臣民以杀人来祭祀他。
  盐阳为何地,有两种说法,一说为长阳县境距武落钟离山西约八十余公里处清江北岸的盐池温泉一带。这种说法把盐阳和夷城当成了两个地方,而不是一处,也就是说,当年廪君及其部落到达盐阳杀盐水女神后,又返回夷城,即今渔峡口、白虎陇一带,立国。此说不妥,因为早期人类的迁徙,都是一直往前走,很少有走回头路的。
  另一说盐阳为今恩施附近。唐李贤等注《后汉书》日“施州清江县水一名盐水”。这是说今恩施一段的清江,古称盐水。按此说,盐阳即今恩施地段,此地自古以来就是产盐之地,从汉代起,即设有盐场盐官。至清代,鄂西及附近一带食盐仍来自此地。这很符合当年廪君所居盐阳“鱼盐所处”的情况。盐阳,也即夷城,因夷水而得名,也即今恩施。廪君在恩施立国,其部落人群散布到整个清江流域。《十道志》说:“施州清江郡,春秋时为巴国。”《水经注》卷三十七:“浮土舟于夷水,居捍关而王巴。”可见廪君当时确实在恩施建立了巴国。
  既然恩施为巴人最初立国的地方,就应该留有遗迹。在距恩施数里远的清江上游有一条溪,称盐水溪,溪旁有古代盐井,不知何时封闭。俗语:“打开恩施八个井,饿死云阳一县人。”意为恩施盐井一开,云阳的盐就被减少了市场份额,可见,恩施确为古“鱼盐所出”的盐阳。又传说恩施还有巴公墓、巴蔓墓,巴公墓应为廪君墓,大约廪君死于恩施。《施南府志》说:“巴蔓墓在城北都亭山,亭州城东一百七十里。”“巴公墓在城南二里,昔有巴国大栅,王世葬于此。历年虽多,垒垒可辨。”“巴王墓城南一百七十罩。”“都亭山岩高百余丈,山腹有穴十二,皆藏柩之所,相传为蛮王墓。”这些遗迹及其传说说明廪君在恩施立国后,就死在那个地方,再没有西进。后来,廪君子孙与楚相争,由于楚国势力的扩张,巴人只好进一步向西迁徙,至四川奉节一带以捍关为界立国。巴的势力逐渐衰落。公元前316年,巴为秦所灭。巴人在灭国后四散而去,然而其大部主要是向西迁徙,进入湘西等地。廪君对巴人部落联盟的形成与巩固,清江流域的开发,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深受巴人爱戴与崇拜。巴人及其后裔世代奉廪君为向王天子神灵,施以血祭,不仅是为了祈求庇佑,而且也是为了以民族神为标志,求得巴人后裔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存在和延续,而不至于让它无声无息地消逝。
  三、向王天子的传说
  在向王天子史迹的基础上,产生了向王天子传说。向王天子传说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又是艺术的创造,充满神奇的色彩和浪漫的情调,表现了巴人及土家族对向王天子的由衷崇拜。
  有关赤穴、黑穴各姓拥立向王天子的传说,与典籍所载大同小异,但由于是活在人们口头上的故事,就更具生动性。《向王天子》说:湖北长阳清江岸边有座小山,山上有两个,一个里的岩石呈红色,叫赤;一个里的岩石呈黑色,叫黑。赤里有块石头,每逢下雨,它就湿淋淋的,天晴,就干了,人们喊它阴阳石,说是老祖宗向王天子留下的。相传很古的时候,赤里住着巴姓,首领叫巴务相,黑里住着樊、晖、相、郑四姓。五姓常在一起打猎捕鱼,彼此常常争斗。老人们觉得这样不行,应该推出一位共同的首领,于是商定:谁能将剑掷进对面岩里,谁就为君王。
  五姓人的首领都将剑掷向对面的岩,结果四姓的首领都没有投中,只有巴务相投中了。四姓还不服气,又提出:谁造的土船在江中不沉,谁就做君王。五姓的船放进清江河,四姓的都沉了,只有巴姓的不沉。巴务相就做了首领,人们便喊他相王,慢慢又转成了向王。向王不仅带领大伙打猎,还领着大伙种庄稼,所以人们称他为廪君,“廪”是粮仓的意思。
  后来,巴部落的人越来越多,老地方猎物不够打了,地不够种了,向王便带领大家沿着夷水向西走。向王拿着一只牛角走在前面,一路不停地吹,吹得大山向两边分开,河水变宽,土船能够通行。当然,这是老百姓的神话式的说法。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巴人部落沿清江向西迁移过程中,做过一些疏通河道,砍伐两岸丛林以便土船和岸上拉纤的人行走的工作,这实际上是一种最原始的开发。当地至今还流行着两句赞语:“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土家族子孙世世代代铭记着向王天子的功勋!
  向王带领大家一直向西走,来到了一个地方,那里的大山中流出一股白花花的水来,水上漂来一个妹子。她让向王尝那白水,向王平生第一次尝到了咸味,感觉很好。原来这妹子是盐水女神,她和向王成亲了。后来,向王天子率部又向上游走去,盐水女神也乘船随后边赶边喊:“我哥来!我哥来!”所以后来清江上驾船的,也都边划边喊:“我哥来!我哥来!”慢慢又转变成“啊嗬嗨,啊嗬嗨”。
  恩施一带又流传着此则传说的异文《老王船》,也是从武落钟离山赤、黑二穴五姓推举首领说起的,其有特色的部分在于五姓首领竞技造船的情节。五姓与前所述传说中的五姓有很大不同,为覃、田、谭、郑、巴。向王在五姓投剑比赛中获胜后,田姓仍不服,最后大家商议比造土船不沉。巴务相站在江边寻思:用葛藤绑着木头造成的土船抢渡急流可不容易啊。忽然,他看见一条擂钵粗的乌梢蛇盘在地上,他飞起一脚,将乌梢蛇踢进江里。不料,乌梢蛇却变成一段空心木头,在江中漂流,轻飘飘地浮在水面。巴务相一下子得到启发,找来几截几抱粗的树木,将中间挖空,做成独木舟。
  比赛那天,田、覃、谭、郑四姓的土船,一遇急流险滩便都下沉了,惟有巴务相挖空木头造成的独木舟没有下沉,巴务相因此作了首领。他所造的那种独木船后来便被称作老王船。
  有关向王天子为君长化白虎的传说,基本情节总是不变的,但具体细节却任人添加和改编,形成多姿多彩的各种异文。如《廪君与盐神》专述廪君率部迁徙至盐池与盐水女神相遇的故事。廪君从清江坐土船到了盐池,山上突然裂开一条口子,冒出一股水,从水里走出一个女神,留廪君共住。廪君天天想走,但女神白天变成飞虫遮天蔽日,使廪君找不到方向。后来廪君用计将女神射死,才立城建国,称为天子,后称向王天子。人们为了纪念廪君,便修了向王庙,为他塑了像。想到女神曾经与他结伴,又在他旁边塑了一座女像,称德济夫人。
  《廪君化白虎》则专述廪君化白虎的故事。说的是很古的时候,东村(今渔峡口)来了一个白胡子白头发老头,人们都说他是白虎星,年青力壮的时候英勇善战。老人到渔峡口不久就死了。人们将他埋在灯心岭,埋的时候,老人化成一只白虎升天去了,从此人们就叫这个地方为白虎陇。由于是覃姓人埋的老头,所以覃氏祠堂便改成了“白虎陇堂”,并由蛮家湾搬到东村的白虎陇。
  有关向王天子生前事迹的传说,既有历史的影子,也有后人的创造。这些传说,表达了土家族子孙对于先祖的追恋与崇拜。但是,人们祭祀向王天子,除了怀祖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祈求祖先神的保佑,因此,便产生了有关向王天子死后成神显灵的传说。这些传说表现了在人们心目中向王天子的多种神性。
  首先,向王天子能够辟邪免灾,化险为夷。《向王天子显圣》说的是很早以前,发生战乱,人们都躲到山上向王庙里。敌兵追到对面山上,朝庙里打了三炮,突然看见一个人坐在高山岩顶上,把双脚伸到岩下面的河里洗脚。敌兵看到这么大个人,就不敢再打了,逃难的人得救了。当天晚上,一个白胡子老头给一个老婆婆托梦说:“我就是向王天子。”原来白天坐在山顶的巨人就是向王天子。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