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张家界

张家界一带的历史风貌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9:37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一编  明珠问世
    ——张家界及周边景点开发纪实

    张家界一带的历史风貌
             陈自文
  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颗风景明珠为主组成的武陵源,早已蜚声中外,但她的历史

风貌却鲜为人知。为满足人们的要求,我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一些与之有关的史实,现辑录

于后,以资参考。
  远古时代,这里是“九州以外,圣人听其自然,不勤于远,不受其贡”的“南裔荒服之地

”(明万历《慈利县志》),文化落后,民风淳朴,笃信神鬼,刀耕火种,一度与世外隔绝。正

如清《九溪卫山羊隘沿革纪略》(按:是时索溪、青岩山属山羊隘辖)所载:“茅花界外土人不

识甲子,砍畲挖地不分界址,无刁民,无健讼,无乡约之设、保甲之联,整年无一吏卒叩门,

常时以采蕨挖葛为食、饲蜂为业。生其时,居其地,仿佛羲皇时景象。”
  然而,这里也有过风云激荡的岁月。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永定茅岗土司覃垕,联络九溪十八峒土民举义反明。洪

武二年(公元l369年),朱元璋派湖广平章杨琛率军进剿,大战于百丈峡,覃星部将田大阵亡。

洪武十八年(公元l385年),自重庆败退而来的向大坤,复举义旗,自称向王天子,与明将汤

和所率官兵决战于百丈峡,后被逼死于神堂湾。洪武二十二年(公元l389年),邑人夏德忠又率

土民起义,自七星山转战至芦茅界、天火岭一带,终被明军俘获惨杀。
  清光绪年间,慈利一陈姓武夫聚众作乱,抗拒官兵捕捉,据青岩山之险与官兵激战,重创

官兵,但终被剿灭。l932年,大庸教字垭人覃寿祺纠集数百人在张家界练神兵,三次下山攻城

,被国民党旅长周燮卿全歼。l933年,地方武装头目熊海清与匪首张斗元发生冲突。熊海清占

黄石寨,与占据腰子寨的张斗元互相攻打o秋,国民党陈渠珍部白树庭团长围攻黄石寨,三

月未克而死伤惨重,迁怒于中湖熊姓百姓,大烧大杀,后因红军二、六军团至,吓得落荒而逃

。1937年春,覃吉安占据腰子寨,与保安团龙叔韬部激战,不敌而逃,被捕杀于教字垭二甲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张家界成了土匪的天下,他们打家劫舍,拦路行抢,捉人勒索,

当地百姓纷纷外逃。
  自明初至民国告终,绚丽多姿的张家界一带,多次沦为血水横流的战场。绝壁上“百仗留

得佳话在”的题诗,插旗峪、化旗峪、卸甲峪、骡马峪、锣鼓塔、天子山、止马塔、军地坪等

地名,还有蒙在人们心头的神堂湾阴影,都是张家界一带古战场的痕迹。
  明代数十万大军的脚步,踏宽了张家界的羊肠小道。自百丈峡入,化香坡出,一条官府驿

道把张家界串连起来。雄关险隘虽难行,奇峰美景却乐赏。于是,这里有了众多的商店客栈

兴起了土产、山货、布匹、鞭炮、陶瓷器等的买卖,成了“五省通衢”的小镇。
  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l589年),一个大雪天,荆南道参政胡桂芳带一支官军踏雪逶迤而来

,至百丈峡睹景生情,赋诗一首:
  峡高百丈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
  戎旅徐行风雪紧,谁将兴尽类山阴。
  他告诫行军士兵,这里是世间难寻的真正桃源,由于风雪紧,要放慢速度,尽情欣赏,不

要像山阴人王子猷访友那样,半途“兴尽而返”。
  行人多了,滞留下来,就要吃住,就会滋生出商业。
  1981年秋,张家界锣鼓塔迎宾岩下出土一陶缸,上有三道荷叶花纹圈,圈上有l2个人物像

,或敲锣击鼓,或吹笛弹琴,或轻歌曼舞,或打鱼飞镰。构思奇巧,想像丰富。经鉴定为宋代

中期器物,距今900余年。这陶缸,不一定制作于张家界,但一定使用于张家界,它具有一定

的商业背景。
  1984年春,在锣鼓塔溪谷中,发现一块明代墓碑,正中刻着“明故先妣但母周氏老孺人”

,左边三行小字为之作注:“四川重庆府水浮州五龙县恩阳里土陀坝人氏,原命丁卯三月初七

午时生,终于天启七年八月十四未时身故,寓于湖广慈利县拾二都索溪萝萄塔安葬,正作酉山

卯向,本年八月二十日卯时落成为茔。”这个周氏婆婆是四川重庆府人,千里迢迢来这里“寓

”居,非商家老板娘即屯军官夫人,死后把原籍和寓地写得如此详细,无疑是为远在重庆的亲

人查祖坟作准备。由此可知,当年的张家界锣鼓塔,并非冷僻之地。
  金鞭溪中,至今还可见到一碾布石磙,表明此地曾有染布作坊。清代,止马塔有铁厂,张

家界有锅厂。这些都说明商业活动在张家界,确有过小小的繁荣。
  “天下名山僧占多。”张家界在古代虽非名山,但也曾为僧众占据。在“横纵四十八里”

的区域内,有“境拟蓬莱霞晖迥挂;界连霄汉瑞霭常凝”(山门楹联)的朝天观,有因“石壁峻

憎拥起卧龙之势;山林翡翠飞来仙凤之形"(碑文)而修建的龙凤庵。还有黄石寨的清平寺,腰

子寨的竭功庙,骡马峪的龙凤寺,其外围还有宝峰山的宝峰寺,百丈峡的禹王庙,袁家界和老

木峪的向王天子庙、将军庙等,这说明佛教道教文化,明清时期在此颇有市场。清嘉庆二十年

(公元1816年)秋,永定知县金德荣在兴隆、中湖视察,夜晚出户闲步,蓦见耸人天际的朝天

观灯火明灭,有感而诗:
  朝天观占最高层,远远林梢见一灯。
  拟向禅房暂栖止,山中可有解吟僧?
  金知县被朝天观吸引,是想找诗友;老百姓捐资修庙,是为祈安求福。清道光二年(公元

1820年)《永定县志》纂修者熊国夏,有过对寺观中铜真武像“祷雨辄应”的记载。当时每逢

大旱,求雨者往来不绝,古寺内外,一度香烟缭绕,钟声悠扬。
  张家界一带,关隘雄险,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成古战场;驿道贯通,是商家逐利之所而成古

集镇;峰高景奇,是佛家道家垂青之处而寺庙相续。老百姓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却温饱难求。
  ——这就是张家界一带的历史风貌。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