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张家界

回忆武陵大学的立项和组建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9:28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遵照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我留在长沙为省计委、省教育厅草拟报告。彭明华同志也从北京赶来同我一起去长沙活动,我将写好的报告先送计委,不知什么原因,计委又不愿会签,说是“以教育厅单独报更合适”。没办法,我们又只好去求教育厅,教育厅的同志仍然坚持“还是以两家名义报为好”。那一段真把我们为难了,在计委和教育厅之间,我们不知跑了多少趟路,讲了多少好话。最后,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过问下,教育厅才答应单独打报告。1985年7月30日,终于以教育厅的名义向省政府呈送了《关于创办武陵大学的报告》[湘教字(1985) 58号],并附以《武陵大学建设方案》以及代省政府草拟的《关于同意成立武陵大学的批复》稿,到此时,说实话我才松了一口气,算是初步完成了省政府领导交办的任务。
    州委、州政府领导对我们的北京、长沙之行非常支持,对我们活动的成效非常满意。领导高兴地说:“这次你们在北京和长沙的活动有功,建大庸机场办武陵大学有望。”为了加快这两项工程的建设速度,州委、州政府进一步研究了加大筹建力度的措施:一方面,正式成立了以石玉珍副书记为组长,张真、肖征龙、向熙勤、彭明华、张金华为副组长的l2位成员组成的武陵大学筹建领导小组,我兼办公室主任,下设计财、基建、师资、综合等四个组,办公地点在大庸市电影公司,根据领导同志意见,日常工作全由我负责组织,同时还要兼顾大庸飞机场的一些重要工作。另一方面,州政府又给筹建办增拨了10万元经费,加派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如龙复兴、彭长首、姚本生、王祥定等同志。新的筹建领导小组成立后,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李昌同志的支持下,我们团结拼搏,坚持不懈地抓了三件事:第一,做好筹建办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克服悲观和怀疑情绪,增强建好武陵大学的信心。同时,还注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985年9月接收22名大学毕业生,送有关高校深造,结业后,回校担任教学工作。第二,继续抓好校址的征地搬迁、测量和规划设计工作,建好教学大楼和一部分宿舍。第三,继续促办省里应下发的几个文件:省府关于成立武陵大学的批复、省计委关于计划任务书的批复、省建委关于征地规划的批复等。第一、二件事是我自己要做的,不难。难就难在省政府的批复文件,省教育厅和湘西州政府《关于创办武陵大学的报告》送省后,我们满以为很快就会批复,然而,事与愿违,我们一直眼巴巴地等了三个多月,省政府的批复文件还没有批下来,大家等得很着急,少数同志还担心武陵大学“流产”,发生了动摇。在困难时候,州委、州政府领导和李昌同志很坚定,给我们打气:“迎着困难上,莫松劲,情况会好转的,万一省不批准建大学,武陵职业中专也要办。”领导的决心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尽管当时社会上出现一些风言风语,但我和张真、彭明华、龙复兴、伍伯勋等具体工作人员一直没松劲,只是一股劲地在把工作往前赶。省里的批复为何迟迟不下来呢?据我了解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省里财政较困难,部分同志认为,中央财政部给的500万元少了,望多增加500万元;二是部分同志对办武陵大学认识不够统一,有的竟主张把财政部拨的500万元转到吉首大学去与吉大合办,再根据需要增加一批新专业;三是据说中途出了一个新的动向,说国家只打算批准长沙黄花机场在“七五”期间建成,而大庸飞机场可能要往后推了。如果是这样,按有关领导的意思,既然大庸机场推迟了,武陵大学也必然往后推。
    1985年11月7日,吉日高照,金风送爽。上午九时,我在大庸市电影公司武陵大学筹建办公室,正准备去开工作会议时,晚来的伍伯勋同志一进门就兴高采烈地向大家报喜:“今早六点半省电台广播了一条好消息,昨天省政府已批准在大庸市建武陵大学啦!”在座的同志听到这个喜讯后无不欢欣鼓舞,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东风终于吹来了,大家有奔头了!”是啊,大家盼望了6个多月的喜事终于来到了。“11月6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它标志着武陵大学已经名正言顺了!它标志着李昌同志,州、市领导和几百万各族人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同时,它也说明,省委、省政府、中央有关部委对湘西自治州的民族教育事业和脱贫致富事业是十分关心和重视的。时过三天,我们收到了1985年11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湘政办函[1985] 336号文件《关于同意新建武陵大学的批复》,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学校的性质和规模。“武陵大学性质属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校规模应根据基建投资由省计委、省教委审定。学制二年,专业设置由省教委审批。”
    2)基建和事业经费来源。“学校所需基本建设(包括教学仪器设备)经费,由中央、省、州共同投资并可采用适当集资办法解决,由你州统一安排教育正常经费,按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原则解决,但考虑到是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可由教委另予适当补助,亦可按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办法,对学生酌收学费。”
    3)招生和分配。“武陵大学主要面向湘西自治州及省内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国家统一招生,对学生安排,原则上不包分配,采取国家择优选用与社会择优录用相结合的办法。”
    4)领导体制。“学校由省和你州双重领导,以你州为主。”
    省政府的“批复”文件下达后,我和彭明华同志以及武陵大学驻长办事处的王贞如、张勇同志又先后经过近7个月的艰苦工作,终于使省计委《关于武陵大学计划任务书的批复》和省建委《关于武陵大学总体规划的批复》等文件,先后下达,武陵大学的基建,在州、市的大力支持下,于1985年11月下旬拉开了帷幕。
    1985年12月以后,根据州委和州政府的安排,武陵大学和大庸飞机场的事由我一人具体抓。鉴于武陵大学的党委和行政班子已经组建(党委书记杨金翠,副书记张真、郭远珍;校长张真,副校长郭希境、彭明华、龙复兴),虽然我也过问学校的一些事,并继续去省里跑基建经费,但主要精力转到大庸飞机场指挥部去搞机场筹建工程去了。据我所知,在武陵大学往后的筹建过程中,也遇到过基建经费到位迟,事业费严重不足,教职员工的工资曾一度难于按时发放等困难,但在省委、湘西州委、张家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有以李昌同志为董事长的董事会同志大力支持,特别是几届领导班子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终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建好了一栋又一栋大楼,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大、中专毕业生。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2月,经过国家教委验收,武陵大学达到合格标准,正式批准为武陵高等专科学校,这给武陵大学的发展又带来了一次极好的机遇。
武陵大学的事业方兴未艾前程似锦
    1997年10月上旬,遵张家界市政协领导之嘱,要我写一篇关于武陵大学筹建始末的资料,为此事,我专程去了武陵大学。党委书记郭远珍和二位李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就武陵大学的发展情况和未来作了详细的介绍。从他们的介绍中获知,这几年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山区,面向农村,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方向,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方法,发展很快。现在有10个教学系部,开设了14个大专专业,7个中专专业,以及成人函授5个专业,累计招生4000多人,为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湖南省内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共培养了3000多名各类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也不断加强,获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接近60%,日本国无偿援助的价值9.31亿日元的设备,已装备了22个实验室,使学校拥有的设备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先进性上都处于全国高校前列。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现已有教学大楼、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教职工及学生食堂、宿舍等,建筑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学校十分重视结合教学搞科研。1996年,学校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数(如八月瓜系列产品开发等)及获奖数,位居全省高等专科学校前列。目前,学校在杜仲综合利用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绿原酸等研究课题已基本完成,杜仲纯粉制备新工艺已进入中试阶段,省级重点实验室也正在筹建之中。通过教学和实践,学校里涌现出像徐东翔、严斧、刘国钧、刘光远老师那样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听了郭远珍同志的介绍,参观了美丽的校园,作为曾经为创办这所大学出过微薄之力的我,心中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武陵大学走过的路,是坎坷不平的。然而,正是这条坎坷不平的路,炼就了它的一双铁脚板。现在,它正迈开矫健的步伐,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我坚信,它一定能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