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张家界

从林场到国家森林公园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9:36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从林场到国家森林公园
        刘开林
  我读书不多,不善写文章.但对张家界的发展历史是比较清楚的,要追溯这段历史,还得从头讲起。
  作出规划  征地建场
  1956年。中央公布了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十二年绿化祖国。接着湖南省下发文件,号召大力兴办国营林场。县人民政府派林业科长罗仕举等人到全县进行勘察,然后向县委汇报,县委决定在张家界、猪石头、堡子界几座大山上创办林场。于是,林业科于1957年秋成立林场测量规划小组,由林业技术员何焕章同志担任组长,前往张家界等地逐山测量,逐块规划,并一一绘成图纸,写成材料后报到县里。县领导王长生、王汝庭同志非常重视,经县委研究后,批准了林业科的规划,并及时送省林业厅,省厅批准后报省府备案。建立张家界林场的规划就这样定下来了。
  规划确定后,林业科决定由我担任土地征收小组组长,具体办理征收手续。l958年2月,我带领胡维举同志前往张家界,将张家界高级农业合作社支书张寒林、社长张子良、林业员张有高召来,组成五人小姐,召开会议,动员群众将荒山赠送给国家,林地折价转让给林场。群众认识到这里绝大部分是荒山,有树也只一些杂木和薪炭林,在当时交通十分闭塞的情况下用处不大,只有办林场才能将这里带动起来,都拍手赞成。于是,我们提着油漆、拿着牌子,号字钉桩,一处一处地划地定界,折价计账,将征地手续办得妥妥贴贴。当时,整个张家界仅给他们森林折价5万多元,其余荒山全部赠送。后又去中湖、禹溪、协合乡将野鸡铺、朝天观、龙尾巴一带与张家界毗邻的荒山征收过来。
  分山划界后,林业科罗仕举同志向县委组织部门汇报,要求安排场长,挂牌建场。组织部门决定调陈伯祥同志任场长,并调周克农管理财务。林场工人和劳力由劳动科安排。当时,组织部门正准备将30多名干部下放到林场搞劳动锻炼。县里还有个反“右”办公室,他们也同林业科联系,决定将40多个“右派分子”放到农场去改造。这样,建场时包括干部、工人、下放干部和“右派分子”,共有80多人。1958年4月份,我同下放干部领导张X X和“右派分子”领队刘X X一起,将这批人送上山来。来到工地,头顶青天,脚踏荒原,一无所有,我们租用张家界高级社锣鼓塔生产队两间民房勉强住下。当时有个碉堡,没有顶,我们就将里面渣滓打扫干净,割来茅草盖上顶棚做厨房。第二天,我们就抓紧搭茅棚,夜晚右派”就睡在茅棚架子上。因为当时老虎凶得很,下放干部就在外面借杨海如的房子住下(当时下放干部比“右派”又“高”得点)。将他们安排住下后,我就回城了,以后由陈伯祥同志负责。陈组织大家将黄石寨顶上破庙的砖挑下来,建起了上下8间房和一个会议室的两层楼房。这样,林场算是有了招牌。年底,场里又建起了林业中学,陈伯祥同志兼任校长,胡维礼担任教师,有学生四十多人(但学校只办到l959年冬就撤销了)。建场不久,全县掀起了大跃进高潮(学校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建起来的),林场所在地的火箭公社(即现在的新桥镇人民政府)和邻近群力公社(即现在的教字垭镇人民政府)集中几千劳力在止马塌(今水绕四门)大炼钢铁,刚刚建起的林场遭到严重破坏。面对这种形势,大家研究,决定以保护为主,封山育林3万亩,人工造林7000亩,开展粮林间作,以场养场。于是兵分三路,一路分片包干看山,一路采种育苗。一路开荒种粮。这样。林场勉强维持下来。
  艰苦创业  初见成效
  1959年9月,我被调到张家界林场,担任第二任场长。当时大跃进停止,苦日子开始,林场无钱无粮,困难到了极点。我组织大家砍锄头把子卖,绞葛藤索子卖,挖葛打蕨,刨老鸹蒜,借番薯度荒。还同大家一起种油菜二种枞茯苓、玄参等药材,开展生产自救。第二年,苦荞、大麦、苞谷和药材都获得丰收,枞茯苓收得9000多斤,收入l2000多元,玄参收得40000多斤,收入32000多元。这样,吃饭和用钱问题都解决了。1960年冬,我们开始造林。到次年秋天,先后在场部后山、化旗峪、麻田垭造林600多亩,被评为湘西自治州红旗单位。年底提高工人工资,那时全场90多人,开始月工资低者11元,高者l3元;提高后,少者l7元,多者21元。30多名“右派分子”,摘帽送回原单位。厉行精兵简政,78个编制,留下36人。
  人少荒山多,任务艰巨,困难重重。我带领大家在毛主席像前宣誓:“头发白在张家界,牙齿掉在张家界,死后埋在张家界,不绿化张家界决不下山。”
  这年,刘少奇提出“三自一包”,鼓励社员(人民公社时对农村村民统称社员)“发红财”。经大家研究,决定动员附近社员上张家界开荒种粮,谁种谁收,每开荒一亩付酬四元。社员开荒种粮,林场植树造林,树苗长大,社员撤走。这一措施对包产到户的社员有实惠,教字垭、兴隆、中湖、沙堤等公社社员,纷纷响应,几个月时间,荒山野岭,出现了l08个包谷棚,强劳力上到600多人。1962年至l965年,每年造林l800至2400亩,麻田垭、化旗峪、琵琶界、三姊妹山等处造林任务,很快完成。
  张家界荒山造了林,周围社队的荒山依旧。社员用材缺乏,附近火灾时有发生,这对张家界林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又同大家研究,决定提供方便,扶植附近社队办小林场,帮他们设计、育苗,或赠送树苗,租借耕牛,调动他们办小林场的积极性。1965年,协合樟木村、中湖樊山坡、兴隆广溪峪、张家界大队办起了小林场。我们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不久,中湖野鸡铺、兴隆陈木岗和甘溪峪、禹溪十八山也办起了小林场。小林场林木长大,群众受益,再无人偷张家界林场的树了。他们都有自己的看山员和防火线。他们防火防盗,对张家界林场起着保护作用,使建场以来,无火灾、无林业纠纷、无乱砍滥伐。
  1966年冬,我被打成走资派头头,被赶上朝天观开荒造林。春节期间,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请来的20多名临时工都回家去了,我一人住在包谷棚里,不许乱说乱动。兴隆公社老人覃友德、教字垭孤老杨汉卿,拄着棍子,带着米、鼎锅、被子,上山跟我作伴。芦王岗王大婆、口前队张功高、卸甲峪唐纯武,先后送来了炒熟的鱼、肉、豆腐,我感动得热泪直流。
  1969年场革命委员会成立,我当上主任。林场收回了—批工人和家属,有了60多人。我们重振旗鼓,查空白,“补天窗”,搞间伐,修公路,建立了130多亩种子园,l30多亩茶园,120多亩果园,完成了朝天观的3000多亩造林任务,将防火线从原来52公里延伸到83公里。到1970年止,造林任务基本完成。经过几年培育,树木长大、荒山绿遍,林场初见成效,整个张家界景色宜人。
  1973年,为进一步美化张家界,我们决定创办化旗峪种子园。技术员江勤诺主动挑起重担,无论是烈日当空的盛夏,还是冰雪封山的严冬,他都坚持森林资源的调查、采集珍贵树种,一年四季沉浸在林木深处。通过八年努力,他根据树木分类,识别了200多个主要树种,观察记录了50多个乡土树种的花果期,掌握了20多种珍贵树种的育苗和嫁接技术,选出优质树种80多株,配齐定型了4个树种,为林业科研事业作出了极其可贵的贡献。可是,正当他为林科事业奉献才智的时候,却不幸于1979年深秋,为采摘珍贵树种摔下悬崖,以身殉职,那年他才42岁!江勤诺同志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功劳却是不可磨灭的,由于他的努力,张家界林场的工作才显示出深度和广度,林场才显示出更高的科研价值。
  引起重视  组织考察
  由于张家界林场为绿化荒山积累了经验,闯出了新路子,便逐渐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1974年7月,全省70多人参加的专区林业局办公室主任会议在这里召开。9月,全省各专区林业局长等70多人,在这里召开现场会。l975年9月,湘西自治州十县县委书记、县长等40多人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州委主要负责人宁生、吴运昌、向和友亲自带队参观,推广我们的经验。1979年8月,全省召开各专区书记和重点县县委书记会议,参观我们林场。通过参观,大家感到这里不仅林业生产好,而且山水也好,不少同志建议,今后有什么会都搬到这里来开,实际上这里就包含了看风景的因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慕名来此的专家、记者、画家、作家、诗人和摄影师与日俱增,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和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简庆福等人。
  1979年11月,吴老来张家界,惊叹说这里的景色比桂林还好、还神奇,以后便多次撰文宣扬。1981年4月13至18日,陈、简一行10多人,到这里摄制风景片1万多帧,回港后选,100多帧办影展,观展人无不为之称奇叫绝。自此,张家界一呜惊人,名扬港澳。加上后来(1984年7月7至26日)武陵笔会在这里召开,来了20多位知名作家、诗人和画家。他们回去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大量作品。这一下子,张家界更是天下皆知了。
  张家界名声越来越大,从单一的林业经济转向综合性森林旅游开发已势在必行。为了查清资源价值,自l979年到l984年,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四次重大的考察活动。
  1979年8月,省林业厅和省林学会组织中南林学院、湖南林校、部分地(州)、县林业局、林科所、专家和技术人员35人,对张家界的森林植被、鸟兽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并写出《张家界林场森林资源考察报告》,对其资源作了高度评价。
  1979年至l981年,大庸县委抽调一批干部对林场风景资源进行了普查,并对景点进行了命名。
  1982年8月,国家林业部组织北京、上海、杭州、桂林、西安等地15位园林专家、教授考察了张家界,这次考察一致认为该处风景独特,是世界第一流的自然风景区。
  1984年4月,由省建筑研究设计院、省林业考察设计研究院、中南林学院园林教研室组织的风景名胜评价团,对张家界作了风景资源的调查,并作了更高的肯定和评价。
  通过这些考察,张家界无与伦比的自然风景资源得到彻底认定,凡到过这里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一致指出,张家界发展旅游事业具有巨大的潜力,一定要将她当作掌上明珠保护好,建设好,管里好。自此,张家界林场进入了历史性转折时期,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广阔前景。
  建立公园  综合开发
  从1978年起,张家界林场为了促进从单一的林业经济向综合性森林旅游经济转化,开展了森林旅游事业。据1979年至l981年三年统计,共接待了27个省市客人及港澳同胞和外国朋友8.8万人次。实践证明,开展森林旅游的价值,远远超过林业生产价值。把张家界林场建成国家森林公园,既是人们的迫切愿望,又能发挥森林综合效益,增加林场收入,搞活经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基于上述认识,l979年春,大庸县委便决定由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胡太灼同志负责领导张家界的工作,并从县内抽调部分领导干部充实张家界林场的领导班子。1982年7月6日。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又以州政发(1982)47号文件,决定成立张家界森林旅游筹建领导小组,由李礼(兼)任组长,龚继祖(兼)、刘开林、张远喜任副组长,张启富(兼)、王丰年(兼)、刘德贞、李佩等为成员,负责开展森林旅游的各项筹建工作。
  1982年9月25日,国家计委以813号函,正式批准张家界林场为国家森林公园,由林业部和湖南省政府联合投资兴建。1983年5月9日,湖南省委办公厅31号函同意设立张家界公园管理处,确定为县团级单位,党务、政务和干部管理委托大庸县领导,业务归口省林业厅。公园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省林业厅负责公园的建设规划及规模、经营管理方针和建设期间国家投资项自的审批。根据以上精神,1983年12月27日,大庸县委下发了(83)075号文件,转发州委《关于批复张家界森林公园管理处等机构设置的通知》,决定公园管理处下设生产科、基建科、旅游接待科、计财科、党委办等精于的科室。1984年1月15日,州委决定设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临时党委会,胡太灼同志兼任党委书记,伍伯勋、喻广浩、刘开林为成员。并召开公园职工大会,宣布公园管理处成立。
  为了把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美丽的乐园,管理处成立后就委托省设计研究院对公园进行设计规划。1984年初,工程设计人员在总工程师郭民镛、设计负责人李基权带领下。来到张家界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考察、研究和设计、编制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986年,同济大学、湖南省建设委员会,在省建筑设计院的《总体规划》基础上深入勘察,进一步补充、完善和提高,使总体规划更符合实际。《总体规划》根据其自然特点,以保护自然风景,研究自然资源为主要任务,正确处理保护自然风景和开发旅游的关系。力争经过三四十年努力,把张家界建成真正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环境,适应高层次旅游,达到高水平利用,高标准管理的世界第一流风景名胜区。
  规划分近期、中期、远期。在近期内,开发项目主要是改建公路,搞好若干景点和休息点的设施建设,处理好生活污水,实现以电代煤、代柴等。
  按照总体规划,我们在上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极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做到保护与利用相协调,建园与护园相统一,努力开发开放,使旅游经济和林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公园建设初期,我们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扩大森林资源的关系,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171.91万元,征收附近乡村荒山1000亩,人工造林18000多亩,使森林面积由建园前的6.2万亩增至7.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建园前的23万立方米增至34.66万立方米,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森林环境,提高了旅游价值。同时,我们还吸引各方投资,购置旅游汽车40多辆,修建公路49.88公里,铺设石板游路45公里,兴建宾馆、招待所20余家,使旅游条件更加完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公园旅游事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