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张家界

回忆普光禅寺的修复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9:29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回忆普光禅寺的修复
戴深秋
  普光禅寺是我市唯一幸存的寺院古建筑。很久以前,它与已毁的文庙、城隍庙、马王庙、崧梁书院和现存的高贞观、武庙、文昌祠、玉皇阁、节孝坊等组成古称“白羊山”的古建筑群。这些建筑诞生年代不一。普光禅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据考比北京故宫早七年,比武当山金殿早三年。因其问世传奇、景观多趣,多少年来,一直闻名遐迩,加上它兼具宋、元、明、清各朝营造风格,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解放后,1959年、1983年曾先后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该寺及这批附属建筑,虽未毁于兵燹,却因解放后粮食部门建仓使用造成了破坏。1982年,省文化部门即拟计划维修保养,1984年正式动工。经过五年多施工,已使它重放光彩,成为大庸市人文景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笔者参与了该寺全部修复过程,现就回忆所及,择要记述如下。
    考察踏看分析讨论1983年湖南省文化厅对修复该寺下拨了少量资金。原拟就大山门局部整修,后鉴于形势发展需要,复授意全部保养维护。当年十月份由省厅指示县文化部门组织人员外出考察。我当时正在从事个体工艺。因我出生本土,孩提时即对该寺有所了解,成年后又与寺僧有交往,便被物色参加修复工作,并与文化局胡大俭,文化馆安用甫、李其声、李发明等一同去澧县、岳阳长沙等地参观。回县后,我们又邀请当地土木工艺匠人勘查估算,报告到省,准备动工。但因资金未妥,搁置未举。
  第二年夏季,省厅文道义老师、段承烈同志及南岳、岳阳、澧县等文物单位负责同志到县,具体协助谋划修复方案,并逐渐提出维修意见,要求保持不倒不漏现状。嗣经县里一再请求并强调该寺在张家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作用,方经省批准,转向为较大规模的重点修缮和局部复原工程。县委、县政府同时决定将工程作为文物保护和维修工程的“首长项目”,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符昌瑞同志负责,一抓到底,务必求成。并派副部长张光喜同志坐地监修。当年八月又由张光喜同志牵头,派出彭长鸣(文化局副局长)、戴贤才(文化局干部)、安用甫(文物专干)和我一行五人,再次去澧县、湘阴、岳阳长沙、武汉、南岳等地认真考察。我们在湘阴县参观文庙古建筑时,对其质量、工艺满意,于是由省厅推介,将施工任务交给湘阴铁角咀建筑公司古建队。当即在湘阴县城双方签订了合同。回县后我们又与永顺县塔卧石工尹德福、李贵云队订立了石方工程合同。尽管施工队伍已定,但具体施工设计人员一时无着。修复工程虽然是“整新如旧”,但由于拆毁程度大、无文字资料可查。因此,即使聘请专家也恐感到棘手,更何况经济条件又很差。为尽量避免“佛头着粪”之讥,领导小组将一些对其原状有印象的知情者,都请来参与勘查分析。此时我仍在操个体工艺,等候落实政策后的工作安排。在一次现场勘查中,我们发现寺大门东耳门上上联是“慈云普护”,而西耳门上却是“法门”二字,大家都很为不解。我当即肯定下联是“觉路光明”四字。“法门”二字是寺僧后来换上的。一经揭穿,则字迹还依稀可辨。武庙西侧门有字而东侧门无字,我也毫不犹豫地肯定它们各是“履仁蹈义”和“护国佑民”等字,大家认为我辨正不错。之后在我落实政策,恢复公职时,县领导即将我安排在文化部门入编。此时我正56岁。9月1日成立县文物管理所,又挂普光禅寺修复办公室牌子。戴贤才任所长,安用甫管文物,我主要管施工设计。一同来所的还有李发明、兰遵儒、罗凤姣、戴斌及周晚秋等同志。戴贤才不久调走,则先后由胡大俭、龚福新任所领导。陆续在修复工程期间又添进了庹岳艺、曹跃彬、刘定坤(刘、曹是留下专门从事维修的工艺匠)三人。10月上旬各队施工人员先后到齐。10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工程是从外而内进行施工的,以便于造声势、扩大影响。
  施工之前,我们认为这项工作是一个陌生的艰巨任务。既要保护原古建筑的历史原貌,又要有现代气息。既要保护、继承,又要讲求发展和适应人们美学观赏的需要。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作为古建筑应属文物范畴。文物必须是历史真实遗存,它是无法再生产的,但古建筑文物又与古代铜器陶器等文物实体有区别,它的“凝固性”不是绝对不变的,因而历代对寺院古建筑的修复则不外“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的宗旨。在修复时,无不渗透当代的手法与风格。何况我们今天之所以有选择地重建某些古建筑,其主要目的不外乎为发展旅游服务。因此,修复时只能将侧重面放在历史文化气氛的再现上。“不改变原状”主要只能是不改变现存建筑组群和各个殿堂相互联系的构造方法、特点,尽量维护古建筑外观价值的体现。据此,我们在工程中坚持了“保持原貌,适当改造,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的基本原则。
    精心设计精细施工
  该寺在长年被代管使用时,各殿堂均受不同程度损坏。玉皇阁三层楼阁已被改拆成仓库。武庙大门内庙会戏台拆毁无遗。根据我和当地老人回忆,原大山门与天王殿间有一过亭;大雄宝殿两侧分置钟、鼓二楼;观音殿两侧有纵向膳房和财神殿……这些均被拆去,造成了单座结构互不关联的空旷气氛。若“如旧”修复不仅耗资不少,且实无必要。经省厅同意不予复原,又拆毁了玉皇阁与观音殿间的原方丈,而就此开辟了一个蓄水池。这样不仅划清了佛、道两条中轴线,而且对寺院防火安全也有了保障。各个殿堂有关去、留、复方案基本安妥后,由我具体设计规划外部内部装修方案,报办公室领导批准,有时还向当时县领导刘国基等同志汇报,经审查后付诸施工。鉴于此次是全面修复,必须有通盘总体设想,何况修复目的决非纯宗教信仰物的复活,而是为开发旅游服务。为增进建筑实体的合理性、观赏性,我们适当地纠正了某些缺陷。如梦帕门原与大殿仅四五米之隔,有很大的压抑感。这次就将梦帕门向前拉靠大山门,留一定距离,中间置一石香炉,使游客从比较长的石墁道缓步行走,一览大殿雄姿。罗汉殿通观音殿原是一条挖槽石级直插观音殿前敞坪,几乎将敞坪划去一半。现改为两侧向外拆砌石级,使两殿间敞坪空阔、舒展。玉皇阁因拆毁严重,只得落架重起。关于内部装修,三层楼梯全是新设计构造,而外观浑若原状。地面工程难度亦很大,原铺车行道从寺外进内直抵观音殿,呈倾斜状,全是砂石水泥凝制,大雄宝殿墙身受路面斜坡填筑,已陷淹五分之二。这些泥土砂石运出,不光耗资大,且一时无处倾卸。于是,我们就在大山门前低洼地带就地堆积填平,造成了一个寺外园林,外围U形墙,在临街“白羊古刹”开设大门,而将内部的泥土砂石路面一律改为青石墁道。
    整个工程具体装修施工原则是全部彻底鉴定。根据原结构完、缺、好、损程度采取抽梁换柱、纠斜牮正,尽量保存原件,决不轻易落架。斗拱大部分完好,只拣损缺处配补。门窗、桶扇因建仓时拆毁殆尽,必须重新制作。彩绘全部脱落,必须重绘。脊头屋面及翼角饰件一律重塑。这些泥木雕构件图案及石作栏干、花板图案,人物禽兽造型,都是由我设计好,经领导审查后交工人制作的。彩绘方面限于有一定程式,如殿额上的“和玺”、“旋子”图案格局只能按规定,有时还经省厅专家批定,如大雄宝殿彩绘经过了段承烈同志认可。
    古建筑施工用材按照历史传统是很讲究的,即使代用也只能限于隐蔽处。屋面全按照原状用小青瓦,砖先是定烧了两窑老式的,后考虑到墙面必须经过粉刷,没必要生硬沿用老砖,就以现代砖代用。油漆用醇酸磁漆。墙面粉刷用土红,彩绘用矿物质颜料。至于寺宇大山门外园林围墙檐瓦及大门盖瓦和两个憩亭屋面,因系更新项目,不属文物,经领导同意改用琉璃瓦。这也是为了增强建筑本身的吸引力。
    工程管理方面,接受了外地关于古建筑维修经验,为保证质量,一律实行计时工资和适当奖励制。石工方面除艺术性较强的雕刻操作(如栏杆雕刻、立柱、花板、人物禽兽造型工艺)外,一律按单价收方。为了降低造价,节约工程资金支出,我们自购了一台带锯,一面自行加工木材,一面对外进行有偿服务。竣工后,带锯折旧转让。如此,节约了几百立方米的木材加工费和外出加工的劳力消耗。
    1988年普光禅寺工程结束前夕,修复工程由县委宣传部长张兆君、副部长刘曙华领导。由于旅游日臻繁荣,根据中外游客要求,经省领导熊清泉、陈邦柱等同意,在寺内重点复制佛像,充实内容。我们即与湖北省天门县多祥镇民间艺匠刘永跃签定了恢复43尊塑像的合同。当年六月份开工成坯。第二年下半年装彩完成。施工前,县里也派人到灵隐寺等处参观。我虽未随行考察,但其塑像造型大部分是由我与艺匠商量绘制设计出的。
各级关注  各界支持
    几年来的施工,在各级领导的关注下,修复资金的筹集,基本上是有求必应,而且是多渠道来源。1987年财政压缩空气紧张。一时资金枯竭,武庙工程一度“停工待钱”。当时县里很关心功亏一篑的武庙工程,曾打算集资、借款、募捐。正举棋未定,省财政追拨30万元到县,很快解决了武庙施工问题。据统计,修复工程共耗资135万元,完成占地约11000多平方米的泥木石工程。其中文化部拨款20万元,省财政、省文化部门拨款110万元,县筹5万元。据有关专家论评,这群古建筑的造价,堪称勤俭办事、“资半功倍”的典范。省县领导非常赏识、满意。工程负责人张光喜、胡大俭等同志,于1984-1986年分别被评为省一、二等先进工作者,县里亦多次树标嘉奖。我分享余荫,也曾得到州、县两次奖励,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回顾起来,同样应感谢“同道”们的支持。
    在设计、题写方面,为了群策群力,首先我建议请了本地一些知名教师、画家、书法家、工艺师参加集体献艺。如庹松侠师父设计出大雄宝殿正脊“双龙抢珠”宝顶;田运濂老师设计大山门上枋“双象托额”及屋角衔鱼;田开选同志绘石香炉图案;兰遵儒同志塑大山门上垂脊狻猊形象;范墨因先生书“大雄宝殿”匾;刘国基书记书“园音楼”匾;张金华同志写“白羊古刹”四字;赵上才同志写“文昌门”匾;田坤生书“钟楼”、“鼓楼”匾;胡大俭同志书“高贞观”匾。其余如“大山门”、“罗汉殿”及武庙两侧门上方“履仁蹈义”、“护国佑民”等字及大雄宝殿前后廊上方天花板96块形状各不相同的禽兽彩绘都是我题写、绘画的。至于现在“大雄宝殿”匾额,则是在1987年,经县领导致函赵朴初先生之后,由县人、全国政协委员汤祖坛先生请赵老书题的真迹。他们这种为山城古建筑增添光彩的劳绩,将永远嵌入家乡人民的心碑。
    整个工程用材耗量大,据统计木材将近1000立方米,石料1500多平方米,油漆8000多公斤,石灰50万斤,泥砂800多立方,青砖80万块,青瓦90万匹,土红10多吨。施工5年多,赖各级领导关注及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攻克了不少难关。永顺石工尹德福队捐赠了水火池中的“唐僧取经”石雕;李贵云队捐赠了“龙眼井”的龙头雕石。
  大功告竣之日,监修单位将其全部修复梗概勒石以记。既体现国家重视文物造福子孙之德政,更启迪人们增强文物意识,肩负认真保护民族遗产责无旁贷之使命。该碑刻由我撰文并书写,现立于大雄宝殿之东南角。
巨大效益  巨大影响
    修复工程自1986年起即采取边修复、边开放,边开放、边充实的措施,使之逐步完善,重放光彩。几年来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该寺与张家界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四季车水马龙,中外游客如织。中央、省、市不少领导至此亦常以驻车一睹为快。乔石同志参观后曾签名留念;邓力群同志看后盛赞修复工程使他满意;许士杰同志对佛教与道教合祠很感兴趣,并当即嘱我一探其中究竟。李锐同志为寺院书题了“寺观祠坊阁一体,儒释道文武合流”墨宝。王丙乾、廖汉生、张平化、李振军、贺捷生、王忍之及文化部沈竹、黄景略等领导均先后至此一游。毛致用、熊清泉、陈邦柱、刘夫生、杨正午、董志文、王向天、陈彬藩、卢会云等省领导及省财政、文化部门领导先后不止一次来寺院指导工作。海外及港澳来宾连年慕名到此游览者络绎不绝。他们一致认为普光禅寺是古城大庸富有浓郁古朴色彩、散发泥土芬香的瑰宝。
附记:修复施工中的考古性发现
    这次修复施工中值得庆幸的是有个考古性的重大发现。原来“二佛殿”从前称为“罗汉殿”,几百年来连寺僧也搞不清楚,以讹传讹,一直到这次修复施工时才解决。在此殿拆装时,我亲自在屋脊正粱上“乾隆四十二年复修题记”上又发现一根题记;书写清楚:此殿名“罗汉殿”,上为“园音楼”建于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我于是将此件挟下由文物专干保存。这个发现不仅纠正了相传几百年的殿名谬误,而且论证了普光禅寺始建时是“就地取材”的事实。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