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民俗风情

土家族古代社会制度文化研究——宗教制度文化(三)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7:3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三节  宗教职业者

  宗教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因此,组织对于它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宗教组织之所以得以形成,宗教制度之所以得以建立,其根本性的基础和条件就在于宗教信仰的群体性或社会性。当宗教活动向着专门化的方向发展时,各种独立的组织形态、独特类型的设施、独特的训练方法以及专业宗教职业者等都成为宗教制度的必然规定。“如果说,宗教组织是信仰者对所信仰对象进行有组织的信仰和崇拜活动的一种群众组合,起着沟通信仰者(人)与信仰对象(神)的桥梁作用的话,那么,宗教组织中的神职人员同是人与神的中介,是这座桥梁的架设者,甚至可以说,就是这座桥梁本身。”

  于是,宗教职业者或称神职人员因为精通宗教仪式的知识与技巧,成为沟通神人关系的特殊人物而居于宗教组织的核心地位。在土家族地区,从事原始宗教活动的祭祀人员称“梯玛”,从事文教的宗教职业者称“道士”。

  一、梯玛

  土家族地区盛行“尚淫祀,重鬼神”之风。从事原始宗教活动的巫师被称为“梯玛”,按土家语译,“梯”意为“敬神”,“玛”意为“人”,“梯玛”即“敬神的人”。按汉语方言,“梯玛”被称为“土老师”或“土老司”,又被称为端公。如溯其源,可以说是来自“巫咸”,在秦汉时便有“祀作巫山”及“荆巫祠堂下,巫先、巫令、施縻之属”的记载。土家族最早出现的巫师为女性,梯玛作法时必须身着凤冠和八幅罗裙这两种典型的女性服饰。至土司时期,梯玛已经全部由男性充任。

  作为土家族原始宗教的祭祀人员,梯玛既主持民间祭祀仪式,又主持民间婚俗和调解民事纠纷,他们是神权、族权的集权者。同时,他们是熟悉本民族历史、神话、传说等民族文化的文化传人,且皆通医道、皆事医术。因此,梯玛在土家族社会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梯玛有特定的传承制度,一般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亲血缘系统的家族式传续,因此,做祭祀活动的梯玛群体,往往被称为“坛”,坛内成员基本是同一家族内或有亲属关系的几个、十几个梯玛,由其中的一位辈分高、年龄长、法术大的梯玛充任坛的首领,即“掌坛师”。

  梯玛,是神的代言人,能够“面神”表达人的祈求,为人排忧解难,消灾除病和保佑人丁兴旺。梯玛的职能就是协调人与超自然的鬼神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组织了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为了协调人与人的关系,面对疾病与死亡,他们又组织了驱鬼治病、招魂、冲傩等宗教仪式、占卜构成了梯玛宗教祭祀和巫术活动的全部内容。

  梯玛是祭大王、祭祖先、祈年等宗教仪式的主持人。史载:“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唱歌伴舞,名日摆手。”“摆手”实际上是土家族的祭祖祈年活动,又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大摆手”主要祭八部大神,祭祀地点在八部大神庙,由梯玛领唱“八部大王颂歌”,敬八部大神。“小摆手”是敬土王,主持人仍为梯玛,祭祀地点在土王庙前,先由梯玛祈祷,然后领唱摆手歌,跳摆手舞,以献大王。最后,杀一猪一献祭,宰时必须从猪、腹部先穿一,伸手进去将其心、肝取出享神。祭祀毕,每人分肉一块,由各人带回家去除毛煮食,谓之“拔除不详以祈年”,可保一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梯玛驱鬼治病的法事活动主要有“还愿”和“解结”两种形式。“还愿”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法事活动,旨在酬神、谢神,为人消灾除病。某人或某户在上年将自己所求之事——治病或消灾,告知神的化身——梯玛,请求梯玛施行“神术”和祈求众神灵保佑,并许愿谢神,待除病消灾见到成效后,当事人或户主便于下一年请梯玛举行“还愿”活动,以谢神。“还愿”活动持续时间较长,从农历八月十五开始,到农历十月十五结束。在此期间,一个掌坛梯玛要做七八堂“还愿”活动,每堂“还愿”要连续三天三夜。其法事程序因地域、师承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但主要程序和基本内容却大体一致,有“安神”、“祭土王”、“请师父”、“请众神”、“洛神”、“起兵与发兵”、“坐马”、“下扬州”、“闯地府”、“过天河”、“上天坛”、“解邪”、“扫堂”等。“解结”,是一种比“还愿”规模小的法事活动,旨在赶鬼驱邪。如有人久病不愈,则认为是“邪神附体”,要做一堂“解结”;有人精神不振,噩梦惊床,谓之“有冤魂索债”,也要做一堂“解结”。“解结”一般只请一个梯玛主事,只杀羊,不杀牛,也不办酒席。“解结”的法事活动是“请神”、“驱邪”、“送鬼”,其中穿插“上刀梯”、“踩火烨口”等内容。

  主持丧葬仪式也是梯玛的重要职能之一。“改土归流”前,土家族地区有土葬、火葬、崖葬等葬俗,所有丧葬仪式皆由梯玛主持。死者家属在死者灵柩前设一供桌,上面摆置各种供品,掌坛师率其他梯玛绕桌击鼓而歌,边唱边舞,其他参加丧礼的人也加入跳丧行列,跳丧队伍的人数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俗称“打绕棺”。梯玛边舞边唱,歌词有固定程序,如“十梦”、“怀胎”等,也有即兴编成的,从上半夜一直唱到次日黎明,直至发丧时止。

  梯玛举行的求子和保佑儿童顺利成长的宗教仪式,是梯玛宗教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梯玛歌》是梯玛作法时所唱巫词,其中有许多求子度嗣的内容,如“天地公啊,天地母啊,要男,您给十二个男呀;要女,您给十二个女呀!”若有中年夫妇未曾生育,经占卜断定是恶鬼控断了子孙路,送子娘娘走不过来,于是请梯玛作“驱鬼搭桥”法事。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以“还求嗣愿”的形式求子,祭祀仪式选择在农历八月十五到十月十五之间,每次作法长达三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要请梯玛举行“打胎”、“渡关”、“占方”、“摇宝宝”、“打保护”等巫术活动,帮助孩子平安渡关、健康成长。“打胎”是防止孩子走胎,被胎神缠绕;“渡关”是帮助儿童渡过各种关煞;“占方”是防止孕妇流产或生怪胎;“摇宝宝”也称跳菩萨,因担心孩子难以顺利成长,请梯玛作法许愿;“打保护”是为孩子的顺利成长而请梯玛作法斩妖除鬼,制服妖魔。

  梯玛作法的占卜方式多种多样,打卦占卜贯穿梯玛做求子、驱鬼治病、祭家先等法事活动的全过程。以占卜沟通神灵,统驭鬼神,推断吉凶祸福,决定作何法事,是梯玛巫术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梯玛卜卦的方式有:司刀卦,梯玛卜卦用的司刀饰以五色布条,系于直径为数寸的带把铁环上,串着九、十一或十三个小可以相套的铁圈。梯玛晃动司刀后出现大小铁圈相隔的不同形状,以其形状之不同来判断吉凶。梳子卦,以梳子落地的齿向判断吉凶。筷子卦,以筷子落地的交、隔状态判断吉凶。生死岩卦,在一块手掌大的扁圆卵石上,一面写“生”,一面写“死”,用于“踩刀梯”时作“生死断”。小钱卦,用镀以白银的两枚小钱向空中抛,以其落地的翻扑形状判断吉凶。长刀卦,将长刀高举过头横向后甩,视其落地的刀尖指向来判断吉凶。竹卦,梯玛使用的竹卦分为大卦、小卦,大卦长约七寸,小卦长约五寸。梯玛作法时抛出竹卦,以其落地形状判断吉凶。竹心朝上为翻,朝下为扑。若两卦都是翻,则是阳卦;若两卦都是扑,则为阴卦;若一翻一扑,则为顺卦。

  二、道士

  儒教、道教、佛教传人土家族地区是伴随着汉文化的传人而传人的,这些外来宗教融人土家族地区之后,对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信仰观念,而且改变了原有的宗教仪式。“文教”就是土家族原始宗教与儒教、道教、佛教相结合的产物,从事文教的宗教职业者称为“道士”,又称“先生”。

  道士的传承制度是父子承袭或师徒传授。获得道士资格者必须具备连续三年从法、能背诵经文、且世代习文教等三个条件,并举行“传法”仪式即毕业典礼。在举行“传法”仪式时,由师傅遍请四方同行教友七至十数人,在释迦牟尼神案前求证明职。在经过“传法”仪式获得从业资格后,道士才能主持做斋、打醮、安葬死者和超度亡灵等重大宗教活动。

  道士作法必须先设佛祖、观音、地藏、十殿阎罗等十三个神案,用红布、青布挂于神案上,献三牲献素供,上表文。作法时刻意伤古,但给佛祖念经求善意识始终贯穿整个宗教活动之中,其间虽也有请神弄鬼情节,但都掺杂着“因果报应”、“阳为阴报”、“阴阳反复”等观念。通过这些宗教活动,向人们灌输.“神大仙大,不得冲撞,幽冥地府,察人寰,善恶好坏,自有报应”等思想。

  道士的主要职能是为人建房择基,看风水,正龙脉;为死者超度亡灵,做水陆道场(又称做斋),安葬死者;为病人忏悔,求神降福,减轻罪孽;为地方“打皇醮,求天神降福,拯救黎民;为村寨驱瘟除疫“打清醮”,等等。道士作法旨在祈求神灵庇佑,去难呈祥。道士作法时以念经为主,兼有唱跳。许多仪式既有悲也有喜,喜则唱戏酬神,仙乐声声,舞姿翩翩,象征将亡魂引入极乐仙境和神仙世界;悲则凄风苦雨,愁雾沉沉,如人幽冥地府,万劫不可复生。在酬神仪式中,道士还要“上忏”:唱“酬神歌”;演“贺仙戏”,整个仪式活动呈现出忽明忽暗、忽阴忽阳、勾鬼勾仙的状况,使人感到道士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安葬死者是道士的专职。道士主持的丧葬仪式一般需要三至五日,也可以根据丧主的要求对法事时间安排作适当调整。一个完整的斋醮科仪包括如下内容:首先,推算安葬吉日,宴请族人亲友悼亡。第二,设灵堂,安灵位,挂引魂幡。第三,设佛祖、观音、地藏、十殿阎君、十八罗汉、五方大帝、三千揭谛神位,挂十殿阎君和地藏等11幅神图,请诸神登位,以素品供之。第四,作法奏乐举哀,上酒摆供,为死者“开路”,指明赴幽冥地府道路。第五,道士念经,孝子主祭,歌颂死者功德,祈求神灵赦免罪孽。第六,“闭关”,死者直系亲属最后启棺盖瞻仰遗容,并检查有无不妥,以便立即弥补。第七,“绕棺”,又称“打绕棺”,此为念经超度亡灵,法事活动场面非常隆重,旨在祝愿亡灵早升仙界,故又称为“游灵酬神吹花戏”。第八,破地狱,若死者死得不吉,则必须请道士作法,帮助超度亡灵。第九,唱丧歌,由道士组织土家艺人演唱,有合唱、盘答、唱和等形式。第十,谢神、安宅、超度、招财,以使丧家人财两旺。第十一,“发灵”,以使死者灵魂沿途无阴。第十二,“应七”,葬后七七四十九天内,家人必须上坟山烧七次纸钱,既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又表示送亡灵早登仙界。第十三,“灵山”,由道士写地课文书,请五方大帝作证,在坟前烧香化纸立买山契,以免坟山被野鬼侵占。第十四,“除灵”,“应七”后,请道士将死者灵牌、遗物等在坟前焚化。至此,整个安葬仪式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土家族的道士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道教徒,而是融儒释道为一体,以信奉佛教为主,主要从事丧葬仪式活动的宗教职业者。尽管道士在办理丧事、超度亡灵的过程中,其从事的安葬、上祭、做斋、追魂等法事活动有不少内容来源于道教,但更多的是受佛教思想影响。因此,可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支配着道士的整个做斋法事。从土家族丧葬仪式的“送亡歌”中,可以看出佛教影响的痕迹。“送亡歌”说,人死后,亡灵赴阴曹地府,所到之处有“城隍”、“阴阳界”、“奈何桥”、“望台乡”、“鬼门关”、“枉死城”等,同时,还必须过十殿,经十殿阎罗审判,根据死者生前行为的善恶,决定来生去向。这种因果报应的观念,正是佛教宣扬的人生轮回思想的体现。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