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民俗风情

土家族古代社会制度文化研究——婚姻制度文化(二)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7:36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二节 婚姻程序

  任何婚姻程序都会受婚姻观念、婚姻形式的支配及影响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土家族在改土归流之前的传统社会,当一夫一妻制作为一种社会主流的婚姻形式时,其婚姻程序大致可分为择偶、定亲、择期、喜期四个阶段,从择偶到成婚,有许多独特的讲究,每一个基本程序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一、择偶

  择偶的方式,在各民族中是多种多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择偶与各民族的婚姻形态有直接关系。大体说来,各民族的择偶方式不外乎两类:封闭式择偶与开放式择偶。封闭式择偶大都发生在封建家长制和买卖婚姻形态之下,子女的婚姻完全由家长的个人意志来决定,婚姻当事人无权过问自己的婚事。开放式择偶是指凡已达到成婚年龄的男女青年,都可以自由地选择配偶而不受任何限制。

  土家族地区盛行开放式择偶。以歌为媒,是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独特方式。土家族青年往往以情歌对唱来表达爱慕之情,火辣辣的情歌表达了他们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及婚姻自主的追求。“女儿会”是鄂西土家族青年男女的爱情节日,每年聚会一次,会期各地不一,有的是农历五月初三,有的是农历七月十二,有的是农历八月十五。每到这一天,青年男女赶场集会,各自去相“意中人”。赶会时,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丝织锦帛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在地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肩膀上挎着空背篓的男青年,看到自己中意的姑娘,就会走上前去搭讪。双方若产生爱慕之情,就相约到街外的丛林或山坡去赶“边边会”。“边边会”,是一种有问有答的对歌会,歌词内容包罗万象,既有七言五句的格律形式,又有七言四句的格律形式。

  土家族男女青年以歌寄情、以歌求爱的择偶方式,表现出了土家人自由婚配的婚姻观念。土家族的情歌抒发着少男少女的钟爱之情、相思之情、坚贞之情,散发出浓烈的生活气息。例如,表达初恋之情的情歌唱得情真意切:

  清早吃饭没落喉,前门抬碗后门游;
  隔山听见情姐叫,筷子饭碗一齐丢。
  月亮出来亮堂堂,妹在河边洗衣裳;
  听到情郎山歌起,棒棒捶在手背上。

  表达热之情的情歌则大胆而直白,甚至充满着无拘无束的性挑逗:

    女唱:月亮出来像把筛,
        九条街上买把锁,

    男唱:为郎今到姐乡来,
        一十二把金钥匙,
        照到山下九条街;
        问郎会开不会开?
        身带钥匙十二排;
        总有一把套得开。

  表达相思之情的情歌则抒发出分别后的情缠意绵:

    女唱:为姐想郎日夜愁,
        醒来不见郎的面,

    男唱:想姐莫要想得狠,
        想姐得了相思病,
        梦中挽手和郎游;
        泪水打湿花枕头
        梦姐莫要梦得灵;
        梦姐成了夜游神。

  二、定亲

  在婚姻程序中,定亲是对男女双方婚约的确认,只有经过这一阶段,双方的婚约才能正式成立。土家族的定亲仪式,又称“插芋香”,分“讨红庚”和“认亲”两段进行。

  “讨红庚”,又称“讨八字”,就是男方准备好绢帛、簪环、果品、酒肉等礼物,书写有第几男姓名、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出生的男家庚书,请媒人送至女方家里,向女方家里“讨红庚”。女方家里收到男方的庚书后,用相同的格式写好女子的庚书,交付媒人回复男家。“讨红庚”时,女方必须请家族主要成员到场,并在家族内公开这门亲事,以示严肃慎重。女方写红庚,又称写“鸾书”,须买新羊毫笔、“龙门墨”,取意羊发子快且多,所发的子孙,皆入“龙门”。写“鸾书”时,“鸾书”格式通常为七言八句,“鸾书”内容多为祝贺之词。“香莲碧水槐荫绿,秋江楚岸红叶稠;鸳鸯要归鸳鸯路,雁鹅要归雁鹅州。砚池为海笔为龙,羊毫细笔写鸾凤;上写日月做媒证,下写山川为凭中;龙飞麟腾两边配,男女红庚写当中。年合月合日时合,天地配就凰和风;落雨打伞早团圆,莲花并蒂百年红。”讨得女方“红庚”之后,男方家里则请土老司或算命先生,帮忙合男女生辰八字,看看是否相克,若相克,就请土老司做法事求解;若八字不合又无法相解,就推掉这门亲事。

  “认亲”,就是男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去女方上门讨亲。男家在合了男女的生辰八字后,若没有相克之处,就会择日认亲。男方去女方认亲,必须准备衣服、首饰、银钱、酒肉,送到女方家里,向女方送聘礼求婚。女方对认亲仪式极为重视,往往请女孩的外婆、外公、舅父、舅母、族人长辈及伯叔、堂兄、堂弟等主要亲戚族人到场,齐聚堂屋祭祖。神龛上红烛高烧,香炉插香,供桌上摆满酒肉等祭品,请土老司作法,告知列祖列宗,某女许配某氏,祈求应允,结为鸾姻。祭祀毕,女方家里须摆酒宴,宴请六亲族人,宣布本家之女,已许人家。

  三、择期

  择期,就是择选婚期,确定结婚的日子,这是土家族婚姻的一个重要程序。择期又分为择日子、“送课担”、“开剪”、备嫁妆等几个阶段。按照土家族的习惯,男子十六岁以上,女子十四岁以上,即可以成亲。男方认亲后,在征得女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请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推定吉日,称为“择日子”,一般都会选定“双日”为婚期。

  男方定好迎亲日期,将日子写在红纸上,备一些酒肉礼品,请媒人送往女家,俗称“送课担”。女家接到男家送来迎娶的日子,择吉日缝制嫁衣蚊帐等嫁妆,名曰“开剪”。女方置办的嫁妆可以在正式婚期前送往男方,也可以在出嫁的当天随带。因经济条件不同,女家筹备嫁妆的数量不等。一般家庭,准备的嫁妆多为大小衣柜、梳妆台、洗脸盆、洗澡盆、椅子、碗筷、火钳、被盖、蚊帐等。富裕家庭,筹办的嫁妆比较讲究,不仅样样配套成双,而且备有丝锦布帛、金银首饰、茶食果品等。土家人对备嫁妆相当重视,他们认为,女儿嫁到男家去,若没有像样的嫁妆,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在男家也就没有地位,因此,不管家里多么贫穷,都会想办法把嫁妆办得丰厚一点,甚至为了操办嫁妆不惜向亲朋好友举债。女家自“开剪”之日起,父母就让女儿在家等待婚期,并置办送给男方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的礼鞋。

  四、喜期

  喜期,是整个婚姻程序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新郎在择定的新婚之日,将新娘接到家中,行拜堂之礼成婚。喜期,又称婚礼或迎亲,其本身的意义在于通过举行仪礼的方式向族人和社会宣布婚姻关系的正式成立,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监督。土家族的喜期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为迎亲,第二天为“转脚”,第三天为“转小脚”。

  按照土家族的习惯,迎亲队伍的人数有特殊的规定。一般有“头嘎”,即媒人,其标志是手拿一把伞;“二嘎”,即管理各项礼物、行开门礼的督官,其标志是身背一个背篓;“摸米”,即新郎的替身,年龄要比新郎小,没有特殊标志,使人难以识别。另外,还有抬花轿的四人,吹唢呐的二人,打包包锣和碗钯的各一人,提灯笼的两人,抬嫁妆的若干人。迎亲队伍出发后,要请土老司在堂屋作法,用围布将堂屋左角围上,内摆猪头牲醴,并摆上新娘穿的衣裙、首饰,敬土司。祭祀完毕,抱鹅一对拜于堂前,名日“奠雁”,象征夫妇像雁鹅一样情深意笃、忠贞不贰。

  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门口,按照土家族的习惯,女方必须关上大门,双方进行盘唱答辩,迎亲队伍若对答不上,只好“冲门”“抢亲”。迎亲队伍返回男家时,扛帐子的“摸米”必须先将帐子扛进新郎家,举行挂帐礼仪,俗称“搬帐子”。挂帐仪式完毕,新郎出门接新娘进门。新娘跨进婆家大门时,要用脚猛蹬三下门槛,意指将门槛踩矮,可自由出入。新娘进门后,男家爹娘必须回避,不能与新娘见面,俗称“忌红脸”。新娘在堂屋要重新梳理头发,称为“洗和气脸”。然后,新郎与新娘拜堂。拜完堂,新娘与新郎进房“抢床”,即看谁先坐到床沿中央,谁赢了,就由谁当家。新婚之夜,男家要摆“上马酒”,宴请送亲的哥嫂、伴嫁的姑娘。酒席摆在堂屋中央,名为“正席”,新娘的娘家兄弟坐在“正席”的当中,又称“坐上马位”。“上马酒”开席后,其他亲族戚友才能开怀畅饮。

  喜期的第二天,新娘在新郎的陪侍下回娘家看望娘家父母及亲族,俗称“转脚”,又称“回门”。喜期的第三天,新郎领着新娘去男方的舅舅家及主要亲族家吃排家饭,即去每家吃一餐,又称“转小脚”。“转小脚”,一般是当天去,当天回,也可以当天去,隔天回。由于婚姻观念的差异,土家族的不同地区对喜期的规定不尽相同。有的土家族地区喜期仅为两天。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