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民俗风情

洞穴崇拜(三)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8:02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三、以“”、“峒”为名称的佐证
  
    “”、“峒”均指穴。在典籍中,屡有在巴人后裔的族称前冠以“”或“峒”的称呼的记载,在土家族土司建制的名称中,也大量出现带“”或“峒”的名称,“”或“峒”又常用作土家族的各个部落的称谓。这一方面是由于土家族聚居区多为溪峒地貌,土家族地区被称为“峒”,有所谓“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说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穴生殖崇拜在土家族地区有着深广的影响,以至于渗透到了有关土家族的各类称谓之中。下面分类举例说明:
  
    巴为秦所灭之后,其遗存势力,多被称为“蛮”、“夷”,史书上又常在“蛮”、“夷”之前冠以“”或“峒”。如: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载:“(真宗景德元年)夔州路转运使丁谓,招抚溪峒夷人,颇著威惠,部民借留,凡五年不得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七载:“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洛浦、磨嵯蛮酋田化琼等贡溪布。”
  
    《宋史》卷十一载:“(庆历五年,1045年)是岁施州溪蛮西南夷龙以特来贡。”
  
    《元史》卷四载:“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正月,夔路、忠信寨峒主阿其什用,合峒蛮八百余寇施州。四月,四川师壁、散毛、大盘追出,三蛮野王等二十三人来贡方物。”
  
    《元史》卷四又日:“至元四年(1338年)十一月,四川散毛蛮反,遣使赈被寇人民。”
  
    在上引资料中的“溪峒夷”、“洛浦蛮”、“磨嵯蛮”、“师壁蛮”、“散毛蛮”、“大盘蛮”等,“”或“峒”实为族称的组成部分。
  
    在土家族土司建制名称中,更是大量出现带“”或“峒”的地名。如:
  
    隶属于永顺土司的有:腊惹、麦着黄、驴迟、施溶溪、白岩、田家等。
  
    隶属于桑植大庸慈利土司的有:上峒、下峒等。
  
    隶属于容美土司的有:石梁下、上爱荣峒、下爱荣峒等。
  
    隶属于施南土司的有:摇把峒、金峒、忠峒等。
  
    隶属于酉阳土司的有:边溪峒、佛乡等。
  
    “”或“峒”又常用作土家族各部落的称呼或计量单位。如生活在酉水流域的八蛮,为八个部落,今土家族俗称八部落首领为“八部大王”。八个部落又称为“八峒”。出土于今保靖县拔茅乡水坎村、现存于湘西自治州博物馆的一截石碑上的碑文即有此称呼:“首八峒,历汉、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讳八部者,盖以咸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这段碑文明确指出了在土家族地区,“峒”曾为部落的代称。
  
    以“”、“峒”代称部落的实例还可以举出不少。《酉阳直隶州总志》同治版卷三记载了酉阳及邻界境内的九溪十八名称。九溪为九条溪流,十八即散布在九溪流域的十八个土家族部落,分别是:“酉筹、息宁、宋农、晓森、鲁必潭、巴息、打硃家、容坪、感坪、治西、上际、云罗、地阡、南容、九灵、地宾。”按总数应为十八,此处少列两,可能是记载时的遗漏。
  
    《元史》载:“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冬十二月,夔路容米蛮田先什用等九为寇,四川省遣使谕降五,余发兵捕之。三年(1326年)夏四月,容米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蛮寇长阳县……”文中的“9”、“5”、“12”等说法,都是将“”用作了部落的计量单位。
  
    无论是以“”、“峒”称族,或者是人土司建制名称,还是代称部落,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整个土家族,都曾以穴为生殖崇拜对象,故可以为族称。在全民族共同崇拜穴的前提下,各部落又可以有本部落的具体的穴崇拜对象,故可以代称部落。土司建制,尤其是基层建制,多以部落群为划分单位,所以土司建制中多出现“”或“峒”的名称。总而言之,带“”、“峒”的名称,应是远古巴人穴生殖崇拜意识留下的遗迹,也是土家族普遍存在过穴生殖崇拜的见证。据此,笔者推测,土家族部落建寨,必择附近山作为崇拜对象,以祈求部落人丁兴旺,子孙绵绵不绝,穴应是部落的标志。土家山寨附近多有名,即可为证。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