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民俗风情

洞穴崇拜(二)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8:37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从阴石、阳石的生殖崇拜性质来看赤、黑二穴,答案就更明确了。据载,二石同处于廪君穴中,其连带的关系是不言自明的,二石与廪君穴都是生殖崇拜的象征物。只不过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时期,代表着不同的对象而已。廪君穴代表的是母腹,二石则分别代表女阴与男根。事实上,二者是有着内在的演变联系的。最早记载赤穴、黑穴的《世本》中并无阴阳石之说,说明巴人早先的生殖崇拜为穴母腹生殖崇拜。六朝时的记载中出现了阴石、阳石,说明此时巴人的生殖崇拜已由母腹转向女阴与男根,这是伴随着巴人对男女结合而生儿育女的认识逐渐明晰而发生的演变。但,尽管有了这样的演变,记载中的二石仍处廪君穴中,说明新的生殖崇拜意识产生后,穴母腹崇拜的意识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与新的生殖崇拜纠缠在一起,构成一种复合的生殖崇拜形态。
  综上所述,赤穴、黑穴之说是渗透着巴人母腹生殖崇拜观念的氏族起源神话,赤、黑二穴是巴人视为民族发端之源的崇拜对象,是母腹的象征。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滥觞于赤穴、黑穴之说的穴生殖崇拜一直延绵后世,成为巴文化乃至后来的土家族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
  三、以“”、“峒”为名称的佐证
  “”、“峒”均指穴。在典籍中,屡有在巴人后裔的族称前冠以“”或“峒”的称呼的记载,在土家族土司建制的名称中,也大量出现带“”或“峒”的名称,“”或“峒”又常用作土家族的各个部落的称谓。这一方面是由于土家族聚居区多为溪峒地貌,土家族地区被称为“峒”,有所谓“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说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穴生殖崇拜在土家族地区有着深广的影响,以至于渗透到了有关土家族的各类称谓之中。下面分类举例说明:
  巴为秦所灭之后,其遗存势力,多被称为“蛮”、“夷”,史书上又常在“蛮”、“夷”之前冠以“”或“峒”。如: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载:“(真宗景德元年)夔州路转运使丁谓,招抚溪峒夷人,颇著威惠,部民借留,凡五年不得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七载:“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洛浦、磨嵯蛮酋田化琼等贡溪布。”
  《宋史》卷十一载:“(庆历五年,1045年)是岁施州溪蛮西南夷龙以特来贡。”
  《元史》卷四载:“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正月,夔路、忠信寨峒主阿其什用,合峒蛮八百余寇施州。四月,四川师壁、散毛、大盘追出,三蛮野王等二十三人来贡方物。”
  《元史》卷四又日:“至元四年(1338年)十一月,四川散毛蛮反,遣使赈被寇人民。”
  在上引资料中的“溪峒夷”、“洛浦蛮”、“磨嵯蛮”、“师壁蛮”、“散毛蛮”、“大盘蛮”等,“”或“峒”实为族称的组成部分。
  在土家族土司建制名称中,更是大量出现带“”或“峒”的地名。如:
  隶属于永顺土司的有:腊惹、麦着黄、驴迟、施溶溪、白岩、田家等。
  隶属于桑植大庸慈利土司的有:上峒、下峒等。
  隶属于容美土司的有:石梁下、上爱荣峒、下爱荣峒等。
  隶属于施南土司的有:摇把峒、金峒、忠峒等。
  隶属于酉阳土司的有:边溪峒、佛乡等。
  “”或“峒”又常用作土家族各部落的称呼或计量单位。如生活在酉水流域的八蛮,为八个部落,今土家族俗称八部落首领为“八部大王”。八个部落又称为“八峒”。出土于今保靖县拔茅乡水坎村、现存于湘西自治州博物馆的一截石碑上的碑文即有此称呼:“首八峒,历汉、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讳八部者,盖以咸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这段碑文明确指出了在土家族地区,“峒”曾为部落的代称。
  以“”、“峒”代称部落的实例还可以举出不少。《酉阳直隶州总志》同治版卷三记载了酉阳及邻界境内的九溪十八名称。九溪为九条溪流,十八即散布在九溪流域的十八个土家族部落,分别是:“酉筹、息宁、宋农、晓森、鲁必潭、巴息、打硃家、容坪、感坪、治西、上际、云罗、地阡、南容、九灵、地宾。”按总数应为十八,此处少列两,可能是记载时的遗漏。
  《元史》载:“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冬十二月,夔路容米蛮田先什用等九为寇,四川省遣使谕降五,余发兵捕之。三年(1326年)夏四月,容米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蛮寇长阳县……”文中的“9”、“5”、“12”等说法,都是将“”用作了部落的计量单位。
  无论是以“”、“峒”称族,或者是人土司建制名称,还是代称部落,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整个土家族,都曾以穴为生殖崇拜对象,故可以为族称。在全民族共同崇拜穴的前提下,各部落又可以有本部落的具体的穴崇拜对象,故可以代称部落。土司建制,尤其是基层建制,多以部落群为划分单位,所以土司建制中多出现“”或“峒”的名称。总而言之,带“”、“峒”的名称,应是远古巴人穴生殖崇拜意识留下的遗迹,也是土家族普遍存在过穴生殖崇拜的见证。据此,笔者推测,土家族部落建寨,必择附近山作为崇拜对象,以祈求部落人丁兴旺,子孙绵绵不绝,穴应是部落的标志。土家山寨附近多有名,即可为证。
四、葬习俗中的生殖崇拜观念
  葬,民俗学称岩墓葬,即将死者棺木置放于岩中的葬法。作为葬穴的天然岩、溶,或人工开掘的岩,多处悬崖峭壁之上,难以攀援。葬是土家族历史上颇有特色的葬俗之一。土家族之所以实行葬,是因为有穴生殖崇拜观念支配的缘故。按穴生殖崇拜观念,穴是孕育人类祖先的“母腹”,是生殖力、生命力的象征。将死者灵柩送置岩,有让死者魂归祖灵、回归祖先起源的“母腹”以获得再生的意义。
  这种魂归穴——母腹,以获再生的观念,在彝族则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将亡灵的牌位放于穴,使亡灵魂归远祖出生的“母腹”,获得再生。普珍《中华创世葫芦》说:“四川凉山彝族各氏族,各有其放置祖灵位‘玛都’的岩。”是书还说:“岩是远古人类的居所,其内充斥着祖先之灵,故而人死后,其灵魂也要返回祖先原先居住的地方。因此,‘穴’也与‘壶天’一样,为彝魂的归所。”将灵位置于中,正是体现了魂归“母腹”以求再生的观念,这也为我们解释葬所包含的魂归母腹的意义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换言之,送灵位或灵柩于穴,都有借母腹为死者托胎转世之意。
  在土家族地区,葬有着悠久的历史。晋朝《华阳国志》载:土家族祖先的墓葬“冢不闭户,其穴多有碧珠,人不可取,取之不祥”。“冢不闭户”,即葬不闭口;“其穴多有碧珠”,指葬葬所放有随葬品,因系死者之物,所以取之被认为不吉祥。由此可见,所记为葬。唐朝张膰《朝野佥载》卷二:“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踏)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祭祀。”所记悬棺葬,置棺木于岩龛中,应属葬的一种。
  在土家族地区留有众多的葬遗迹。如保靖、永顺、龙山、古丈、泸溪、秀山等都有葬遗迹。《保靖县志》说:“仙人木,在县东北乳香岸河岸,绝壁上口横有木箱一个,名日‘仙人木’。”《永顺县志》说:“仙人棺在南渭州,悬棺石壁,不知年代。”《秀山县志》也说:县“北为仙人崖,石壁峭削,庞然临水,崖半方穴如凿,内度朱筐”。湖北鄂西地区也有葬遗迹,如恩施市西北城郊就有葬群。《施南府志》卷九说:‘‘城西北都亭乡崖高百丈余,岩腹有穴十二,皆藏柩之所。”长阳资丘、麻池和鸭子口等地,有地棺木岩、相子岩、相子等地名,均系葬习俗遗存。这些地方民间还流传着有关葬的诗句:
  棺木为何悬此岩?
  鸟鸣猿啼动人怀,
  雪飞草木山戴孝,
  风吹松涛树举哀。
  春来百花齐奠礼,
  夜来孤月照灵台。
  可怜尔是谁家子,
  死到如今未曾埋!
  利川市建南镇七孔子崖的“仙人”内有拾骨草棺4具,均系树木挖空构成。建始县长梁区下坝乡头坎堰,一道崖壁上凿有17个孔穴,其间尸骨犹存。土家族惯于把葬墓穴统称为“仙人”,以“仙人”为名称的葬墓穴还有不少。建始县长梁区三宝乡清河村柳树槽南侧的白虎山北侧悬崖上,有三个,被称作仙人。三个处于半崖之中,难以攀上退下,壁人工凿痕、朱红涂迹依稀可辨,应为古代葬葬所。来凤县卯东部的悬崖中,也有一处仙人口距地面约120米,距崖顶约80米,险不可攀。清同治五年《来凤县志》对此有过记载:“在山之半,门前八九木栏杆。”1992年8月,恩施自治州文物考古工作队对此进行发掘,测出深为71米,获文物130多件,初步认定这些文物分别属于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朝代,是不同朝代放入中的随葬品,仙人是历代汇聚而成的葬葬群的场所。
  悠久的葬历史,众多的葬遗迹,表明葬曾是土家族历史上持续盛行的一种重要葬俗。这种葬俗的持续盛行必然是与土家族普遍存在的穴生殖崇拜相联的。要知道,将棺木放入千仞绝壁上的穴,是一项我们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的技术难度很大的工作,其耗费人力、物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支配着人们付出如此巨大代价的动机,必然包含着人们的某种信念,这就是祈愿死者再生,于是,借助于人们普遍认可的具有生殖力量的穴来安葬死者,就成了人们不辞千辛万苦来实现死者再生的途径。
  五、穴文化
  绵延数千年的穴崇拜对土家族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土家族的穴建筑、穴习俗、咏诵穴的诗文、旅游开发等等无不与穴崇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当然,随着土家族穴文化的发展,其间的生殖信仰因素已逐渐消亡,实用与审美因素则日趋增多,但是,不断发展的土家族穴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是割不断与昔日穴崇拜的脐带联系的。换言之,没有先前的穴崇拜,就没有后来的土家族穴文化。
  土家族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穴建筑,特别是土司时期的穴建筑。一些土司王喜欢将天然穴建成宫殿、居室、游玩之所,除了穴有天然防御功能外,也与穴生殖崇拜影响有关。土司王以穴为“先世衣冠之所”,视之为吉祥之地,以为穴可以使其健康长寿,子孙绵绵不断。这可以说是土司王热衷于修建穴建筑以为居所的潜在原因。最著名的穴建筑当属容美土司的万全。容美土司田舜年撰文《平山万全记》记载了他修建万全建筑的过程:“初名何家,万全则余修葺所名也。……始入时,中皆大石填塞,平地仅二丈许,为土民屯守之所,予相其势可开劈也,遂于去咫尺之新平始葺署舍,环列四市,以定其基。旧称中无水,仅仰汲山岩上涓滴。然非无水也,水皆由石中行也。尽起其石,筑为城台,而泉流如注矣。予自癸亥春移居新坪。在经理日多,至丁卯之冬,守御既固,亭阁亦稍完备。每当日月照耀,云霞卷舒,觉山川草木,蔚然深秀,游其间者,莫不以物外巨观,而岂知良工心苦,筹所以缓急可恃者,非一朝一夕之故耶!”万全可谓容美土司的穴式宫殿,址在一悬崖绝壁上,口呈圆形,用制作工艺精良的条石垒砌,口上方右侧是一碉堡石台。内有一兽形钟乳石、一花台、一小鱼池。两侧建有亭台楼阁。口左侧石壁上镌刻着《万全记》。
  清顾彩《容美纪游》则记有容美土司所建另一溶——万人:“二十七日游万人。(行署东下坡三里)在坡下。磴道一里,渡水一重,口有街有门楼,守者家焉。客至具酒果,食毕登。其石如古铜色,多孔窍,处处可坐。游人高下憩其间,如仙人屏障。最高处有岩楼,梯悬十仞,攀之惴惴,岩上亦有人居。其道由石壁中曲盘而上,甚幽黑,莫之敢蹑。正中有挹泉轩,甚爽,岂四壁多题咏。轩后即龙湫,水纯碧,上有桥可渡,今桥圮,游止于此,后不复可到也。水浅时出白骨如牛膊,洁白坚刚。散布沙间,或日:此龙骨也,天旱取投湫中,翁然鸣,天乃雨。”
  容美土司还建有“情人”和“情田”。永顺土司也建有“冷”、“热”,分别供夏日避暑、冬日御寒之用。
  穴丰富的文化内涵、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巧夺天工的建筑也引来人们游览观光,特别是文人骚客的游历,少不了题诗作文,这样便产生了穴文化另一组成部分——穴诗文。
  题咏穴的诗歌多借穴的奇特景观,抒发诗人浪漫主义的遐思或禅宗、道家的情怀兹录几位土家族诗人的穴诗,以观其情。
  冉天章,明代人,四川酉阳第十五世土司,其仅存的一首诗即为穴诗,《题仙人》:
  里神仙渺莫猜,
  海风幸不引船回。
  四周苍藓雕虫篆,
  一脉灵泉撒蚌胎。
  花自无拘开又落,
  云如有约去还来。
  谁能静习长生术,
  向此烧丹扫绿苔?
  此诗借仙人之幽静、神秘的景色,抒发诗人对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现出一种道家的仙人情怀。
  冉舜臣,明代人,四川酉阳第十六世土司,他的《题大酉》一诗则借大酉胜境抒发了他对神仙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鬼斧何年为劈开?
  风景足徘徊。
  泉锵佩玉冷丹壑,
  竹泛荷香上石苔。
  姑射千年留胜迹,
  华阳穴月净尘埃。
  莫因仕宦迟吟兴,
  取次清游览胜来。
  莫如爵,清末湖南桑植县凉水口人。其诗《过马陵》咏湖南桑植凉水口的马陵,再现了澧水穿而过的情景:
  风景清和四月天,
  马陵道上雨绵绵。
  口微开浓雾锁,
  山腰已断白云连。
  波横两岸人垂钓,
  橹响三声客放船。
  崖上留题苔渐满,
  模糊墨迹姓犹传。
  夏楚鸿,民国永顺人,其诗《古仙踪》题咏距永顺县城二里远的不二门对岸的大石,人称仙人
  谁将古一丸封,
  不见王乔与赤松。
  剩有青青河畔草,
  我来仔细认仙踪。
  除穴题诗外,还有一些穴文,或记穴开发始末,或描写穴绮丽的风光,或叙说穴防御、居住、避暑寒等功用。此类穴文,前文已有引用,此处引清代顾彩《容美纪游》中“游上平山燕子”一节,再予补充:
  “二十四日大热,游上平山燕子,深可二十里。秉桦皮为烛而人,童子六七人迭放爆竹,以警山妖,进甚窄,渐入渐宽,可以方轨联辔。而壁具仙人花卉鸟兽楼台之形,皆石乳之所绘画。其平地有石炉、石烛台、狮、猴及石人聚语之状。又有石栏绕之,小大不一,叩之皆有声如磬。俱在暗中,非举火莫见,殆造化之奇也。其泉甘洌,饮之却暑。土人云:‘能再人十里,当见天光,有隐士具衣冠出迎,乃古避世得道不死者。’惜余无缘遇之,从人告烛尽,仍由故道出……”此则游记,记中奇石,用多种事物作比,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中世界,又引入乡人传说,更添几分神奇。
  土家族穴文化的另一组成部分是旅游。土家族山区虽也不乏秀丽山水,但与全国名山大川相比,毕竟不占优势。土家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在于溪与。土家族地区层峦叠嶂,溪沟纵横,溶遍布。溪流深切山体,构成众多的深山峡谷景观,溪沟水急,是漂流的好去处。而众多的溶中的奇峰异石则组成了一条条自然画廊,且溶中多有溪流穿越,为人们漂流游览穴提供了便利。目前,溪流与穴两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土家族地区已渐成规模。溪流旅游开发已产生影响的项目主要有:神农溪漂流、清江河漂流、猛洞河漂流、丹水漂流,此处不再多述。而溶旅游资源的开发虽然较早,但影响不及前者。事实上,土家族地区有名的穴极多,而开发者寥寥无几。为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现将土家族所处清江流域和酉水流域的著名溶罗列如下:
  清江流域著名的溶有:落水、龙、出水、万人、万全、情田、老虎、双龙、黄金、石通、巨猿、通天、无源等。
  酉水流域著名的溶有:高、折、阳、硝、老鸦、花雀、猫儿、田家、打绕、红岩、响水、石堤、酉筹、打袄家、大酉等。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