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张家界

秀华山馆的建立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9:29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秀华山馆的建立
陈俊
    1997年7月1日,中国第一家土家人家庭博物馆——秀华山馆建立了。如果说张家界以其雄、奇、险、秀、野的自然景观驰名中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秀华山馆则以浓厚的民族文化受到公众的瞩目。
  秀华山馆主体建筑采用土家民居中造型优美又最具特色的仿古建筑风格,居室古朴典雅,园林意境超远,是土家传统建筑趋于完美的再现。馆内收藏和保存了大量湘西地区的民族艺术精品,是陈楚华先生20年来持之以恒收藏的结晶。藏品以明清时期豪华典雅的古代家具为主体,配有琳琅满目的土家服饰、民间绣品、古玩字画、古代木雕等,并采用家庭式布局,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馆内还有大量品位很高,有观赏收藏价值的根雕、盆景。在这里,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艺术氛围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秀华山馆作为张家界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早已享誉海内外,使新闻记者和全国各地的文化界名人留连忘返。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东方时空》、《中国旅游》、《文艺广角》等栏目曾对秀华山馆陈楚华先生作了专题报道,《人民日报移及其海外版、《光明日报》、《羊城晚报》等国内外各家报刊以《土家文化的保护神》,《湘西文化的缩影》,《张家界有一处奇特的景观》等醒目标题先后对秀华山馆作了多种形式的推介宣传。
    山馆大门的一幅对联,道出了主人的愿望和社会的认同:“揽历代珍品张家界内第一馆,会天下名流武陵山中不二楼。”
一、个人爱好孕育着建馆的潜在意识
    秀华山馆主人陈楚华先生出生于1946年,他年少时即人大庸县(现张家界永定区)阳戏剧团学艺,儿时的目光里全是精美、亮丽的戏剧盔帽、服饰,童年的生活中装满了写实与虚拟相结合的艺术表演程式。年长后,他又先后在建筑、森工、园林部门工作。整日与天门山澧水河的莽林、秀木、奇山、怪石为伴,长年餐宿在青岩山和茹水的沟壑林泉之间,饱览武陵神韵,每至灵感溢胸,他都渴望找到一种宣泄灵感的方式,如同谱曲、作画……武陵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他选择了制作盆景与根雕。自1981年起,他开始从事盆景、根雕的制作与研究,自得其祖田运藻、陈伯丹之遗风,从此踏上了布满荆棘、但却前途光明的道路。
    为了摄取素材,他常常历尽艰辛,穷搜极索,凿石植盆,玩沟壑于方寸。多少个节假日、星期天他都是在深山老林、急流沙滩中度过。他利用在张家界林场做工的机会,与树桩藤根作伴,抱砂岩怪石而眠,那无拘无束、信马由缰地制作出的上千个盆景、根雕、顽石作品,像磁铁般吸引着来往路人。从张家界林场回到城区,陈楚华又在家里摆开了育苗养花、制作盆景的新市场。他把住在儿童乐园内的自家小院弄得红花绿叶,盆景花卉交相辉映,显得幽静而又雅致,成了进园者争先恐后观赏的好去处。
    陈先生为人敦厚,对艺术极富灵性、悟性。他的根雕、盆景构思奇特、章法严谨,极富地域色彩、民族个性,洒脱自然又饶有野趣,处处都透出武陵山中独有的神韵。1985年创作的根雕《鹰》、《奋搏》等作品参加了少数民族工艺品赴日展览,受到海外观众的赞赏。当年11月,日本国旭日世界公司寄信称赞陈楚华先生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了贡献;1986年创作的山水盆景《群峰叠翠》、《别有天》分获湖南省第二届盆景展览一、二等奖;1989年在中国首届花卉盆景展览会上,山水盆景《吞吐大荒》荣获二等奖;1991年在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花卉盆景展览中,山水盆景《出武陵》和《故乡情》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1992年在中国海峡两岸盆景名花研讨会走向世界“中华杯”大奖赛中,水旱盆景《牧歌晚唱》获一等奖。
    为了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和制作水平,陈楚华常向来张家界写生的画家请教,与工艺美术师们切磋技艺。他还订阅了《中国盆景花卉》等10多种盆景花卉刊物,自费参加了江苏太湖盆景函授中心举办的学习班。他在自己努力钻研的同时,还吸收了微派、海派等不同流派盆景制作的丰富知识、经验,做到了“顽石枯藤多情意,盘根错节化神奇”。1987年,在全国盆景大展中,他送去的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反映了土家人开天辟地、生存发展,现已坐上改革开放的“轻舟”告别贫穷落后的昨天,而向小康彼岸进发的主题,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可谁知道,这件获奖作品的材料居然是将腐未腐的百年棺木片,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了。
    陈楚华创作的盆景、根雕作品远销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港台地区,深受人们称誉。他自己也被评为工艺美术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委员会委员。1987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制新闻记录片,为陈楚华作了详尽的报道。
    在他为盆景、根雕艺术而苦苦追求的同时,一种更为伟大的事业正等着他去实现。他酷爱武陵山区的千般物象、各种生态,熟谙土家苗寨的风俗民情、艺术门类。天造地设的自然之美,出神入化的舞台之美,风情独具的民俗之美,至诚至善的人性之美,构成了
  他美学思想的灵魂框架。他发现这片神奇的山水背后,还隐藏着鲜为人知但却灿烂异常的民族文化。湘西这么青碧的山水,难道不会有与山水相适应的文化?他执着地追求美,刻意地塑造美,进而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向全社会传播美、奉献美。
    一、业余收藏奠定了建馆的物质基础
    十年动乱之末,陈楚华就偕妻子龚道秀着手从劫后的余烬中搜购民间工艺品,为了追寻一块雕花板,他俩可以访遍一个又一个村寨;为了扛回一个树蔸,二人可以艰苦负重翻越道道山岭、溪河。社会舆论的压力可以不顾,但微薄的工薪难抵这些无尽的收购费用,全家即使省吃俭用,也常常弄到少米少炊、无米断炊的地步,其中艰辛,实难尽言。
    由于他的收藏行为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这份执着的心。他的上级认为他不务正业,时常用言语敲打他,甚至要处分他。万般无奈,他只好留职停薪。为了谋生,他贩运过药材,做过灯箱广告牌。下乡收货便是他考察民情风俗、山水特色的好机会,常常药未收到,却弄回一大堆雕花木板和破旧瓷器。收藏古董实际上是一种宝贵癖好,而陈楚华,虽家徒四壁,却师法古人。一次,他在沅陵买了一个雕花洗脸架,生怕乘车碰坏,硬是扛着冒雨走了三天才到家。别人承包出来,腰缠万贯.他却一贫如洗,别人的工资都补贴家用,他却用来收购民间工艺品。家里日子过得艰难,但夫妇俩却也能做到共患难,同甘苦,无论是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是沉重的社会舆论,都未动摇他们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决心。
    他对艺术追求的执着毅力固然是因为他对艺术的挚爱,但湘西这么灿烂的文化却沉睡千年鲜为人知更激励着他去发掘这文明的瑰宝,向世人展示。10多年前,他在一个僻远的小乡村看到户主用一块石屏盖鸡笼,当时觉得挺好看的,便用一个月的工资换到手,没想到这石屏是用明朝五彩石雕琢而成。现在,它身价陡增,价值10多万元!还有一次,他在一个僻远山寨里打听到了一架湘西滴水床,见了非常喜欢。床的主人要价160元,这个数字是当时一个工人半年的工资。陈楚华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但他非常想买下它,就劝床主不要卖给别人,等他攒够了钱一定来买。妻子龚道秀非常理解丈夫,几次陪着丈夫到床主家里去看床,逢年过节,还时常提着礼物去看望床主。3年之中,他们来来去去无数次,床的价格也从最初的160元涨到300元,又涨到450元,最后直到他们夫妇存足600元的时候才算终于赶上了涨价的速度。夫妻俩终于如愿以偿,站在木床前,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们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看看那。是啊!这架木床实在太漂亮了,虽然经历了百年沧桑,仍保留着原来的古典风貌。帐架、梳妆台、床体和杂物架浑然一体,紫檀色漆和框架上的雕刻图案完好无缺,花鸟虫鱼、人物百态、典故故事、日常用品皆雕刻其上,不是龙床,胜似龙床,这在中国的木雕艺术中堪称一绝。为了这件难得的古木器家具,陈楚华觉得自己和妻子这一年来的省吃俭用没有白费。如今,这千辛万苦收集而来的湘西滴水床俨然回归到往昔的高贵典雅,拭去岁月尘封的印迹,高居秀华山馆的藏珍楼内,光彩夺目,向人们展示着土家人精湛的手工技艺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供广大游客欣赏研究。
    80年代一段时期,国内外兴起了一阵收藏古家具热。由于湘西地区山高林密,民风纯朴,相当一部分古家具保存完整,尚未破坏,外地许多古玩贩子闻风而至,蜂涌抢购尚存的明清家具。陈楚华夫妇见此情景心急如焚,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让他俩决定与这些古玩贩子进行抗争。他们东借西凑,又不得不卖掉自己心爱的根雕和盆景作品,用他们能弄到的钱去收购古代家具,而且奉信“只进不出”的原则,把一件件濒临流失国外他乡的民族艺术精品紧紧地保护在自己手中。望着一屋子木雕板和桌椅箱柜,欣慰之余,也感到了生活的拮据。
    20年来,陈楚华偕夫人日登高峰、夜宿深山、出没老林、遍访山寨,历尽艰辛,凭着踏破铁鞋、饿断饥肠的超人毅力,硬是将远近数百里,方圆10余县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工艺品一件一件地归并到一起,努力将一个民族被撕扯得七零八落的历史文化修复成一个整体。
三、时代发展产生了建馆的现实需要
    随着张家界的开放开发,人们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亦产生了了解当地文化的强烈愿望。为顺应这种时代要求,陈楚华夫妇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于90年代开始置地建馆。他们要将自己多年收集和创作的艺术品全部展出,供社会各界及世界各地游人观赏研究,并使兴建起来的山馆成为中外游客了解、体察土家风情的活动场所,为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土家文化艺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为了建山馆,陈楚华想尽办法。由于多年从事盆景、根雕的制作,他变卖大部分作品筹集款项;凭着自己做盆景的经验,他又揽来园林、装饰工程,赚钱建馆;除了自己拼命工作,又想尽办法,向银行贷款,找私人借债。他始终有一个信念支撑着,就是要把土家人家庭博物馆建成,要把这座博物馆建得既富有特色、又有丰富内蕴,在国内外造成较大影响。
    秀华山馆占地400多平方米,馆内所有门窗、基石、门槛等皆从方圆百里的穷乡僻壤、沟壑林泉中搜集而来,均来自湘西地区没落的土著贵族、大户人家之中,其中不乏雕刻之极品、艺术之瑰宝。由于这种难度极大的雕刻工艺已濒于失传,要使秀华山馆获得原汁原味,富有特色,极需大量的雕刻工艺品装饰。所以,他在借款建馆的同时,又花费大量的时间穿梭于湘西山水之间。
  他的这项工作既需要资金,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意志。记得一次,临近除夕的夜晚,大雪纷飞,他在乡下用租来的手扶拖拉机装了整整一车从那些破败府第中收集的雕花门窗,在颠簸摇晃的乡间大路上往家里赶。大雪纷飞,寒风凛冽,他却置若罔闻。最后大雪封山、车开不出去,他只好在附近找个人家暂时住下,寄人篱下度过春节。家里人等到了十五还不见回来,以为出了什么意外,急得要命,发动亲戚们挨乡挨村寻找。就在家人已濒临绝望之时,他却带着那一车雕花门窗回到了家里。看看现在的秀华山馆,那一门一窗、一阶一石不知浸透着陈楚华全家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经过一番周折,山馆终于破土动工。他事必躬亲,全身心投入园林布景,室内装修,物件摆设,即使建馆资金匮乏,他仍不忘收购古董。其间,他访得一座土家神龛,上面飞龙鸣凤,气势磅礴,正好可以装饰山馆的厅堂。可资金实在太紧,便变卖了自己使用的床和家具,换得几百元钱,欢天喜地地把神龛抬到家中,全家也因此睡了几个月地铺。
    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组成了陈楚华极不平凡的事业,他的付出终究得到回报:一座古色古香、幽静雅致的土家人家庭博物馆终于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秀华山馆的建立,弥补了我市民俗旅游资源方面的不足。它融民族艺术与民俗风情于一炉,集参观与购物为一体,使游客在饱览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之余,又领略到了这片少数民族聚居地浓厚的民族文化。
    现在馆内各类藏品已近万件,远远超过本地区博物馆的藏品,无论是从数量、种类还是从价值上看,秀华山馆都不愧为武陵山中不二楼。
    新闻媒介一次次地将陈楚华及他的秀华山馆名声远扬,国内外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向他请教学习。建馆以来,接待考察参观的海内外游客近10万人次。其中有阿联酋、毛里塔尼亚、巴林、突尼斯、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7个国家驻华使节。1998年10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偕夫人人馆观赏;1999年4月21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妇联主席彭佩云一行人馆参观:1999年5月21日,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参观秀华山馆;1999年6月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一行参观了秀华山馆,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这些并不能使他陶醉,真正令他陶醉的依然是艺术,依然是土家族灿烂的文化,是他对艺术永无止境的执着追求。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