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张家界

2002——打造文化张家界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8:14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打造文化张家界
  一、打造文化张家界势在必行。
  进入21世纪,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战略。省委、省政府领导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文化强省”。这是从我省省情出发,历经实践检验后深思熟虑的产物。借助文化的力量强省,就是要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导向和提升作用,以推动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从我市实际出发,打造文化张家界同样势在必行。
  (一)打造文化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广大游客与市民的急切呼唤。
  所谓“文化张家界”,即凭借文化个性和特色形成的城市整体形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产生聚合力和辐射力,并发挥对经济的导向和提升作用。在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的今天,确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战略,就等于确定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十几年来,我市城市建设成绩很大,但与江总书记“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的要求很不匹配,与世界级自然风光反差悬殊,距离城市景观化的目标相距甚远。城市变大了,“长”高了,正如朱镕基总理所说,“看不出各方面的匠心”,以至于许多游客到了市中心还在问:“离市区还有多远?”可以讲,我们生活和居住的这座城市,尚处于一种文化饥饿状态。以“火柴盒”建筑为主体的城市空间无特色可言,也无建筑文化可言;在众多城市可以经常享受到的文化消费: 观看中外艺术团体演出、观看各种艺术展览、观看体育赛事,以及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公园,等等,对于本城区居民来说暂时还只能望梅止渴;市民茶余饭后连散步都没有好去处,于是只有以“三打哈”、“垒长城”来消磨时光。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阶层中,自觉用文化意识和文化眼光来经营这座城市的人,目前为数恐不是太多……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游人去武陵源核心景区看了世界一流的自然景观,逗留城区期间显然是更想获得关于历史的、生活的、文化的、生产的、民族的、民俗的、艺术的体验与知识,以感受地域文化所独有的底蕴。然而,我们却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游客普遍反映,在张家界是“白天看风景,晚上看荧屏”,枯燥单调,不可久留。
  (二)我市文化资源足以供打造文化张家界之用。
  打造文化张家界乃时势使然。而我市恰恰拥有可观的文化资源,即历史人文资源、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诸种。
  1.历史人文资源。
  岁月沧桑,风云流迁。20世纪70年代桑植出土的“芙蓉龙”,因其特别性的价值而令全国考古界为之瞠目。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慈利金台村旧石器遗址和桑植朱家台1日石器遗址,让人们得知早在距今5万~20万年的时候,这方天宇下已有人类活动了。单以永定城区而言,新石器时代遗址白鹤咀,尧舜时代的崇山驩兜部落,西周和战国时期的赧王墓、鬼谷洞,战国时期即开始建城、公元前202年(西汉五年)起设置充县城、出土有石斧、石锛、陶瓦、东汉木牍、九九乘法表以及城池遗址等大量文物的古人堤,遍布老城区的大批量战国、汉代墓葬,始于唐代的天门山寺,早于北京故宫7年的普光禅寺,以及大庸所故城、玉皇石窟、刘明灯墓雕群、苏维埃旧址等等历史遗寻,纷纷验证本土有着极其厚实的文化底蕴与沉淀。全市现有国家一级文物14件,其他珍贵文物300余件,一般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和文物标本41000余件;现有文物保护单位省级6处、市级8处、县级300余处。大部分文物尚处于资源闲置状态,可供挖掘、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2.民族民俗文化资源。
  我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仍保留了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包括:神秘文化(如傩技、巫术),宗教文化,土司文化(仅桑植境内就有土司城遗址8处),军屯文化(桑植民歌即深受军屯的影响),耕战文化(平时农耕,战时出征如茅岗土司王覃尧之、覃承坤父子奉诏率精壮司民赴东南沿海抗倭),丧葬文化,建筑文化(如土家族的转角楼、吊脚楼、白族的三坊一照壁),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如土家织锦、苗族银饰),礼俗文化(如土家哭嫁),年节文化(如永定城区的元宵花灯),游艺文化(如硬气功),戏曲文化(如阳戏、傩愿戏、全国仅桑植独存的佛戏和道统戏),市井文化,苏区文化,等等。总之,古属蛮夷之地的张家界市,巫楚之风源远流长,以土家族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别具魅力。有武陵源核心景区这样一个每年数百万人次的旅游平台,有选择地开发这些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具有非常诱人的前景。所以,有人认为游客来张家界市就是看自然风光,要看文化请去凤凰、永顺,这种对本土文化缺乏最起码认识的虚无主义态度,实在令人遗憾。
  3.现代文化资源。
  我市的现代文化资源尚处于培育阶段。如以“森保节”为代表的节会文化,以“世飞赛”为代表的赛事文化,以文艺演出、会展、文化娱乐、旅游出版物、文化旅游为标志的旅游文化,以农业生态观光园、绿色科技园为标志的生态文化,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周”、“社区音乐会”、“农民山歌会,为标志的群众文化,等等。
  总之,这三大块文化资源,为打造文化张家界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当然,要把文化资源变成城市景观化的文化品牌,就得高屋建瓴地制订文化发展战略并逐一付诸实施。可以这么预言,什么时候我们建成文化强市了,什么时候我们就建成旅游强市了。
  二、“文化投入,旅游产出”乃必由之路。
  (一)文化投入就是旅游投入。
  毋庸讳言,这些年来几届政府在文化投入上是欠了账的。“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文化、文物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929万元(其中桑植县兴建贺龙纪念馆一处就占去800万元),只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3%。迄今为止,市级及武陵源区基本上没有文化基础设施。市级除建了一座“半拉子”工程——群艺大楼外,尚无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和文化广场等设施。市区仅存一处体育场地,也为了“钱”被出租占用。武陵源区则是“馆、院、团、场”空白区。市区、核心景区是我市文化旅游中心地带,恰恰在这样关键部位上,文化设施建设挂了空档!造成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无疑是建市迟,起步晚,家底薄,百业待兴,但人们对文化存在偏见也是事实。总把文化看成是单纯的意识形态,只注重它的政治属性,只把它看成是公益事业,只有投入,没有回收,所以一讲起要钱就头疼。
  其实这是一种陈旧观念。在美国,美国人对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重视,使文化成了美国社会的一大支柱产业,以至于英国人惊叹美国的主要经济优势不在天然资源,不在经济规模,而在文化!国内如上海、深圳、大连、苏州、杭州等地,也是通过启动文化生产力,尝到了文化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诸般甜头。以新兴城市深圳为例,它从起步伊始就把文化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同步进行,因此,它拥有国内一流的图书城、影剧院、体育馆、文化主题公园、会展中心等一应文化设施。而深圳建市只比张家界早几年时间哪!当然应该承认两地的起点不同,但无论怎么说,如果认识上去了,总不至于十多年里,我市城区文化设施建设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吧?可见投资城市文化建设,有赖于经济实力,更有赖于观念的更新。为什么我们有核心景区这样一块风水宝地,招商引资一直不甚理想?除了软环境亟待改善之外,恐怕就是因为我们的城市缺乏文化吸引力,暂时无法让游客多逗留一天两天,无形中也就减少了直接和间接的旅游收入,这一点是投资者首先要考虑的。以“森保节”为例,旅游产品展销活动的地点放在市区,效果肯定要好些,但近两届都是在武陵源区,因为市区没有会展设施。“森保节”文艺演出一直都是“打游击”地露天演出,重要原因是没有大型影剧院、文化广场之类的固定场所。正因为没有相应的文化设施,所以举办节会、组织赛事和展览之类的活动就受到制约,而这类活动恰恰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知名度、给旅游业带来亮点与活力的重要手段。悉尼就因为有了悉尼歌剧院这一文化设施经典之作,一下子由三流城市跻身世界名城,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既然城市建设必须体现景观化原则,那么就意味着城市景观化必须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因此,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就是加大旅游设施投入;加大文化投入就等于提高旅游产出,而投入基本上是一次性的,产出则是无限循环与扩延。
  对我市目前的文化状况,市委、市政府早已心知肚明,只是感到困难很大。还是中国那句老话:“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下定决心,困难是一定能够解决的。跟当初交通、能源、电信以及景区、城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而直接制约旅游业发展一样,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若不抓紧改变,势必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城市将一直是文化饥饿的城市,贫血的城市,无品位可言的城市,因而也将是缺乏吸引力的城市!
  现在,是轮到非谈文化问题不可的时候了!
  (二)文化投入的思路与对策。
  1.思路。
  根据统筹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当前文化投入的主攻目标,一是按照“十五”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部署,兴建好张家界文化交流中心(含文化广场、影剧院、青少年宫和老年活动中心)、张家界国际体育中心、张家界中心图书馆、张家界民族民俗博物馆等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二是精心构建特色文化。旅游是我市的特色经济,因此也应该是我们的特色文化。纵览我市历史人文、民族民俗与现代等三大块文化资源,大有可供发掘、提炼和整合的潜力在。在服从于文化发展整体战略的前提下,建议突出抓两个亮点:
  一是扶持旅游文艺精品生产。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日益火爆,旅游文艺越来越引入注目,如果说前些年旅游业界忙于“打天下”搞硬件建设,一时还无暇顾及这档子事情;那么稍稍缓过一口气,通过旅游文艺来提升文化品位和提高知名度已成了当下的热点话题。即以歌曲为例,由王立平先生那首《太阳岛上》发轫,一首歌唱红一个景区、一个城市,带起一方旅游热,带来铺天盖地的财富的情形层见叠出。当年一部《庐山恋》的电影,令庐山的旅游形象扶摇直上。英国作家的一部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掀起了一股方兴未艾的寻找香格里拉热,偏于一隅的云南中甸县因此而游客如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赤壁赋》、《灯光桨影中的秦淮河》等众多名篇中描绘的地方,纷纷成了旅游热点。文化能够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亦可见一斑。杭州那地方不说别的,光许仙和白娘子、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两个凄婉迷离的爱情故事,就足以让万千游客流连勾留了。
  近年间,我市在这方面做了若干卓有成效的努力,如组织力量推荐张家界题材的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多方邀请名家为张家界写歌、写文章、摄影、作画,等等。这种借助名家效应宣传张家界的办法无疑是必要的,但调动本土作家、艺术家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力量,运用各种文艺样式创作出服务旅游的优秀作品,为提高张家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贡献力量,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造就我们自己的文化名人,同样是必要的。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设立“张家界旅游文艺创作奖励基金”,“十五”期间力求不少于100万元,以期催生出一批以描写、宣传和推介张家界为题材的旅游文艺精品,并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奖者给予相应的奖励。诚如是,长期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本土作家、艺术家一定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感召下,齐心协力,建功立业。
  二是办好‘‘森保节”。“森保节”的最大特色是在世界范围内开风气之先,扬起绿色旗帜,与两大世界性主题之一的“环境与保护”相吻合,因而意旨高远,主题重大。但目前看来内容偏于单薄、形式偏于单调、主题缺乏开掘,影响力小,跟国际性节日所应具有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权威性尚有较大距离。有人于是认为这个节可办可不办,甚至感到是一种负担。我们认为,一个旅游城市,应该千方百计办好一个“当家品种”的节会。关键在高屋建瓴、扬长补短,确立‘‘节会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受惠”的办节思路,并予以精心策划和运作,切忌临时搭个“草台班子”的做法。北京香山凭借几片红叶就能把旅游闹得红红火火,今秋游客达70余万人(而不是人次!),实现了红叶文化带动“红叶经济”的良性循环。我们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地,就更有理由把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做到极致,办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旅游盛会和文化节日。
  搞文化建设,市财政显然是财力不够,钱从哪里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思路:
  一是盘活城市资产,招商引资。城市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政府挣钱,不仅可以通过征收企业的税款,也可以通过经营城市使财政增收。大连、广州、合肥以及本省的长沙岳阳常德、郴州等地大手笔搞城市改造与建设,筹资融资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通过以土地换开发,土地使用权拍卖,广告发布权拍卖,对公交线路、出租车经营权、公共厕所经营权、管道燃气经营权以及自来水、污水处理、道路修建等公共设施实行租赁、拍卖、有偿有期转让或公开招标承包管理,拍卖城市道路和广场冠名权,发行城市建设债券等等方式,获得城市建设急需的大量资金。以郴州为例,近年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10.8亿元中,75%是通过市场运作,盘活城市资产而来。我市修永定大道、建观音大桥,也是以土地换开发的结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动这个脑筋,由投资商给我们建文化交流中心,建民族民俗博物馆,我们就用土地,或者通过租赁、转让、拍卖环卫、园林、市政、供水、公交等公共设施经营权等方式予以回报。还应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尝试发行城建债券。
  二是寻求社会捐赠。天子山的天子阁是由深圳市政府资助修建的,张索公路和杨家界的瑞英径分别由港商资助修建。我们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只要肯跑肯钻,就会“种瓜得瓜”。我们可以回报捐赠者以刻石勒碑塑像冠名等等荣誉。前面言及设立“张家界旅游文艺创作奖励基金”一事,既有利于繁荣文化事业,又有利于旅游促销,这笔款项完全可以由市内那些一级景点出资。重赏之下出勇夫,重奖之下出精品,这种将给旅游企业自身发展带来直接好处的事情,他们是乐意掏腰包的。
  三是落实文化政策。国务院、省政府就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制定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政策,其中包括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上缴省金库后再返回用于省、市文化事业建设;对经计划部门立项认可的标志性、公益性宣传文化基础设施,有关费用予以减免;增加对宣传文化的财政投入,并做好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鼓励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等十余项。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既是市财政的分内责任,也是对打造文化张家界、加快城市景观化进程的有力支持。建议尽快出台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做文化产业。
  四是推行“观念投入”。这是不需政府及职能部门另外拿钱的一种文化投入。搞城市建设既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行为,大到城市整体和局部的规划布局,城市建筑和色调的整体风格;小到一条街道的命名,绿化带、垃圾箱的造型,灯光的美化等等。有没有文化意识和文化眼光,其效果截然不同。同样是造一幢房子,没把它看成是一种文化行为的,必弄成无任何艺术感和美感可言的“火柴盒”无疑,其结果是往我们的城市身上又添一块赘肉,给城市实施景观化又留一处后遗症。然而一旦有文化意识和文化眼光参与,就会处处体现朱总理提到的“匠心”,倘若处处都匠心独运,就蔚成了文化!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面孔,这面孔要靠文化观念的投入才能擦亮。由此类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既是经济行为又是文化行为,只有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都学着用文化意识和文化眼光去想问题,办事情了,“打造文化张家界”才不至于仅仅是一句口号。
  今天的文化投入,就是明天的旅游产出!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