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张家界

2006——关于澧水风光带防洪堤建设的建议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8:13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按新的理念设计堤防工程,使之兼具防洪、生态和景观三大功能——关于澧水风光带防洪堤建设的建议
  前言
  所谓“澧水风光带”,特指市城区上至木龙滩大坝、下至红壁岩大坝的澧水水域及两岸沿河地段。其中澧水大桥南端右侧至甘溪地段,观音大桥北端左侧至宝塔岗、右侧至手巾岩地段,已先后完成防洪堤工程;其他地段,市政府已列入近期待建项目。为此特向市政府建议:
  一是避免堤防工程建设与澧水风光带规划建设脱节的现象继续发生,将其一并纳入澧水风光带之中统筹考虑,予以规划建设;
  二是必须改变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堤防工程建设思维,修筑防洪堤要同时具备防洪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随着科学进步,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堤防工程,由于对环境效应和生态补偿重视不够,导致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堤防材料硬质化等等。在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引起重视的今天,进入城区河段的堤防工程建设,无疑面临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即在单一防洪功能的基础上,必须增加生态建设内容。张家界市城区是作为与武陵源核心景区配套的山水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来建设的;穿城而过的澧水,无疑是这座城市极其重要的景观轴,是塑造城市个性和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因而其堤防工程除了防洪功能和生态功能外,同时还应该具备景观功能。《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第85条写道:“澧水的开发与整治应在保证其行洪功能的前提下,兼顾绿化、旅游、景观及沿河交通等诸项功能。”很遗憾,已建成的两段防洪堤,犯了将自然河流人工渠道化的忌讳,从而忽略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高远僵硬的水泥大堤人为地阻隔了人们的亲水性,总之,缺乏应有的生态功能和城市《总规》要求的融旅游、休闲于其中的景观功能。有鉴于此,剩下的防洪堤怎么建才能不重蹈旧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好在待建地段的河岸现状,除木龙滩大坝北端至木龙滩大桥北端,大庸桥公园左侧至澧水大桥北端右侧,宝塔岗至鹭鸶湾老渡口这三处为民房密集区;其他地段,或者预留有用作沿河大道与堤防工程的空间,或者基本上尚呈较好的自然生态风貌,如蜿蜒的河岸线,野生的防护林,河湾、浅滩、湿地、草坡、灌木丛、水生动植物和两栖类动物,等等。这些尚未
渠化的河岸,为我们按照新的理念设计堤防工程,储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
  一、更新理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科技界和工程界针对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如何进行补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河流生态恢复的理论与-程实践。河流的生态工程在德国称为“河川生态自然工程”,日本称为“多自然型建设工法”,美国称为“自然河道设计技术”。与之相对应,一些发达国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有关河流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的内容,或者颁布了专门的河流生态与景观工程设计导则。
  因此,务必借鉴当今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更新理念,大声对只有单一防洪功能而缺乏生态和景观功能的水泥护岸手段说“不”,因地制宜地增加泥土、石头、木料、植被等多种多样的护岸形式,以同时具备防洪、牛态和景观三大功能。
  防洪功能:防洪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基础工程。在这一点上没有分歧,故从略。
  生态功能:一是在堤防规划设计总则中,应进行工程项日经济技术及生态效益评估,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体系;二是鉴于以往常常忽略了河流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因此规划堤防工程时要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理念,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三是鉴于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强调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河流形态的多样化。
  景观功能:景观功能既隐含在生态功能之中,又是生态功能的延伸与升华。澧水风光带是作为张家界的“外滩”和“秦淮河”来打造的。凶此要使堤防工程兼具景观功能,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造就一个自然的、充满野趣的滨水景观环境。其基本原则有四,一是将防洪堤作为河流风景的一部分来看待的原则;二是强调注意保留河流天然的美学价值的原则;三是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的原则;四是满足风景、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要求的原则。
  台风高发区的浙江省黄岩县,运用土堤护岸的成功经验很有借鉴价值:2002年,该县的永宁江河道正在进行裁弯取直和水泥护堤1:程,经设计组向当局历数河道渠化的害处,力陈停止施工的道理,最终使当局认同了生态与景观设计的理念,并动用行政手段让工程“暂停”。设计组用三种方式对已经硬化了的防洪堤进行改造:保留原有水泥防洪堤基础,在堤脚铺设卵石;放缓堤岸护坡,将原来的垂直堤岸护坡堆土,并改造成种植池;堤顶路面全部恢复土堤,并进行种植。对还没有渠化的河岸,则根据新的防洪过水量要求,保留河岸的沙洲和苇丛作为防风浪的障物,保留和恢复滨水带的湿地,完全以土来作堤,并采取一系列同步措施保护和恢复自然过程,保护和促进生物过程。2003年5月建成开园,2004年夏天就经受住了25年来最严重的台风破坏,并对流域的防洪滞洪发挥了有效作用。
  很早以前,澧水两岸其实就是凭着一道数十米至上百米的防护林带来防洪滞洪的。关于澧水之畔的树林,清代的“竹枝词”有过不少描写,如:“隔溪隐隐酒旗招,十里官程接瓦桥。满路松林暗带雾,行人暗度马萧萧”(《瓦桥烟树》);“堤畔浓荫护画楼,堤坝飞絮送行舟”(《金沙春柳》);“夜深歌入芦花生,山影潭烟一碧拖”(《夜滩渔火》),等等。一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庄坪河岸的火柳林,粗的一棵要几人合抱,树冠盖得三四亩地;官黎坪河岸的柚子林,开花的时候香气直往对岸南门口一带灌。可惜这些蔚成气候的乡土物种,一下子毁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大寨的毁林造田运动。鹭鸶湾大桥南端右侧的西溪坪地段,河岸现在还幸存有部分野生的水柳林带,生机盎然野趣盎然。水柳的生命力尤为顽强,根系尤为发达。只要根据新的防洪过水量要求,在宜于以土为堤的河岸,填筑足够高度的土堤,并同时采取植树造林及其他相关措施,是完全能够确保防洪功能的。更何况土堤还将解决水泥护岸难以完成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二、设计构想。
  已建防洪堤部分,整体而言属单一防洪型,其改造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因本文着重点在待建堤岸,故对已建部分如何改造从略。
  待建防洪堤的设计,都在未经渠化的河堤上进行。这给我们根据不同地形地貌和河流河堤走势进行个性化设计,从实际出发运用土堤工艺来取代水泥堤岸,提供了可观的空间。
  (一)澧水风光带北岸河堤(由上而下)。
  木龙滩大坝至木龙滩大桥北端:护岸可采用堆石方式。
  大庸桥公园:该公园以绿化为主体内容、以休闲为主要功能,因此园内的堤岸同样要体现绿化特征,而且要体现堤防工程的自然、野趣特征,栽植乡土物种,形成一道可与水亲近的观景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
  张家界国际大酒店左端至澧水大桥北端左侧(延伸到手巾岩地段与现有防洪堤相接处):这一带的临河地段都是天然岩石与岩层,而且无论相对高度还是绝对高度,都要高出已建防洪堤许多,历史上任何一次洪水都没高出过这一地段的河堤,因此这一地段的临河界面基本上不用搞护岸,只需维持和维护好其自然生态就行了。局部地段确需护岸,则使用石头或木料等材料。
  鹭鸶湾渡口一带(宝塔岗至鹭鸶湾大桥北端):这一带(包括河对岸)浅滩、湿地和近岸芦苇丛、灌木丛特征较明显,因而多白鹭在此栖息,被誉为“白鹭起舞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可建一白鹭乐园。在红壁岩大坝建成蓄水之后,这里仍然要有滩涂,湿地,经过设计的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错落有致,便于白鹭、野鸭等鸟类自由栖息,也便于人们自由进出。
  鹭鸶湾大桥北端左侧至红壁岩大坝:这一地段的河岸,以山体为主(山腰有一乡级公路穿过)。这种水陆交错带恰恰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结合起伏多变的地形,形成亦堤亦丘的多标高和多种断面的设计,采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构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混凝土等硬性不透水材料,既利于植物、鱼类、两栖类动物生长,又使堤岸外观体现出自然、野趣的特色。
  (二)澧水风光带南岸河堤(由上而下)。
  木龙滩大坝至澧水大桥南端(注:木龙滩大桥南端两侧,上抵木龙滩大坝、下抵橘子园右端,城市规划是作为公园建设的):全线护岸设计为缓坡型土堤,精心布局,疏密有致地种植一些观赏性强的乡土乔木(如恢复火柳林)、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形成人可以亲近河水的界面。其间可设置一些坐椅与平台广场。使之成为木龙滩大桥南端两侧公园的延伸与拓展,或者说这一地带全部是适宜于休闲的滨河公园。
  甘溪入河处右侧:这里目前是废土堆放场。建议市政府立即采取措施,通知有关部门停止废土堆放——以现在堆放的士坡作为土堤的基础,辟成缓坡型护岸,一并植树种草以固堤岸,并形成充满野趣的空间;将临近河水的岸地,下挖至与河床底部等高,一等红壁岩大坝蓄水,这里将是一汪绿波荡漾的湖泊!据有关人士提供的消息,从南门口到甘溪口,将修建一座世界上最长的湘西风格的廊桥。那么,可想而知这里必将是澧水风光带的一大亮点和兴奋点。
  观音大桥南端东西两侧之官黎坪地段:考虑到与对岸老城区已建防洪堤照应,这…地段采用斜坡型石砌护岸,斜坡上部为多孔混凝土构件,用于种草;斜坡下部铺设卵石;堤脚堆砌石头:堤顶路面根据澧水风光带的整体规划作相应设计。
  鹭鸶湾渡口一带:与对岸渡口一带共同构建白鹭乐阔。故从略。
  鹭鸶湾大桥南端至红壁岩大坝南端:这一带河岸蜿蜒有致,尚幸存天然水柳林,河湾、浅滩、湿地、草坡、灌木丛、芦苇丛等特征明显,自然生态良好。设计这一带河岸以土筑堤为主,结合地形变化作亦堤亦丘的设计;及时种植乡土物种,起到固堤和美观双重作用;进行河床处理,造成深槽和浅滩,以利水生动物生长;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切实使它兼具防洪、生态和景观三项功能。这里完全可以建成以水柳林为主体特色的休闲与游乐场地。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