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张家界

鸬鹚湾大桥建设始末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9:27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鸬鹚湾大桥建设始末
林多清
    鸬鹚湾大桥位于鸬鹚湾下游900米处,是跨越澧水的一座城市桥梁。它的建成不但使火车站的客货运输到老城区缩短运程6公里,而且为旅游新城的建设和开发创造了全面启动的重要条件。
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工程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
    1986年6月,我被借调到原大庸县级市参加大庸荷花机场的筹建指挥部工作,任总工程师。于1986年底受市交通局的委托,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撰写了鸬鹚湾大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大桥桥位、设计水位和流量、河床地质的估计、初步桥型的建议等作了初步论证,对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都作了充分论证。5年以后的1992年10月,我已留地级市交通局任总工程师。由我组织公路处对包括澧水大桥在内的全市主要公路干线进行交通量的OD调查,为鸬鹚湾大桥过桥收费的筹资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原工程可行性研究作了重要的资料补充。
    初步设计在工程指挥部成立前,由永定区交通局委托湖南省公路局设计公司承担,1992年12月完成。桥型采用无承台双柱式石砌桥墩,重力式石砌圬工桥台,上部结构采用石砌版肋拱,人行道采用2x3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筹资方式的确定与工程立项
    1992年4季度开始,以永定区为主,由区长杨次伟、人大主任覃章吉和交通局副局长陈署生等组成专门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和省建委的支持下,通过多方努力,得到省政府办公厅经济处的批准,同意以开征澧水大桥过桥通行费偿还贷款的办法筹集修建鸬鹚湾大桥的资金,并争取到省交通厅工程补助费200万元。按此精神,省公路局于1993年3月明确指出,由市公路处抽调人员组建收费站,开征澧水大桥过桥通行费。根据实际情况,当时抽调永定区交通局黄胜福副局长,永定养护段杨明星副段长负责收费站的筹建和收费事宜。至此,大桥工程项目立项完成。
    三、奠基与工程指挥部的成立
    1993年2月28日,举行了大桥的奠基典礼。市区主要领导肖征龙、梅兴保、郭树人、杨次伟等参加。3月上旬,成立大桥工程修建指挥部。由杨次伟同志任指挥长,胡国祥同志任常务副指挥长,陈署生同志任副指挥长,由我任总工程师,指挥部设办公室、工程科、财务科、保卫科。同时,成立了以副市长谢凤龄为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
    指挥部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工程施工的开始。因为初步设计方案并未通过审批,设计深度也很不够,施工图设计还未着手进行。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桥位与接线的测绘和定线、桥位工程地质的勘探、桥位设计水位的确定,都必须重新审定才能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管理的归属问题,也待确定,开工前的三通.平及征地拆迁等准备工作都要从头开始。因此指挥部自3月份成立后,花了5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四、开工报告的批复
    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程序,省公路主管部门要求有省交通厅和省建委的批件,有自筹资金,有银行的贷款证明,有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有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情况汇报等材料,才能批复开工报告。
    在我3月份进入工程指挥部前,省公路局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由我负责大桥工程技术工作。当见到初步设计后,根据我1970年负责设计澧水大桥所掌握的资料,认为有必要进行较大的修改。我于2月25日赶到省公路局设计公司,提出提高桥面设计标高,增设引桥,山区河流上大型石拱桥不宜做石砌柱式墩等建议。得到省局唐生德局长的支持,并派总工涂天佑、科长汪开良等到现场指导。4月17日,指挥部对设计公司重新下了设计委托书。7月份完成初步设计修改文件。与此同时,与自治州设计院、四O五地质队等单位配合,重新安排桥位地形测量和定线,安排了桥位的工程地质勘探,为工程的征地拆迁提供了资料,为修改设计的墩台埋置深度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得到市水文站和区水电设计室的配合,对桥位设计洪水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可靠的确定。
    4月28日,我去省公路设计公司明确了修改初步设计的任务,5月7日,去省公路局和交通厅汇报,要求将鸬鹚湾大桥作为全省18桥18路的计划,列入省交通建设重点工程项目。
    施工队伍采取议标的方式,确定主桥以中间制动墩为界,东头三孔跨主河槽,由市路桥公司承建,西头三孔跨边滩包括制动墩,由区路桥公司承建,引桥及接线由市政公司承建。
    到7月上旬,大桥施工队伍的确定,初步设计的修改,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的实施或已完成,或正在紧张的进行。工商银行承贷手续及澧水大桥收费站都已理顺关系。根据前期工作的情况,指挥部于7月10日呈送开工报告。我于13日去省公路局汇报了情况。15日,唐生德局长同意办理开工报告批复,17日以省公路局文件方式批准大桥修建开工,设计公司技术负责人上官兴同志与我于19日在大桥工地现场进行设计交底和察看现场。按修改后的初步设计,增设了引桥,桥面设计标高提高1.5米,改石砌柱式桥墩为钢筋混凝土双柱式桥墩。
  7月21日,指挥部根据开工报告批复意见,开会部署了培训吊装队伍,三通一平扫尾,抓紧施工图设计,签订施工合同,委托市公路质监站为大桥质监单位等事宜,并决定开工日期为7月25日。
施工艰难
    一、开工受挫
    指挥部决定7月25日开工,实际承建主桥的市区两个路桥公司已按施工计划在当月中旬开始东西两岸主台的基坑施工。按常年的夏季,有一个短期的枯水季节,在两岸主台地基顶面高出常水位近2米,且基岩层深度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抢出两个主桥台,为引桥和两岸的按线施工创造条件,为一个冬天完成下部墩台结构和主拱圈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从决定开工的会议一散,便连降暴雨。到23日,澧水洪峰在桥位处超过160的标高,离大桥设计百年一遇的洪水位仅差40厘米,是建国以来的最大洪水,因此,7月25日开工便无法进行。事实雄辩证明修改初步设计,增加引桥和提高桥面设计标高,及补充开工前的一系列技术资料是必不可少的,是完全正确的。
    洪水过后,8至9月份的降雨一反常态,仍然连绵不断,使施工基本无法进行。两个主桥台基础几度被淹,仅几千立方的基础土方,在渗水量不大的情况下,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挖出来,到10月1日才安砌基础。
    根据历年的水文资料,10月份以后是进入桥梁施工的有利季节。为了抓住有利季节展开全面施工,市路桥公司于1O月7日开始架设施工便桥,12日全面完成了便桥,打开了主河槽桥墩全面施工的局面。10月25日,市路桥公司主河槽5号和6号墩开始围水,两个围堰完成后,在11月9日又开始涨小洪水,不但围堰被冲坏,11日,便桥也被冲毁。区路桥公司边滩上施工的2、3、4号桥墩场地全被淹没,施工受阻,带来更大的困难。直至11月28日,才将施工便桥重新修通,按施工组织设计,反常的气候延误了4个月的施工期。
    二、一个冬天基本完成主体工程
    作为全长386米,六孔净路48米、宽21米的石拱桥,其规模在国内外罕见,加上墩台下部结构受反常气候影响,真正的枯水季节到12月才开始。为了保证一个冬天完成大桥墩台和主拱,抢在明年雨季前拆拱架,保证安全渡汛,在便桥被冲的情况下,坚持了边滩3个桥墩的成孔施工,5号墩的围水成孔改筑岛小沉井方案穿透覆盖层。12月1日,边滩3个墩的成孔达到风化岩层。但按设计要求,柱式墩的嵌岩深度需5米以上,深的达7米才能保证桩基的承载能力。施工受大渗水的影响,进度仍然缓慢。
    第二次便桥的架通,墩台施工才真正进入高潮。12月5日,东头6号墩围水成功,开挖成孔顺利。5号小沉井也很快与基岩相接。12月下旬,5号和6号墩的成孔全部达到设计标高,同时开始钢筋混凝土柱式墩的浇筑。1月开始了拱支盔架的架设安装。
    1994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区路桥公司二号墩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开始紧张的墩柱钢筋混凝土施工。春节期间,整个工地没有放假一天,一切为了抢回洪水延误的工期,市区两级领导都亲临工地表示了慰问。从1994年1月开始,以50天的时间,完成5个桥墩钢筋混凝土的浇筑任务,并于2月底全面完成六孔拱盔支架的制作安装。建桥队伍高昂的士气战胜了寒冬,抢回了延误的工期。
    从1994年3月2日开始挽拱,到22日全部主拱圈砌筑完毕,3000立方米的石料砌体,真正施工时间,除去拱圈版肋施工间歇时间,只用半个月,这种速度在石拱桥的施工中,应该说是创纪录的。
    新一年的雨季即将来临,水位每天都有上升的迹象。3月30日开始拆拱架,一场扣人心弦的紧张作业又开始了。拆至4月2日,雨量大增,水位猛涨,市路桥公司主河槽三孔施工人员已难上架拆除,拆除的木材要用大量的船只在下游抢救打捞。第四孔在4月4日下午2点40分,由于施工人员冒险违章作业,拱架顺桥倾塌,造成2人重伤,7人轻伤的事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4月12日拱架拆完,按预期目标在春汛前完成了任务。
    为了使拱上建筑施工正常化和考虑人行悬挑预制件的施工,缆索吊装设备的架设超前完成。此后的5个月施工,完成了除人行道、钢纤维桥面混凝土和栏杆系统在外的主体工程,实现了市政府领导提出的10月1日通车的目标。
    三、轻型石拱桥学术交流会
    鸬鹚湾大桥作为轻型石拱桥的一个范例,受到公路桥梁同行的关注。湖南省公路学会邀请省内外同行专家于1994年10月10日在张家界施工现场举行学术交流活动,来自本省和四川、贵州、江西等省的同行专家80余人进行经验交流。
    轻型石拱桥是我省从70年代末开始革新创造的一种全新石拱桥。它在石拱桥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首先将主拱圈做成版肋型,代替传统的矩形断面,复拱横墙做成窄立墙,大大减轻了拱上结构的恒重;主拱线型做成悬索线,使主拱圈完成以后的恒载压力线与设计线型相吻合,便于裸拱的早期拆架,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度。由于上部构造的轻型化,相应对下部墩台的承载力和施工对拱架的承作力的要求,也有所降低。不但增加了施工的安全度,也降低了工程造价,还增强了拱桥外形的美感。
    鸬鹚湾大桥在上部轻型化的基础上,率先在大型石拱桥采用了双柱式桥墩,3米大悬挑人行道的采用,使石拱桥的造型与现代桥梁结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石砌主拱圈的潜在能力,为传统石拱桥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大桥建成
    1994年10月1日通车以后,一方面,由于指挥部的工作有所放松,加上在设计上存在边施工边修改,造成工程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洪水对工程的损失没有认真的确认,使施工单位,尤其是市路桥公司资金困难,在紧缩银根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又一时难以到位,桥面及人行道栏杆系统的施工质量和外形装修工程,都显得粗糙,给整个工程留下较大遗憾。
    在前期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较差的施工环境,或者是资金上的困难,都由于市区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建桥队伍的协同作战,使主体工程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成绩是显著的。在施工过程中,杨正午、刘夫生等省级领导亲临现场视察,市区领导肖征龙、李刚铤、郭树人、杨次伟等主要领导亲临现场督促,对克服困难,高速修建大桥,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95年3月25日,鸬鹚湾大桥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市区和省公路局的主要领导肖征龙、李刚铤、李家瑞等同志为大桥剪彩,并奖励了建桥有功人员。
    大桥的建成通车后,火车站前的广场和连接大桥至老城区的永定大道很快破土动工,从而拉开了张家界城市建设的新序幕。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