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民族

交际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1:41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五)交际
【七巧会】 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的月光下,以香糖瓜果供祭于庭,少女们在月光下用彩线穿针乞巧,假若一穿便进即以为得巧,是手艺大进的好兆头。
【姑娘会】 一般由族长或妇女头人组织,由同氏族的姑娘们参加的长期性会社组织。姑娘们各自将自己积攒的私房钱集资放贷或购置田产,俗称“姑娘田”,租种于人,收租累积存放,以备本族姑娘出嫁后,受别人欺负时,作论理打官司之用。
【老人会】 是由老人们组织的会社,其成员不计村寨、氏族,愿意者均可入会。老人们邀会集钱,存放积累,以备无依无靠的孤老去世时,作为丧葬费用。此会带有赈孤恤寡之慈善性质。此社会组织今已无存。
【耕牛会】 土家族地区民间互济性会社组织。“耕牛会”,一般由老人邀会集资,积累放债升值,以备村寨中缺耕牛者,在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时资助买耕牛,助其农耕。
【经互会】    则主要是为解决婚嫁喜事无钱筹办之难题而组织的,所有参会会员均在近几年有婚嫁之事者,一般为12户,集资聚股,半月拈阉一次,拈中者就将集资钱拿去,下半月又按原股集资,再拈中者同前,如此循环,直到所有会员均享受其利为止。这种互助解危性质的“会”,至今在有的土家族地区仍有存留。
【邀会】    旧时一种民间资助形式。贫困者急需钱财无力解决时,求村寨(或街坊)邻舍资助,邻居们纷纷垫出一定数额的款项,作出“邀会”的会金,以济急难。获助者在若干年内每年缴纳一定的会金,然后抽签,中签者则需偿还借金。邀会次数以困难者偿还能力而定。一年一次名赵公会,一年两次名硬召会,一年四次名四季会。每月一次名月朋会。
【三杯酒】 土家族民间社会交际习俗。旧时家中有客进屋,主人不给客人装烟斟茶,而是敬上三杯甜酒,俗称“进门三杯酒”。客人告辞离开,主人再敬酒三杯,谓之“上马三杯酒”,并要陪送客人一段路程。倘若客人不会喝酒,可用右手中指尖蘸杯中酒三次,向空中弹三次,以示谢领主人盛情。
【乡饮酒礼】 土家族地区明清以来的民间乡宴礼俗。一般就座入席前,请长辈先坐首席,余等方按等级就座;若为初见,主人先向在座诸位介绍后,方入席就座。主人宴客,多以腊肉为菜,席上不讲究品种多,而讲究份量多,一般以大碗盛酒、大块肉片上桌为主人之盛情。席间,均尊长者,晚辈多给长辈夹菜敬酒,若长者不会喝酒,说明后,亦不强喝。夹菜时,一般只夹自己面前的菜,若要夹稍远的菜,须说一声“得罪”。另外,夹菜时,不宜在莱碗中翻来翻去。土家人的乡饮酒宴,除了婚丧喜庆,逢年过节时举行外,家中小孩若能考上学(旧时如乡试上榜,县试有名等)均设酒宴客,以示亲友同喜。
【打老庚】 民间社会交际习俗。即两人同一年出生,且又友谊浓厚的同性青年结为兄弟或姐妹。一旦结为“老庚”后,两人互称“老庚”。其仪式亦十分简单。其中一方可在适当的场合首先提出,得到对方同意后,两人便在野外带上祭品,以茅草为香,插于两人中间.并相互跪拜三下,当着天地立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类的誓言,即成。仪式完毕后,两人要分别告诉自己的家人,得到家人许可(一般都会同意)后,两人便成了异姓兄弟或姐妹,逢年过节,相互拜访邀请,若家中有事,对方亦会鼎力相助。
【饮咂酒】 旧时为土司王待宾客的佳品。用高粱、小米、糯米等为原料,蒸煮,拌酒曲放入坛内密封,使之发酵三五日,即成,饮用时,用一根细竹管,插入坛中吸饮。席上诸客与主人轮流吸饮,吸完,再添开水,至味淡后,食其糟。旧志载:“呷(咂)酒,糟用高粱,夏月浸以山泉,置竹管饔中吸之,最能解渴,又称筒酒,土人喜饮之。…‘咂酒,俗以曲蘖和杂粮酿于坛中,久之成酒。饮时开坛添以沸汤,置竹管于其中日咂竿。先以一人吸咂竿日开坛,然后彼此轮吸。初吸时味甚浓厚,频添沸汤,则味亦渐淡。谏蜀中酿法也。土司酷好之。”
【拜见礼】 土家族地区的一种社交礼俗。土家族人走亲访友,无论男女老幼,均穿着整洁,有新装者定着新装前往,此为对主人的尊重,若为贺喜贺寿(生子、结婚、嫁女、建屋、祝寿),进门前,先放鞭炮以告知,主人则放鞭炮迎接。平常走动,无论长辈见晚辈或晚辈见长辈及平辈相见,均带上礼物,其礼不计轻重,表心而已。进门后,要先向长辈打招呼问好,长辈赐座,方能就座。若未婚女婿初见丈人,须进门后,磕头为礼。祝寿时,子女孙辈须磕头祝寿。旧时,豪门大户拜见,有送“禀帖”求见的习俗,先备“禀帖”一份,上书求见者姓名、职业、身份,进门前递交其家人送禀,经主人允许后,方可进屋。
【修桥补路】 土家族地区民间社会风俗。土家族人世居山区,道路崎岖,水系纵横,往往会一家或数家出资,修建简易桥梁、道路。若发现道路难走或桥梁损坏,他们会十分自觉地把路修好(或铺石子,或拓宽路面);把桥梁补好(或重铺桥面,或出资重新整修桥身)。土家人认为,“修桥补路”是做善事,积阴功,对自己的家庭、子孙后代都会有益处。且土家人修桥补路,一般偷偷在晚上进行,不让人知道,他们觉得只需天知地知,良心知就成。这种风俗,至今仍存。
【恨药】 土家族地区民间巫药习俗,流传于少数土家族山寨。恨药的成分至今不明,巫医将其制成粉末状,交给求药者,只需将少量药粉悄悄涂于人穿着的任何一个部分(一般需涂染二人),被涂者无论以前情感如何笃密,也会反目成仇,产生怨恨情绪。主要用于产生有悖伦常的亲密情感的青年男女,使之情感疏离,以维持正常人伦关系。
【送春牛】 士家族地区人民多在立春之日,由寨中一位知书达礼者印刷出“春牛图”分送给寨中各家各户。“春牛图”系用一张红纸,上书一年的主要农时节令,下部分印有一头水牛,以祝福人们五谷丰登,并有告诫人们不误农时之意。“送春牛”习俗来源于汉文化传播,早在周代时已有此俗流传。南宋陆游诗:“老夫一卧三山下,两见城门送土牛。”此“送土牛”即送春牛。古时,以泥塑土牛,到了清末改用纸扎春牛,亦有用纸印刷春牛图相送者。
【贺火坑】 又称“热火坑”。土家族地区一种恭贺乔迁之喜的习俗。当人们搬家迁居,一切都基本安定以后,其亲戚朋友就会前来祝贺主人乔迁之喜,一般所赠的礼物大多为匾,新居对联(用木板雕刻,红漆锱金),也有的农村以钱、粮为礼品相贺。贺时,多以鞭炮齐鸣,有的还敲锣打鼓,以示喜庆之意。主人家则需于大门外鸣放鞭炮,以示谢意。当天,主人要设酒宴以待宾客。一些至亲密友,还从自家火塘中用红布包一些火灰,送给主人,倒于新居的火坑内,以示将自家的财运、子孙的运气分一些给他。主人每接到这样的宾客,尤其兴奋异常,接待亦格外热情。
【破嘎喳】 土家语音译,意即“老师好”!是土家族男女老少见老师时的问候语。土家族人非常尊重老师及有文化知识的人,他们认为老师是“上神龛”的亲人(土家人神龛上贴有“天地国亲师位”的神牌,其中有老师的神位),无论老师有什么小过错,家长们首先维护的是老师的尊严。每逢年节,家长要派子弟请老师上门作客,若未请到,则须叫子弟给老师带去一份节日的祝福札(腊肉、鸡蛋、粑粑、豆腐等)。老师若生病了,家长或学生一定要带上红糖、鸡蛋前去慰问。老师家里若有什么事,家长或学生都会全力相助。他们认为老师不图名利,完全是为了自己子弟将来成才,是自己全家的恩人,故而尊师习俗至今仍存。
【惜字纸】 土家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他们心中,写有文字的纸有一种神圣的力量,纵然是一张废纸,只要上面写有文字,都不准乱扔。若发现地面上有字纸,土家人会用铁钳将其拾起,堆在一处用火焚之,以免被人无意中践踏。
【敬活菩萨】 家中的老人,土家人视之为“活菩萨”。土家人谚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意为父母生下后代,无论怎样都没有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子女们年纪多大,有父母在坐时,一律不许翘二郎腿,不许有不敬之言辞。平时吃饭,最先给父母盛饭,且盛饭时必须双手接碗,双手送饭,父母开始吃时,全家人才能吃。土家人最忌讳的就是“骂娘”,若是谁骂了自己的娘,便与之结下深仇,纵使最好的朋友,倘若触犯了这一禁忌,亦会以仇敌视之。逢年过节,先给父母碗中不断敬菜,若父母生病,子女们日夜守护,须臾不离,倘若谁家有忤逆父母之事,寨中人等会群起而责之,并视之为邪恶,人人鄙之。
【路见礼】 无论长幼男女,土家族人相见于道路,晚辈、年幼者当首先向对方打招呼,以尊称称之,并加以问候:“您忙啊!”“您早啊!”长者多点头,亦随之问讯。对面相遇时,晚辈、年幼者要站立于路旁,请长辈们先过,然后再前行。旧时亦有作揖、鞠躬之礼俗,今则简化。若平辈相见,则以先打招呼为礼,以先让路为礼。同路前行,长辈走在前,晚辈走在后。若遇陌生人问路,则需停下手中的活,热情地为其指点路线,或说一句:吸袋烟再走。若陌生人所走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家,土家人会为之领路,并大声道报:××,你们家来客了。此俗今存。
【寄拜】 即“认干爹干妈”。土家人无论自己生下的是男是女,都喜欢让其寄拜给别人,俗称“打干亲家”,其寄拜的年龄一般在小孩12岁以前。寄拜前,小孩父母要首先提出,若对方同意方可寄拜。寄拜时,小孩父母要带上小孩到其“干爹干妈”家去,见了干爹干妈要呼唤一声,并且要磕头,还要带上十分丰盛的礼品前往(一般为腊肉猪腿、新布鞋两双及其它礼品),作干爹干妈的则要给小孩取一个姓名(与干爹同姓,并按其宗族的字辈取名),赠给小孩一套碗筷,一套衣服,表示分给小孩一份自己的“衣禄”。至此以后,两家大人便成了兄弟姐妹,小孩亦如此,并且干爹家的小孩及干爹干妈以至同族人只呼其本族的名字,不再以其原有的姓名呼之。
【土家草标】 土家族地区民间规约习俗,土家族草标多具有提示的意义,在不同地方结草标,其含义不同。如在交岔路口的草标,表示此路已有人前行,你可以放心地走。在山神庙前或庙中丢一个草标,表示对山神土地的敬意,并有祈求山神土地保佑自己一路平安或保佑自己一天安全之意。在幽深的峡谷中,草标提示你此地毒蛇多,要当心。在树枝上的草标,表明此树不准砍伐,或表示此地为封山地段。在进入庄稼地路口的草标,说明庄稼尚未收获,表示此物有主,不要乱动。在田边放水口挽有草标,表明正蓄田水,不要堵塞。在距雷蜂窝不远处有草标,则表示有人已先发现,不要轻易动它等等。
【封山草标】 土家族地区民间规约习俗。土家族人认为,村寨的兴衰与四周森林的盛败密切相关,故其村寨四周的山多为“禁山”,即禁止砍伐的山。封山时,全寨百姓要公推一人为“头人”,负责制定封山之规约,再经大家认可后,即为生效。有的地方还以“吃血酒盟誓”的方法来表示遵守规约的决心。一般村寨的封山规约中决定的封山地区,均立有禁牌,牌上标明其四周的边界,并在周围的树上扎一草标,俗称“封山草标”。其制作十分简便,即攫一把茅草,于草梢部挽上一白纸旗标。凡见山上树林中悬有草标,人们均不得在此山伐木烧炭,否则要给予重罚。封山期限不等,有的为永久性的,有的则二三十年。凡属封山地段内,自挂上草标之日起,便公推一二名专门的看山员看管,所定款约一般为:禁止放牧牛羊,禁止捡拾柴禾、砍伐林木,禁止烧炭烧灰,禁止放火烧山等等。无论任何人,均不得违犯,违者,当按封山禁约中的条款给予处罚。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上一篇:居住
下一篇:渔猎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