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张家界

回忆我市邮电通信建设的艰难岁月(一)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9:23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回忆我市邮电通信建设的艰难岁月
王家清
  1988年7月8日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日子,省局决定调我来张家界市(原大庸市),先是负责邮电公寓的建设,当年12月底指定我负责地级市邮电局的筹建工作。当时的筹备工作,是在原县级市邮电局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上级安排,由我任筹备组组长,杨永标、贺平凡任副组长;1990年4月,市邮电局正式成立,我任局长,龙建业、刘建湘任副局长。
  筹建之初困难很多,两区两县刚从湘西自治州、常德市划过来,除桑植慈利两个县局有点基础产业外,其余局特别是市局都得从“零”开始。当时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易声贵来张家界主持办理移交时,别有风趣地说:“老王,老帐算不清,干脆一刀切,不算了。”这一刀就把张家界市邮电企业切成了一张白纸。全市的固定资产当时不足800万元,能提取的折旧费更是微乎其微;两县市话交换容量总共不到1000门,均为清一色的磁石电话(俗称摇把子),业务收入不足200万元。面临着无资金、无设备、无人才技术等一系列困难,我们一班人日夜操劳,梦绕魂牵的想着怎么走出困境,发展邮电企业,为张家界市的腾飞发展作出贡献?小平同志讲过“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深切感到,加快事业发展是改革开放时代赋予的重任,从而坚定了一班人“从奋斗中求生存,从发展中求繁荣”的决心和信心,开拓了我们艰苦创业的思路。
一、实现电信通讯历史性跨越的日日夜夜
    1988年底以前,全市的电信通讯传输靠明线载波,交换设备仅市局有6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两区两县范围内全是磁石交换机(即人工交换),总容量仅为800门(其中慈利500门,桑植300门,武陵源区所在地还是一个仅有8人的农村小支局,电话20来部)o张家界景区作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但邮电支局才有几个职工、10多部电话,靠邮电招待所得来一点微薄收入养家糊口。天子山虽是武陵源区最佳景区之一,但因开发较迟,当时还是一片“聋区”,没有电话,也不通邮路。可见,我们这个已经开发达6年之久的人称风景明珠的旅游胜地,电信通信落后到了什么程度,与改革开放和旅游新形势是多么的不相适应。
    各区县领导很着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也感到头痛。一次,市委书记赵杰兵、市长肖征龙两位领导把我叫过去,深情地说:“落后的邮电建设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市的开放开发;改变通信现状,实为迫在眉睫;一定要下最大力气,尽快办好这件事。”我汇报了我们的创业思路,向领导提出建议和要求,领导当即拍板,确定组建通信建设领导小组,由肖征龙同志亲自挂帅,杨守彩同志(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每一个工程都有一二名副市长亲自参战督阵,一场改变邮电通信落后面貌的过硬战斗很快打响了。
    首先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就是市局必须尽快缓解新组建机构装电话难的问题。1989年春,我局采取突击行动,领导、职工一起动手,设备我们自己找,器材我们自己卸车搬运,机器自己组织安装,艰苦奋斗两个月,两次扩容1400门(先扩400门后,在省局电信处处长徐炳泉同志帮助下,从广东省农话处购进1000门HJ921型机),初步缓解了单位装机难的问题。同年4月,又安装了YDD16长途半自动拨号设备。但由于当时全局只有三条长途电路,进口占两条,出口只有一条,忙得不可开交,曾引起用户强烈反应,都说“自动难自动,几天接不通”。这一情况反映到市里后,领导又指示我们要尽快向省里汇报,争取解决电路严重不够用的问题。经我局几位领导及相关部门多次向省局领导吴康亚及电信处同志请示汇报,省局同意给我们增调了20多条电路,进一步解决了当时之急需。
    虽然增加了20多条电路,但电话业务量猛增,仍然显得十分繁忙。市直各单位仍然反映,电话打不出去;省直各单位反映,张家界电话打不进来。所以,在1989年下半年至1990年上半年,我们一班人开始酝酿着电信通信建设上的新思路。大家一致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通信制约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就要建设程控电话。我们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方案,向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作了汇报,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鼓励我们团结奋斗尽早实现。于是,我们就着手实施这一新的方案:市局、区县局都分两步走,县局先由磁石改自动(因从香港撤来的步进制自动交换设备不要钱,只需要一点运费)。省局计划处处长宋朝华推荐的邮电部第十科研所研制的DS30万门程控(因为国家已拨科研费200万元,我们只要拿250万元,他们负责将设备运来安装调测开通),并请求省局于1991年9月底架通常德至张家界的480路应急微波电路。1990年9月30日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也是邮电职工喜庆的日子,这一天,高7层、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的程控电信大楼破土动工了,中建五局三公司白光清同志为土建工程队的总负责。按设计规定,这一工程需要3年才能完成,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根据第一届国际森林保护节的既定时间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非在1991年的10月完成不可,并要把通信设备安装好,投入使用,确保森林节的顺利进行,当时困难是非常大的。我和一班人只想:“困难是人克服的,奇迹是人创造的。”只要有克服困难的充分精神准备,有省、市领导的全力支持,有全体职工的拼搏奋斗,再艰巨的任务也是可以完成的,于是默默立下背水一战、决不退却的誓言。于是我们提出了“苦战三年摆脱困境,再战两年形成格局”的战斗口号,制订出“团结务实,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以鼓舞职工群众的创业意志。
    为确保实现奋斗目标,经市委、政府和省局领导研究,调整充实了通信建设领导小组,陈正银(副市长)任组长、吴康亚(省局分管电信的副局长)、施则隆(科研十所分管程控的副所长)和我为副组长,我就负责工地施工的总协调。当时,土建、交换机、微波安装等共涉及到4个部属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吃、住、工作,简直是挤得一塌糊涂。比如土建主体才上四楼,一、二楼的机房就得进设备安装,真是忙得不可开交。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把局里的日常行政业务工作分工,由龙建业、刘建湘两位副局长负责;而我和朱永贵、黄大业等几位同志,吃住基本都在工地上。苦,实在是苦;累,也真正的累。同志们人瘦了,眼红了,可没有一个对我叫一声苦和累、喊一声工作有困难,我真受感动!这苦这累,关系到国际森保节的成功举办.国际玩笑是绝对开不得的。省局吴康亚副局长几乎每天晚上9点钟都要给我打一次电话询问工程进展情况,施则隆副所长基本上在大庸工程——西安科研所研制室两头奔波,并在机房亲自督阵。所有工程技术施工人员在酷暑盛夏、蚊虫叮咬的恶劣环境下日夜奋战,市政府肖市长等主要领导随时听取情况汇报,并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督促指导,当机立断解决一些关键问题。由于市领导、省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参战人员的拼搏奉献,省局局长助理徐元魁所带领的一班精干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协助,张家界市的程控电话于1991年10月4日晚一次割接成功,480路数字应急微波也同时开通投入使用。
    一年跨越三年,张家界市人民实现了程控梦,确保了1991年11月8日首届国际森保节的胜利举办,并获得了省市领导及参节客人、新闻记者的好评。11月7日晚,我和省局吴康亚副局长去琵琶溪宾馆征询副省长陈彬藩同志的指示意见时,他很激动地紧紧握着我们两人的手,深情地说:“真感谢邮电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你们为森保节的顺利举办作出了重大贡献,你们辛苦了!”并当即向我们介绍了在身旁的彭立珊先生。彭先生也很激动地说:“因为有了你们的努力,开通了程控电话,我才敢上这优美的风景区来观赏。”与此同时,各区县局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张家界市的电信通讯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市话交换自动化,电路传输数字化。
    1992年在全省“165”工程推动下,全市电讯通讯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大力发展阶段。所谓“165”工程,就是在全省用3~5年时间,实现电话100万门、无线寻呼60万户、移动电话5万户(我市具体实施的是“288工程”)。在1992年以后的5年时间里,主要抓程控电话的改制,大通路传输数字化建设,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的机站建设。通过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和全系统职工的艰苦奋战,我们将市局原邮电部西安十所研制的试制品DS30程控电话,改制扩容为德国西门子的EWSD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换设备2.2万门;区县局也都将史端乔的自动电话改制为EWSD共计5.5万门;在传输上建成东边进的和西边出的两条1920路光缆及1920路数字微波,市直区县均建成了480路光缆和480路微波电路;大哥大也由模拟型(900兆)进入GSM的数字型。现有模拟型机站9个、手机3942部、数字机站17个、手机10556部、寻呼站12个、BP机3万多部。同时还开通了可视会议电话、真迹传真、图像信息等工程,1996年5月胜利完成了“165”工程下达的各项指标。张家界的电讯通讯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多手段、大通路、程控化、数字化、立体化的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全市的电信通信建设工程在全省“718”工程的规范下,正朝着更加广泛的地域——农村发展。现已建成电话乡镇47个、电话村112个,电话普及率已由1989年0. 2010上升到5.79%,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已达到19.66 010。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