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张家界

2009——知我张家界、爱我张家界,齐心协力打好“张家界牌”(二)

更新时间:2018-03-19 12:08:08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3.张家界的文化自成一格——澄清“张家界没有文化”的糊涂认识(上)
  以我对本土文化的大致梳理,窃以为至少有五大类型很具特色。
  (1)“三墓三子”。  “三墓”指葬于永定城郊崇山的罐兜墓、永定城郊大庸坪的赧王墓、武陵源景区水绕四门处的张良墓;“三子”指赤松子、鬼谷子、屈子。上古时候这六位名人,给张家界的文化带来了深远影响。
  罐兜墓在崇山。前面已经说到,罐兜是4200多年前尧舜时候的大臣,被舜帝放逐到这里,死后就葬在这里。隋朝时建有罐兜庙。这位罐兜老大人可以算是开本境逐臣文化先河的人物。
  周赧王是公元前314年即位的东周最后一位君王,主流说法是死后迁葬庸人聚居的大庸坪。至今当地人仍称赧王墓为“赧王山”。赧王墓与崇山的罐兜墓刚好遥遥相对。方志载有唐代大诗人王维留下的诗句:“却怜孤墓近罐兜”。
  张良是西汉开国元勋。《史记>载,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清道光《永定县志》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青岩山即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其间有松子岗、黄石寨,相传赤松子、黄石公在此隐居得名。当地老人中尚有背得张良诗作的。张良可以算是开本境隐逸文化先河的人物。
  赤松子是神农时候的雨师,相传在今天门山辟谷养生,修炼长生不老之道,今存丹灶峰、赤松山、赤松坪、赤松村、赤松桥、赤松亭等遗迹。明万历《慈利县志》载:“赤松山……昔赤松子尝辟谷于此,上下数十里,号赤松村。里人祀其神,日赤松大王。”因此赤松子是本境养生文化的鼻祖。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人,是创立纵横捭阖之术的大谋略家,天门山西北部悬崖上有鬼谷洞,清道光《永定县志》载:“相传鬼谷子居此学易,今石壁上有甲子篆文。”今有探险者于中发现石桌、石凳、石床、石灶,并拍下酷似鬼谷子面壁修炼的显影图像。因此鬼谷子是本境有名有姓的神秘文化始祖。
  屈子即屈原,这位中国诗歌之父、世界文化名人,在《九歌》中赞美“澧兰”,在《离骚》中吟咏“茹蕙”,“茹”即茹水,澧水上游的一条支流,郦道元的《水经注》里头就写过“茹水注澧”的话。吟咏兰心蕙质之“澧兰”、“茹蕙”的屈原,无疑是最早给市域留下文人文学的人了。
  (2)八百年土司文化和四百年卫所文化。我在陪客人上山的时候,说我们这地方曾经有过将近八百年历史的土司时期,客人无不一脸的惊诧。因为一讲土司,就想到西藏啊、云南啊那些边远地区,很神秘很遥远的感觉。其实,地处中华腹地的武陵山区,山高水恶路险,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鞭长莫及,所以自然而然成了土司地区。始于唐宋羁縻州县制度而成熟于元明清的土司制度,通俗地说,就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民族自治”。本境先后计有柿溪(后一分为三:上峒司、中峒司、下峒司)、桑植、麻寮、靖安、山羊、茅冈、慈利、八番顺元等大大小小土司辖地。宋开宝四年(971年)被授予柿溪宣抚使的土官向克武,是本境最早的土司王。土司兴衰八百年,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其中非常光辉的一页,就是本境各土司一次次奉命率土兵或协助平定国内叛乱,或出国征讨,或赴东南沿海抗倭,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而屡立战功。
  600多年前,明王朝在全国推行以卫所为主体的军事制度。本境设有永定、九溪二卫。卫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千户所相当于现在的县级武装部,永定卫领有六个干户所,九溪卫领有九个干户所,两个卫的驻军合计10500人。本境两区两县其时都属慈利县管辖,一个县设置两个卫,当时这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情形。以派遣大量官兵来此军屯为标志的卫所制度,始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止于雍正三年(1725年),在这块土地上延续了将近400年,为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发展当地经济(开垦农田,兴建城镇等),产生了积极作用,给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口格局和生活习俗带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3)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文化。截至2008年底,张家界市共有土家族、白族和苗族等18个少数民族,土家族占全市总人口的63. 36%,是本市主体民族,也是世居民族。土家族聚居的张家界,古往今来是各种文化的交汇之地。濮潦文化的遗承,庸文化、巴文化、乌蛮文化的融会,楚文化的渗透,汉文化的濡染,构成了土家族文化的多元激荡,在民族融合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音乐家谭盾,对我市土家族民间艺术情有独钟,凭着其国际眼光,数度邀请我市民间艺人出国演出,表演的就是打镏子、吹木叶、咚咚喹、傩戏、民歌这些“土特产”。一次次验证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真理。
  我市民族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以原生态的桑植民歌和王家坪土家吊脚楼风情带为例:桑植民歌能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不是偶然的。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桑植民歌手就数次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民族民间文艺会演、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并灌制了多首桑植民歌唱片;十年动乱一结束,1978年湖南首次举办全省民间歌谣现场会,地点就选在桑植;前几年又获“全国民歌之乡”称号;湖南上百个县,桑植是全省公认的民歌“大哥大”。2002年,湘籍歌唱家宋祖英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举办个人演唱会时,演唱了我们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很使我们张家界人为之自豪。还有多首闻名全国的歌曲,都是受桑植民歌启发影响,在吸纳桑植民歌元素的基础上创作成功的。比如电影《怒潮》中的插曲《送别》,就是受《四季花儿开》的影响;《挑担茶叶上北京>就是受《桑木扁担软溜溜》的影响;《庭鱼米乡》就是受《白鹤起翅腿腿儿长》的影响;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演唱的三棒鼓,就是受我们这里三棒鼓曲调的影响。
  至于王家坪土家吊脚楼风情带,则是我们张家界市不可多得和不可再生的原生态民族风情资源地。那一带山水本来就很美,画山绣水之间偏偏还有大片大片新老吊脚楼,以及十分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除了建筑文化有特色,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织绣文化、丧葬文化、巫傩文化、歌咏文化都很有底蕴。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这一带出了个刘三姐式的民间歌手叫张桃妹,凡是她开歌场的地方居然都开起了墟场;村民们把扯好的秧苗丢到水田里只等插了,可为了听她唱歌,秧丢在田里一两天没人管,看看影响有多大!我第一次去王家坪一户农民家,主人正在秧田里插田,起身就用唱歌来表示欢迎;吃完饭告别时,他又用歌声为我们送行。我在王家坪观看过当地群众表演“薅草锣鼓”、演唱太平歌,见识了民间女歌手龚桂妹与一群男歌手赛歌较劲的场景。所以,我们如果把中心城区的城市旅游之“核”打造好了,同时又把桑植民歌和王家坪土家吊脚楼民居风情带这样的原生态文化品牌保护和开发好了,那么山上有自然风光看,城里提供休闲娱乐,乡下有民俗风情,我们的品种就齐全了。游客也就不必舍近求远,非要跑到人家那里去看古城、看少数民族村寨了。
  (4)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割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我市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湘鄂川黔边区省府所在地,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前身为红二、六军团)的策源地,是红二、六军团的长征出发地。以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在这里创造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与传奇,是一座红色文化的富矿。光贺龙一个人,就有多少故事和传奇啊!红二方面军题材多得不得了,够你去挖掘够你去开发。比如我创作的《贺龙家族七十二寡妇》,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红色风暴与白色恐怖交织的年代里,洪家关人民在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中所做的巨大贡献,和付出的巨大代价。
  (5)以砂岩峰林地貌为突出标志的生态文化。以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为突出标志的地质奇迹,以及天门山天门黄龙洞宝峰湖、茅岩河大峡谷等的地质价值和美学价值,通过列为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和中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获得了权威认定。其中,张家界砂岩大峰林、天门和“恐龙之父”芙蓉龙化石,是张家界贡献给人类的三处堪称孤本的地球纪念物。“亚热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八大公山,1986年由国务院确定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联合国将其列入“人与生物圈”首批成员,以及中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则将其列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我市3个国家森林公园中,有一个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我市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珙桐群落,我国最大的天然武陵松群落,我国目前数量最多的黑熊群落,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珙桐王”和“杜仲王”,我国最大的黄柏基地和杜仲基地。我市森林覆盖率连续20年居全省之首,空气质量居全省6个重点环保城市之首。加上江垭平湖等多处湖泊,九天等多处溶澧水、溇水等多处漂流,江垭、万福等多处温泉,一并彰显出我市至为丰富的地质文化和山水生态文化。
  4.张家界的文化精神特征突出——澄清张家界没有文化的糊涂认识(下)。
  漫漫历史长河中,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张家界人在其秉承“勤劳勇敢、热情谦和、诚信好礼、见义勇为、崇尚知识、追求和谐”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形成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窃以为其文化精神特征最为突出的是如下五个方面:
  (1)要吃辣椒不怕辣——劲勇刚毅的奋斗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场上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来自湘西北的战士,个子普遍不高,却长了双飞毛腿,攀石附蔓、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每到抢占高地时一个个如同赶仗的、射出的箭,特别能打仗。这当然与生长环境有关。千山万壑的武陵山区,水急坡陡,路远林深,兼以毒蛇猛兽、匪患兵灾,生存环境十分艰辛。因而世世代代居住在张家界的土家族、白族、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品性,也孕育出了刚勇坚毅和崇尚血性的地域性格。相传从前男婴一生下地,做父亲的即按习俗称回一砣与体重同样重量的毛铁,泡进药水里,三个月后,父亲就开始用竹片蘸药水给孩婴烫脚;孩童从学走路起,不穿鞋,走刺蓬,一直练到脚板如铁。
  无论是原始部落的穴居时代,还是含辛茹苦的迁徙岁月,本境先民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令万世景仰。一部叫《鸺巴鸺玛》的苗族史诗,详细描写了4200多年前罐兜部落不断迁徙的漫漫苦旅。或是因为部落间的战争,或是因为人口的膨胀,或是因为朝廷的征剿,他们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由庭湖之北到庭湖之南,在长沙常德一带住了一段日子后,罐兜部落的人马沿澧水而上,分成七路迁到今张家界市郊的崇山,并把崇山建设成了自己有史以来的第二个乐园。在官军攻打下被迫撤离崇山时,除一部分融入本境土著,大部分则迁往沅水流域的泸溪,之后再散落湘西及广袤的西南地区。
  土家族史诗《摆手歌》,同样记载溯流而上的土家先民们,一路寻找新的安身之地的历程。定居湘西北后,他们为创建自己的家园含辛茹苦,百折不挠。桑植白方矣‘‘游神”时,有一段‘‘拜祖敬本主”的唱词:“一拜祖先来路远,二拜祖先劳百端,三拜祖先创业苦,四拜祖先荣耀显。”白族始祖当初在其落脚点,各选择一处岩石做上标记,故有‘‘谷家錾字岩,王家覆锅岩,钟家狮子岩,熊家鱼儿岩,刘家当门岩”之说。王姓后人在覆锅岩的大石板上修了座小庙,庙门石柱上的楹联就记载了祖先起西南,寄江西,溯长江,渡庭,漫津澧,落慈邑,竖草标,辟阡陌,业创千秋的历程。
  同时为了民族的生存,以土家族为主的本土各族人民在一次次抗争中,孕育出了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东汉时本土先后发生了13次农民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精夫相单程大寇郡县”。相单程是桑植县廖家村人,他率领土民先后大败奉旨征剿的官军;连赫赫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也是壮志未酬而马革裹尸,最终以议和的方式才了结这场震惊朝野的战事。清朝末年(1854),桑植数干土民暴动兵败,暴动头领贺廷璧等30余人被押往城外河滩上问斩。贺廷璧嗔目高呼:“老子死便死,头不能落地!”话刚落音,贺廷璧之妻刘氏从人群中冲出,疾步跪向浩气冲天的丈夫跟前,神情庄重地扯开衣襟。贺廷璧见状仰天大笑,将头颅向妻子伸出。刽子手手起刀落,刘氏将衣襟凌空接住丈夫的头颅,然后头也不回,奔洪家关而去。据此编成的汉戏《刘氏兜头》,每每演到紧要处,台下一片欷献。
  这位贺廷璧,就是贺龙元帅曾祖父的亲兄弟。贺龙家族的另一位女子——贺龙的堂嫂子张幺姑,同样演绎了一出舍身跳崖的英雄壮剧。1929年的一天,带着部队四处游击的贺龙,将几名红军伤病员托付给住在娘家的堂嫂子张幺妹。张幺妹连夜将几位红军伤病员送往村后大山的一个山,然后每天悄悄送米送菜送柴送药。不料村里有人告了密,一天清早,张幺妹引着小儿子走在山路上,猛然发现挨户团的人老远老远跟上来了。她立马岔上另外一条路猛跑起来,小儿子便边喊妈妈边跟在后头追。张幺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绝对不能把敌人往山方向引。这是一条通往绝崖的路。张幺妹见挨户团快赶到时,先是将小儿子往悬崖下一丢,然后自己纵身跳下悬崖。
  从1928年到1935年长达八年的红色割据中,张家界地区有数万人加入到贺龙领导的红军队伍中,其中牺牲者上万人,永定的几千名红军将士,活下来的只有几百人。那首有名的红军歌谣:“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刀子搁在脖颈上,脑袋掉哒碗大个疤!”非常真实地反映张家界人劲勇刚毅的英雄气概。
  (2)留取丹心照汗青——忠耿报国的奉献精神。纵观本土历史,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始终涌动着忠君报国的热血。为靖国难,为国土的完整、民族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不管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用自己的忠诚和鲜血,铸造着精忠报国的辉煌业绩。清代道光年间,一位姓彭的永定人,往张家界金鞭岩对面的石壁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忠”字,其弟彭水运在《青崖壁忠记》一文中形容为“灿若白雪”。此举表达了本土人士忠君报国的一种朴素情怀。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柿溪宣抚司共袭14世,有4位土司奉旨调征;桑植宣慰司共袭22世,有11位土司奉旨调征;麻寮宣抚司共袭17世,有4位土司奉旨调征;山羊安抚司共袭13世,有5位±司奉旨调征,等等。无论是奉旨平息国内叛乱与动乱,还是奉旨抵抗外侮,都是慨当以慷,屡建奇功。说明历史上忠于中央政权是本土的主流。而且尤为难得的是,随时听从朝廷召唤的本土各土司,在抵御外寇或平息内乱的战事中,自带军粮,自备武装,既不花费国家军饷,也不用国家的武器装备。明嘉靖年间,各土司都接到朝廷命令,为了不误军机,于是相约提前一天过年,吃完年饭,桑植司、上峒司、中峒司、下峒司的土兵于桑植司城两河口集结,大年三十,队伍到达九溪,与麻寮司、容美司的土兵会合,万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开赴苏淞。茅岗土司覃尧之、覃承坤父子双双出征。麻寮土司唐仁先后调征浙江海寇和杭州海贼,立下奇功,皇帝命建忠臣祠以示褒奖,并赐“海上知名”匾额。明朝大臣王守仁为战死的土家族士兵撰写祭文时,慨叹其“三年之间,两次调发”,由衷表彰他们为国捐躯,重如泰山!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总兵郭宏升(永定籍人)防守镇海,击退英军多次进攻,直至病死军中;总兵席大成(永定人),先后奉命征讨过入侵的俄军、英军和法军,身负重伤仍不下战场。几位张家界籍的清军将领镇守台湾,先后从家乡招募了数千丁勇,与宝岛同生死共荣辱。永定籍的刘明灯、王正道,曾先后任台湾总兵,后者战死于1894年的甲午海战。慈利籍的孙开华更是一门英烈:光绪十年(1884年),孙开华身为提督,率部与入侵法舰激战,歼敌2000多名,开创打败西方海军的赫赫战绩;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占领台湾,孙开华长子孙道元继承先父遗志,组织义军作殊死决战,杀身成仁;孙道元之妻张秀容为继续丈夫未竞之业,招募敢死队开展游击战,因内奸出卖而舍生取义。截至2009年,湖南省的涉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共只有两处,两处都在我们张家界,一处是孙开华故居,一处是刘明灯墓园石雕群。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当时13万人口的大庸县,就有上万名热血儿女奔赴战场。1932年,永定籍营长张国勋率领一个营驻守长城要塞,与日寇激战三昼夜后,只剩下20余人;在炸弹炸断右臂的情况下仍组织冲锋,激战中壮烈牺牲。桑植籍营长王子隆、桑植籍营长陈士伯、永定籍少将副师长覃子斌,都是在率部与敌激战中数度受伤而壮烈殉国的。1947年,当地政府将王子隆牺牲之地胡家桥命名为“子隆乡”,将陈士伯牺牲之地马桥乡更名为“士伯乡”。
  贺龙元帅是张家界人忠肝义胆、侠骨柔肠这…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的典型代表。他是在个人事业如曰中天的时候,听从共产党指挥发动南昌起义的;他是在革命处于最低潮、共产党最背时的时候,毅然决然加入共产党的;他是在只剩下几条枪的情况下,脱掉皮鞋穿草鞋,回到家乡重新拉队伍搞红色割据的。积极推行王明路线的中央代表夏曦,大抓AB团,滥杀无辜,甚至几次都动心思要对贺龙下手了。以贺龙在军队中的崇高威望,要处置夏曦易如反掌,但他一直以大局为重,因为夏曦是中央派来的,代表的不是他个人。1934年,他奉命牵制20多万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中央红军北上。1936年他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与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关键时刻旗帜鲜明地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逃跑主义。到达陕北后,他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在三大红军主力中人数最多,他主动把部队交给中央,愉快接受中央的工作安排。凡此种种,都表明他的大忠大义。贺帅生前对精忠报国的岳飞极为推崇,1926年他率师北伐,刚好就是岳家军当年抗击金兵的路线,建国后他的床头一直放着一本《说岳全传》,看到动情处就忍不住抹眼泪。“文革”期间,他身陷囹圄横遭迫害,却一直替国家的命运担忧,在给儿女们写信时总是告诫他们: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毛泽东曾经评价贺龙三条:一是忠于党忠于人民,二是对敌斗争狠,三是能联系群众。其中第一条就是“忠”!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