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文化
体育(三)
![]() 【倒挂金钩】 每当劳动之余、新年佳节、婚娶或民族传统节日,不但要对歌跳摆手舞,而且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的体育比赛,倒挂金钩就是其中一项,据土家古歌传说,很久以前,土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惹帕,她爱上了一位名叫龙望的小伙子,“活阎王”土司王为了霸占惹帕,便在土家人过年的前一天叫家丁在60多米宽的酉水河上横拉一条绳子,要龙望用脚倒挂在绳子上过河,否则就不能成全龙望与惹帕的婚事。谁知龙望不但能倒挂在绳子上一步一步朝前走,而且边走还边表演各种武术动作。在只剩下最后5米的时候,狠心的土司王命家丁将绳砍断,龙望掉进滚滚奔腾的酉水河,惹帕悲痛万分,便纵身一跃,也被滔滔的酉水卷去。土家人为了纪念这对自由恋爱的情人,便把倒挂金钩作为传统节日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并沿袭至今。倒挂金钩分大挂(用膝关节挂)小挂(用脚背挂)两种,比赛和表演的形式有单人、双人和多人3种。比赛那天,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土家男女老少,手提陈年老酒,肩背糯米粑粑、团馓从四面八方赶到赛场观看。队员是从各村挑选出的身强力壮、勇敢、技高的小伙子。比赛开始,几十名勇士跑步进场,将膝弯或脚背倒挂在葛藤上,绳下堆着炭火和大方石,表演者用手表演挖土、种包谷、插秧、薅草、打谷子、砍柴、收桐茶、打粑粑、接亲嫁女,以及海底捞针、双龙抢宝、双凤朝阳、青龙探爪、出爪亮翅、张弩待射、持叉围猎、持棒赶虎、关公抢袍、老鼠翻车、骑马推车等动作姿势。接着在绳上进行抬石比赛,看谁抬得最多、最重。比赛进入高潮时,鸟铳声、吆喝声、欢笑声汇成了欢腾的海洋。比赛结束后,人们在胜利者胸前挂上一匹彩绸,举酒祝贺,并奖给刀、棍、枪或其他物品。【粑粑大扁担长】 土家族老人逗少儿的民间传统游戏。游戏开始,老人说:“粑粑这么大。”同时两手的大拇指与食指组成一个圆,少儿也跟着说和比划;老人说:“扁担这么长。”同时两手五指并拢伸直,指头相对组成一个“一”字,少儿亦跟着说和比划;老人说:“看者容易做者难。”同时一手握拳另一手五指伸直指向握拳手,每念一字,握拳与伸直手相互交换一次。在基本熟练此练习后,在说“看者容易做者难”时的比划动作中,手往哪个拳头指,嘴往哪边歪。嘴会随手指的方向歪后,还可以增加闭上一只眼。这是训练少儿不对称活动的有效方法。【掷鸡毛】 民间体育游戏。掷鸡毛即掷鸡毛球,这种鸡毛球不用脚踢,也不用手来拍打,而是进行掷远比赛。可以男女互相比,也可以男女混合分队比赛,掷得远者为优胜,得到奖励。此项活动多在年节或闲时进行,也是少年儿童常开展的活动游戏,可发展臂力和爆发力。有的还进行掷准比赛,即在投掷者前面画一个小圆圈在地上,投进圈和距圆心近者为优胜。鸡毛球是将数根鸡毛尾羽用小皮条缠住而制成,后来毽球用3~5根鸡翅膀毛插在一小指头粗细长约3厘米的竹筒里固定而成。打球者手持一块木板(键板)来回击球。以打不着球者为输。可双人打、多人打、男女混合打,输者要给以被摸耳朵的处罚。打毽子既是锻炼眼疾手快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所谓毽如流星眼似电,要求运动员首先要作到眼疾,然后才能快速打毽,同时也是一种求偶的社交形式。【偷营】 又叫“摸营”,是土家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之一,多是两队人数基本相等各自安营扎寨后互相偷袭对方指挥部的一种活动。活动开始前,两队各选出一人作指挥官,并选定某棵树或某根高木桩作为指挥部。由指挥官统一布置守营和偷营的人员,并在指挥部一侧3~5米的地方划一个1米宽2米长的长方形俘虏所。最后将指挥官、指挥部和俘虏所都告诉对方,并由对方指挥官在两个指挥所中央划一条分界线,“偷营”活动就可以开始了。偷营规则及胜负的判定:1.指挥部被对方偷营人员用手触及为输。2.指挥官在敌区(分界线的敌侧)被对方任何一人用手触及,为指挥官被俘,判对方获胜。3.偷营人员在敌区被对方任何一人用手触及为被俘,被俘者必须立即站进对方俘虎所内受罚,不准自动跑回“家”。4.偷营人员在敌方俘虏所内用手触及己方被俘人员为营救成功,被俘人员必须先跑回家摸到自己的指挥部后才能继续参加偷营。5.不管被俘人员有多少,只要偷营成功(含指挥官参加偷营)即为胜利。此时被俘人员自动返回指挥部,重新开始比赛。偷营活动一开始,指挥官命令守营人员严守指挥部,同时命令偷营人员东西南北四面围攻敌营指挥部,如果本方有人被俘时,还要设法营救本方被俘人员出狱。活动自始至终紧张激烈。指挥官一般是不轻易出去偷营的。如果双方都有被俘人员,还可以对等交换出狱。被俘人员要有人看守,否则只要跑过分界线而未被发现触及时就算越狱成功,如被发现触及则仍须返回俘虏所受罚。这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和增强少年儿童的奔跑、闪躲的能力,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团结战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独木穿流】 独木过去为一种水上捕鱼和交通的原始工具,现在演变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人们为了打鱼求生,常利用独木作船,来回穿梭于江河水面上。手持长竹竿,身背鱼叉和鱼网打鱼求生,久而久之,练就一身脚踩独木的江河水面上奔腾闪转、来回穿梭的过硬本领。闲暇时进行一些争渡嬉戏,于是便逐渐形成脚踩独木穿急流的体育活动。脚踩独木穿急流可以进行比赛,运动员必须赤足踩在一根长8米.直径为15~20厘米的原木上,利用手中5米长的竹竿划水以掌握方向,在奔腾咆哮的江河上航行。比赛分“撞龙门…‘冲滩”两种。“撞龙门”以勇敢机智和娴熟的技巧取胜,撞龙门类似现代的冲浪运动。这要求参赛者在300米的距离内撞过八滩五湾,跃过“龙门”。“龙门”为指定的终点,八滩五湾需事先找好有滩有湾的急流河道。撞龙门比赛紧张激烈,竞争与惊险融为一体,如果竞赛者落入水中,即为失败,不计名次,一般也只限男青年参加。“撞龙门”为“脚踩龙门穿急流”的第一阶段比赛。“冲滩”是男女青年都可参加的一项比赛,但男青年只有顺利通过“撞龙门”这一关,才有资格参加“冲滩”比赛。冲滩要求在流急而较直的河面上进行,赛程一般为500米,终点处放鱼叉、鱼网一类的奖品。谁先取到奖品谁为优胜者。这种比赛类似现代的划艇,它除了借助水的冲力外,还必须用力快速划水推动独木前进。【高脚马】 又称“骑竹马”,民间传充体育活动之一。分两种,一种是自生竹马,另一种是再制竹马。所谓自生竹马就是竹马踏蹬,是自生的,即砍两根杂木条,留其14厘米长的、r叉做踏蹬,截下1.2~1.5米长一段供初学者或儿童骑。所谓再制竹马,就是竹马踏蹬是自制的。这种竹马有两类:一类是用杂木条或杉木条,在木条上绑上踏蹬。取下斑竹或小楠竹1.2—1.5米,留下相邻的竹丫叉,再用绳索上下牵绑而成大竹马踏蹬囊,以供脚踏入。骑竹马的方法是双手各持一只竹马,左或右脚先踏在竹马踏蹬上,然后另一脚再上马,左(右)手上提竹马与左(右)脚顺势上提协调配合以脚不离竹马踏蹬为准,这样左、右脚交替前进,并保持身体平衡。骑竹马的方式很多,一般有下列数种:1.一双内:竹马踏蹬均向内。2.一双外:竹马踏蹬均向外。3.一只外:竹马踏蹬一只向外一只向内。4.犟骡子:竹马踏蹬均向后。5.夹夹脚:竹马踏蹬均向外,竹马身在体前交叉。6.观音坐莲:身后夹夹脚。骑竹马比赛归纳起来有3类:竞速、对抗和花样骑竹马。竞速:比跑得快、跳得高(从高处往下跳)。竞速可以在田径场上进行,也可以在山坡上进行。在田径场上进行的竞速比赛,除了50米与100米外,还有接力比赛。在山坡上进行的比赛可以过河溪、沼泽可以跳坎,类似越野赛跑。对抗:骑在竹马上在直径为8米的圆圈内互相冲撞,将对方撞下马者为胜利。一般采用三战二胜制。可以进行对抗赛,也可进行擂台赛。花样骑竹马:也叫骑竹马竞艺,即骑在竹马上表演各种花样动作,如鲤鱼跳龙门、观音坐莲、乌龙绞柱、大小岩鹰展翅等。【硬气功】 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著称于世。分健体气功、武术气功两大类。前者有返还功、马王堆气功,少林达摩医疗健身气功等。后者有静坐、壁虎、灵子、二指禅等。硬气功节目十分惊险,须有深厚功底。如腹卧钢叉,由一人裸腹卧于叉尖锋利、朝上的三股钢叉上,四肢平伸悬空,由一人拉着卧叉者的一只腿旋走几步后松手,卧叉者能与钢叉一起旋转多圈而安然无恙。银枪刺喉,即用一根两端装有锋利金属枪头的木枪,将两枪头同时置于两气功师喉部,同时相对发力,枪杆被抵成弯弓形而喉部无伤。张家界气功流传久远。1979年,气功师赵继书参加国家四届“全运会气功表演”,荣获一等奖。之后,他随中国武术气功团到欧洲卢森堡等七国访问演出,卢森堡国王赠送他一枚开国纪念牌,其他国家元首给他赠送金、银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跑泽田】 土家族姑娘、小伙子们在水田劳动歇息时的一种体育游戏,在未种庄稼的水田里进行,参加人数不限,先站在起跑之田埂上,等裁判员发出“跑”的口令后,参赛各人用双手提起自己的两条裤腿,跳入田中跑向终点(对边田埂上)。比赛中不得放下裤腿,如果跌倒,爬起来还可继续再跑,先到终点者为胜。在跑泽田中,有的跑起来东倒西歪,有的迟迟拔不起脚来,有的满脸沾上泥浆,真是五花八门,博得观众哄笑,疲劳随笑而消。【蛤蟆抱蛋】 选一个扮蛤蟆(青蛙),四肢触地,守护直径1米圈内的3个石子(蛋)。众人围于四周,寻机抢蛋。“蛤蟆”两手不许离地,只准用脚扫踢护蛋。若蛋被抢光,“蛤蟆”则成为败者,被众人提起手足“打油”,放进“水塘”。【蒙蒙狗】 又称之为捉迷藏。参加活动的人事先选好一个“家”,如车谷的风车、鸡笼、磨盘等均可。然后用“手心手背”和“猜拳”淘汰法决出谁首先当“蒙蒙狗”,也可以自告奋勇第一个当“蒙蒙狗”。游戏开始时,“蒙蒙狗”在“家”里自动闭目等候其他人躲藏,其他人必须在大约5分钟内躲藏完毕。此时“蒙蒙狗”就不再闭目了,便四处寻找躲藏的人,不管找到谁,一轮游戏即结束,由被找到者当新的“蒙蒙狗”,游戏重新开始。此活动由于是天刚黑在庭院里进行,对“蒙蒙狗”找人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果“蒙蒙狗”没有发现任何线索,此时“蒙蒙狗”便发出信号: “在哪里?”这是离“蒙蒙狗”较远的人就伪装他人或动物的声音轻轻回一个信号,如蒙蒙狗还找不到躲藏的人,还可以问一声: “在哪里?”有问必答,此时其他躲藏的人就趁机悄悄地回家。只要躲藏的人用手摸到了“家”,并未被“蒙蒙狗”发现,他就算到了“家”。如果大家都回到了“家”,游戏即告结束,仍由原来的“蒙蒙狗”继续在“家”当蒙蒙狗,继续游戏。此游戏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用手帕蒙住“蒙蒙狗”的双眼,其他的人手牵手地围成一个圆圈,一边唱儿歌一边向左或右转圈后原地蹲下,由蒙蒙狗去摸,去猜。如果摸到了并猜中是谁,一轮活动即告结束,由被猜中者当“蒙蒙狗”,重新开始比赛。【摇旱船】 土家族农民劳动之余,对面坐于地上,互相紧扣双手,利用两脚的蹬力和身体的屈伸,起伏前进,另一个扮梢公于其后方跟进,发出有节奏的划船号子或助威声,犹如水中摇船竞渡。摇旱船运动全身,锻炼腰腹和发展臂、腰、腿力,并培养两人齐力奋进的精神,为土家族人民所喜爱,并颇具独特的民族风趣。摇旱船可以组织比赛,三人三组,在起点线上做好准备,听裁判员统一发出号令行动,按一定路来回划行,以行进快慢排列名次。【滚坛子】 民间少年儿童的一种传统体育游戏。其作法是全身蜷成一团,双手十指交叉相握抱住小腿后在地面上连续滚翻,如坛子在地面上滚动,故称滚坛子。姿势有侧身、俯身、仰身滚翻。滚行的路线有圆圈、椭圆、梅花等图形。个人赛看谁滚翻姿势难度大,滚动路线能否显示各种图案。滚坛子可发展前庭分析器的功能,增强辨别方位的能力,对大脑、平衡器官的锻炼有独到的功效。【滚藤圈】 土家山寨到处都可以看到土家服饰的少年儿童手滚各种不同直径、颜色各异的藤圈、竹圈在追赶嬉闹。这种滚藤圈游戏简单易行,容易掌握,深受土家少年儿童们的欢迎。有儿歌一首:春滚圈,我把山岭峻峰都跑遍;夏滚圈,一停就往河里钻;秋滚圈,满山秋果我尝遍;冬滚圈,雪地留下脚印一串串……滚圈需要圈环和滚杆。圈环用小圆竹、软树条或有弹性的青红藤扎成。现在多用钢筋条制作。圈环的直径大的l米多,小的15厘米左右。圈环上涂各种不同的颜色,滚起来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滚杆用杂木棍一根,前端扎一小钩,后端常常雕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滚圈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比赛、游戏、娱乐以及表演等类。比赛的形式有3种:个人追逐赛、个人耐力赛和团体接力赛。使用统一的滚圈和滚杆,在规定的距离内,圈环不能“死”3次,滚杆不能离开圈环。追逐赛要通过一定的障碍物,路面坎坷不平,要求速度要快,技术要好。个人耐力赛是在田坎山路上进行,距离一般为1000 - 1500米,颇似现代的越野跑。团体接力赛最热闹,最有趣,以各村寨为单位,由一名技术强的“孩王”带领参加,人数可以商定,但要相等。游戏性滚圈是自愿组合,由一人领头,滚着不同色彩、大小不一的圈环走街穿巷,或在人群中追赶,交叉穿过,或冲撞对方圈环等。表演赛滚圈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比赛,它要求冷静、沉着、不急不躁。由滚、挑、勾、提、拉、抛、接等技术环节组成。规定动作有滚圈过沟、挑圈渡河、推圈翻墙、走独木桥、骑马飞滚、天顶翻滚、独驴慢滚等。自选表演的动作繁多,选编灵活,多急起急停,刚停急转,跳空转停等等,精彩别致,深受土家儿童欢迎。【摔抱腰】 即摔跤。分一对一的“花腰”摔、一对多的“抢快”摔和多对多的“自由”摔。一般在一块较为平整的草地上画一个直径为8米的圆圈,运动员系,E一条汗巾互相抓牢,肩互相抵住对方的胸部,当裁判员宣布开始后,各自用技巧将对方摔倒在地为胜,如果将对方推出界外也为胜。竞赛一般采用三跤两胜制。摔抱腰的主要动作有:“坐飞机”,即把对方提起来旋圈子;“勾勾脚”,即用脚勾对方踝关节;“铲拨脚”,即用脚内侧铲对方的脚外侧;“蜻蜓点水”;即用前脚掌踩对方脚背;“顺手牵羊”,即对方力量向前时,顺势牵引对方使之倒地;“金龙抱柱”,即双手用力抱对方腰杆,跳起来用胸部顶住对方胸部;“朝天脚”,即倒地后仲腿顶住对方小腹并后蹬腿……摔抱腰规定双方不准弹、踢,用膝盖顶撞等,不准用一些不文明的动作侮辱对方。摔抱腰与抵杠、斗角3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常为姑娘们挑选自己如意的小伙子提供了条件。所以它们既是土家族的民间传统体育,同时也是他们社交活动的需要。【指鼻眼嘴】 土家族少年儿童民间传统的游戏之一。两人游戏,甲用食指尖点在鼻尖上为预备姿势,乙说:“嘴巴”!此时甲将食指尖快速点在嘴巴上:乙说:“耳朵”!甲将食指快速指向耳朵;乙说:“眼睛”!甲将食指指向眼睛……如此继续进行下去。乙为了让甲指错,常采用连续两次喊耳朵或眼睛等或加快喊的速度等方法,如果指错了,乙就要用食指括甲的鼻子1次。括了3次之后交换,乙用食指尖点在鼻尖上,甲任意喊鼻子、眼睛、嘴巴……这是一项很好地训练快速反应的游戏。【赛牯牛】 赛牯牛同赛马一样紧张、激烈、惊险。参赛者比赛时身披虎皮,赤膊挽裤,骑着凶悍的大水牯来到比赛场,一声令下,骑手们便扬鞭策动大水牯飞奔,追逐。因水牯没有鞍,奔跑起来颠得骑手前俯后仰,左摇右摆,其难度超过赛马。赛场一般设在河滩上。除了赛速度,还赛骑牛的技巧,即骑在牛背上做各种平衡、支撑、倒立、空翻、转体等动作。如“独撑望月…‘鲤鱼打挺…‘罗汉醉酒…‘雄鹰展翅”“猿猴挽弓”等惊险、优美的高难度动作。苗族赛牯牛多在赶秋节,土家族则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前后进行。【打丧鼓】 土家语音译为“撒尔嗬”,古为丧葬仪式,唐朝樊绰《蛮书》注引所写“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流传至今已演变为一种文体活动形式。它由一个击鼓领唱,数人于鼓周围边跳边唱边舞,按照一定队形路线行进,时而相对击掌,时而绕背穿肘,时而转肩擦背,时而下蹲打旋。头、手、肩、腰、腿协调运动,交换多变,飘逸风趣,朴实有力。因每唱完一首歌都要和一句“撒尔嗬”而得名,深受土家人民所喜爱。例如老人过世后第二天将安葬,当晚必打孝鼓。老人生前的亲朋好友和本家老幼,晚饭后必来观看“打孝鼓”。打孝鼓需鼓一个,锣一面,少则一人,多则数十人。如果是一个打孝鼓,无论是介绍死者生平,还是介绍死者一生勤劳均是七言四句顺口溜。是悼词,也是赞歌,还有规劝后人的伦理道德等内容。建国前的打孝鼓,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要唱二十四孝,用孔孟之道的伦理道德教育后人。尤其是死了女性,还要唱“十月怀胎娘辛苦”等内容,是土家族给死者开“追悼会”的一种形式。【撑竿越沟】 边远的土家山寨,溪流交错,沟壑纵横,为适应生存环境,人们创造了如荡藤越沟和撑竿越沟等方法,后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体育运动。尤其是撑竿能手能身负数十公斤东西或背着小孩子越过数米宽的沟涧。由于土家人擅长这门功夫,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土家蛮兵撑竿越沟破倭寇入侵的战例。撑竿器材制作简单,竿子一般选用细长的贵竹树、韧性好的灌木条和斑、楠竹制成,长5米左右,大小以本人手握为宜。越沟时站在沟沿上,面向沟对面,双手在沟中插稳竿后,前脚提膝用力下踏,后脚前摆飞身过沟,也有像现在的撑竿跳远那样先助跑再过沟的,到对岸着地时,膝微屈轻下落,不易摔伤。【擒毛】 “毛”即笨拙的意思。它的起源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据说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企图征服湘西土家人,当进入土家地域时遭到土家人沉重的打击。土家少年儿童积极配合大人们作战,在追赶逃兵中,他们机智、灵活、勇敢、善战,采用追、躲、闪、藏、抓等办法使许多迷路的逃兵束手被擒。后来为了纪念土家少年儿童的功绩,人们便按照这种追、躲、闪、藏、抓等方法,编作儿童游戏取名“擒毛”一直流传下来。擒毛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它由进攻和防守两部分组成。进攻动作有抓、挡、追、赶;防守动作则有躲、闪、藏、跑等等。形式有“单人擒”“双人擒”及“多人拦擒”等。一个优秀的擒毛能手,长大后将会成为“中国式橄榄球”一一抢花炮能手。【踢角架】 民间对抗性游戏。二人对抗角力,一只脚站立支撑,另一只脚进攻,可用踢、勾、蹬、扫等动作进攻对方,但不得踢裆部和腰以上部位,以将对方踢倒而自己不倒为胜。互踢中对方可以换脚,但不能双脚同时着地,争斗至酣,难解难分,一场比赛可达半小时左右。踢角架多在少年儿童中开展,它可以培养少年儿童勇敢顽强、坚决果断等精神。【踢枕头】 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多在春节期间进行。枕头用稻草扎成,长方形,长约20厘米,直径约10厘米。比赛时,两人相对而立,相距3~4米,各置枕头于胸前,每次轮流踢3次,以将枕头踢过对方头顶次数多者为胜。3次均未能将枕头踢过对方头顶者罚出局,另换他人上场比赛,若双方均未能踢过对方头顶,则两人皆下,另换两人。如果两人3次都踢过对方头顶,判平,再踢3次,若再平,则不再进行,判为平局。【潜水游戏】 土家族群众盛行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内容包括潜游、翻水跟斗、逮水猫、水中倒立走等。潜游就是钻水眯子,又称扎猛子。即头朝下钻入水,手脚并用向前划行达数十米远,有的长达100米。入水前可用地形地物为起跳台,跳钻入水。比赛时,参赛者听裁判员口令入水,或逐个进行。入水后头部露出水面即停,以距离远者为领先或胜利。还有一种潜水比赛,它是比潜入水中的时间长。比赛者站在水中,裁判员发令后同时潜入水中,谁潜入水中的时间长为优胜。翻水眼斗。在水中进行,两人一组,站在齐颈深的水中,另一人站在其肩上,后空翻跳八水中,接着互换位置再翻,如此进行5轮,先完成连续翻5个跟斗者名次列前,未翻跟斗而落入水中时可重做。逮水猫,即水中捉迷藏,通常于深水中进行,数人潜入水中,一人逮猫,只要用手触及露出水面者就算逮住,被逮者与其交换角色,依此进行游戏。首次逮水猫者可以自告奋勇充当,也可用猜拳法来确定。水中倒立走,在齐腰深的水中进行。一人当裁判,两人在水中比赛倒立。裁判员协助两人并排倒立于水中后随即放手,两人向前爬行,脚掉入水中即停,比谁在水中爬行距离远。潜水游戏可锻炼潜水摸鱼的本领,因而这项活动很受群众欢迎。平常湘西青少年儿童在水中的嬉戏多数是与潜水游戏结合进行的。【蹦蹦劲】 就是互相撞膀子,可以两人对抗,也可以一人撞两人或多人。比赛时各取独立步站稳,即一脚立地支撑体重,另一脚屈膝提起。双手五指互握,用肩、大臂、肘关节与对方相撞,只要将对方撞倒在地或迫使对方两脚着地者为胜利。凡是一对多人的蹦蹦劲,多人一方只要有谁被撞倒在地或双脚落地,即被淘汰,不能再继续参加比赛。蹦蹦劲也有擂台赛,获胜者守擂,其他人攻擂。【翻叉盘】 民间少年儿童体育游戏之一。用l米长的细绳,将首尾相结而成圈,细绳圈从双手虎口缠小指一侧而各缠绕四指一圈,使掌心相对,然后各以中指从另一掌心由下向上穿并把此线拉回,即成翻的预备动作。翻叉开始后可用大拇指、食指和小指勾来翻去使两手掌内始终有6条线,如此轮流进行,谁不会继续翻或翻后两掌心线多于或少于6条线的为负。【找摸米】 这既是接亲时的一个仪程,又是青年男女嬉戏结识的一种机会。男家去女家接亲时,女家一群未嫁女子手抹锅烟灰,出其不意地摸在男家未婚男子脸上,男子用手擦下脸上的锅烟灰,反摸女子的脸。其后,一群群黑花脸在坪场上追逐嬉戏,引得围观者捧腹大笑。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人人面带胜利的笑容。【踢毽子】 毽子为铜钱鸡毛毽。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有磕、蹦、拐、盘四种,花样有旋转踢、绕背踢、毽穿圆环踢等多种。踢毽子要求脚下灵活,腰身柔软,适合女子运动。【打三棋】 是张家界市各少数民族就地取材的一种棋艺娱乐活动。在田间地头或房前屋后,用石子、黄泥或树枝在石块或泥地上,画三个大、中、小套在一起的正方形,三个正方形的四角顶点各画一条线连结,四方相互平行三条线的中点也各连成一条线,形成24个交叉点的棋盘如图所示。 弈法中有不少放棋捉子的战术,如连二三、九子三、十马连等,不熟悉这些战术和破解补救之法者,断难取胜。棋盘共有20条直线,每条直线上有三个交叉点,这是双方对弈时占点抢线的焦点。打三棋一般采用小石子、小纸团、小木棍或小叶片作棋子。棋盘里各子的威力都一样。一般为两人对下,但棋子不同。先将棋子布在棋盘的各交点处,再按顺序轮流走子。打三棋的对奕分摆子和走子两个阶段行棋。摆子阶段先着子的一方,在走子阶段则后走。凡是在摆子阶段任何棋手占得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就形成了“打三”,每打一“三”,就获得在棋盘上压对方任何一颗子的权利。凡是被对方压过的子,在走棋阶段开始时,被压的子均要从棋盘上拿走,然后再走棋。如果在摆子阶段始终未形成“打三”,到走子阶段就无法走子,这叫做“闷棋”(水鼓涨)。凡是出现“闷棋”,判罚先摆子一方负12盘,即输掉12局棋。所以头家的布子不但要占据要点,还必须“打三”;末家在摆子阶段同样既要抢占摆的要点,防止头家“打三”,又要为自己打三创造条件。走子阶段的先后秩序与摆子的先后顺序刚好相反,由末家先动。动子前先将摆子阶段“打三”所压的子全部从棋盘上拿走。这叫做“提疱”,然后轮流走子,走子时限走邻近无空点可走也叫闷棋,即负12盘。如果某方动子时出现“打三”,他就可以任意拿走对方一个子,俗称捉子,打一三捉一个子,连续打三连续捉子,一直把对方的子全部从棋盘上捉完方为胜利。【争王棋】 土家族聚居在区民间一种传统棋艺活动。争王棋的棋盘5如图所示:由三个“家”、两个同心圆、一个三角形、一个王位、一个厕所、一个水井组成。棋盘上共有35个行棋点。争王棋由甲、乙、丙三人同时对奕。甲乙丙三人分别由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来代替。每人事先各备四粒子,其中三子为“出子”、一子为“走子”。“争王棋”比赛分三个阶段进行:猜子、走子、奖惩。对奕前,各自选好“家”,并把“走子”放在自己的“家”里,然后比赛开始。“猜子”:对奕各方同时暗出手中的出子,可以任意出一粒、数粒,也可以不出子。待三人均出子后再明示手中的出子,并计算三人出子之和,如果和是一、四、七,则为甲猜中,甲就获得在棋盘上向前走一步棋的权利;如果和是二、五、八或三、六、九,则为乙或丙猜中,即可走子。“走子”:谁获得走子权利后,谁就将自己的走子从家里就走至家门前棋盘外圈的点上。以后如果再获得走子的权利时,他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前走一步棋,并依次走完外圈上的各点后又回到自己的家门前,然后向内圈走去,此时他可以按外圈的走法行棋,也可以改变行棋方向,然后进入圆心。再向上边的三角走去,并自由走完三角形三条边上的各点,最后直奔王位。谁先登上王位谁就获胜。走子规则规定:棋盘上的各点只允许有一位棋手的走子占据,如果出现两子相遇,后来的走子即将先占据的走子“打下厕所”。凡是被“打下厕所”的走子又获得了走子的机会时,先须走入水井中洗净全身,第二步再回家,然后重头开始行棋。奖惩:谁争得王位者,就获得向两位输家“出子”的权利,即将两位输家的出子全部拿来,然后同时暗出给两位输家猜,猜中者,即为猜子结束,重新比赛;未猜中者,继续猜子,直到猜中为止。【猪母娘棋】 土家族聚居区民间传统棋艺活动之一。猪母娘棋的棋盘如图所示: 由五子棋棋盘加上一个三角形“猪栏”组成。猪母娘棋由两人对奕,一人持三角形猪栏与五子棋子(棋子稍大一点)。另一人则持棋盘上的24个交叉点上的24个小猪棋子,由“猪娘”先动。猪母娘棋子走到哪里,只要出现一条直线上的三个棋子时,就叫做“挑”,将猪子棋从棋盘上拿掉,有多少挑就挑掉多少挑,最多的一挑可挑掉六个猪子棋;小猪棋子只能将猪母娘向栏内围,并使之不能走动为获胜。猪母娘棋行棋阶段先由猪母娘向栏内走一步,以后流动子。棋盘上的任何一个交叉点上,只允许停留一个棋子。行棋的技巧是持猪母娘棋子一方,总是守在猪栏门口,既不外出,也不下猪栏底部;持猪子棋一方是先向猪栏内走一子或几子,最后将猪母娘围进栏内,逼在角上使之不能走动而获胜。【裤裆棋】 土家族聚居区民间传统棋艺活动之一。因棋盘形如裤裆而得名,裤裆棋的棋盘如图所示: 7条直线,8个交叉点;甲方两子占据A、B两点,乙方两子就占据C、D两点,0为中心点,走子甲乙双方都可以先动或后走子,以后轮流走子。自己两子将对方一子夹在一条线的中点或逼在B、C两死角,即为吃掉对方一子,将对方两子吃光或使对方不能动子,即为获胜。 ![]() |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