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文化

体育(一)

更新时间:2018-03-19 12:10:12 来源:www.okzjj.com 编辑:okzjj.com 已被浏览 查看评论
张家界旅游网 公众微信号

(八)体育
【拳术】 土家拳术习惯称为土拳,多短打近攻,动作迅疾,拳势猛烈,刚劲有力,常借声助威、助势、助力。声有五音:“嘿、哈、噫、嘁、哒。”音通五脏,以音练气。口诀云:“窝身侧扁势势紧,吞吐沉浮须分明。口出五音通脏腑,面容端正心手灵。”土拳演习场地较小,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这是因为武陵山区山势险要,需要狭路绝壁、险峰之地练就制敌取胜的格斗本领。土拳要求手法严格,基本姿势讲究头正、颈直、挺胸、塌腰、沉肘、收腹、敛臀。桩功以弓步、马步为主,要求稳扎稳打,四平八稳,落地生根,拳术称呼名称几乎都带有“手”字,如“总套手”“大择手”“小择手”“九一手”“总手大艺”“大一手”“小一手…‘十八大手”等。土司为巩固其统治,建有闲时为民、战时为兵的土司武装,故土家人闲时多习武。清改土归流后,刀枪入库,土家人改习拳棍。拳以防为主,防中有攻,在防攻中进,变换中胜。手法因时、因地、因人、因物不同而异,在攻防中注意从上下左右中五个方位制订五种攻防措施,每种又有五种变换手法。拳术中最厉害的要数粘功、策手和点穴。粘功,即内功或暗功。 “以无形之意致有形之表”;策手,即攻防擒解脱技,有三十六功、七十二防即一百零八手;点穴、神打,即击穴功夫。棍术分策棍、花棍两大类。【武术】 土家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些“蛮子”在原始社会时代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以狩猎为生,经常与猛兽打交道。为了求生存和不受外来敌人的侵犯,抗暴安良,所以历代尚武。据《永定乡土志》记载:永定保福山寺,道光年间,有余人善拳勇,能敌数十人。余道人名余世万,在永定授拳三宝二将,即郑典宝、张慈宝、周福宝、张戈将、陈沙将。后来,“三宝二将”各据一方将拳术在湘西土家族山寨四处传授。民国26年(1937)3月,湖南省政府指示各县成立国术馆。省政府委任吴成铭为大庸县(今永定区)国术馆馆长,戴宗其、吴沿为主任教官。6月,招收城镇和农村青年60名入馆训练,不收学费,每天清早训练两小时,学习拳、棍、刀、枪,时间6个月,后因馆长教官回省,国术馆停办。抗日战争开始后,在“武术救国”的口号下,省政府委刘香山、廖昆、黎富云为教I官,吴国雄为助教,来县训练武术。县政l府决定:凡参加国术馆学习的,可免抽壮l丁。学员40人,每人交学费30元,一律I在馆内餐宿,服装统一式样,一年毕业,l馆址设在天主堂内,每天清早军事训练,I白天教太极拳、连环刀、梅花刀、八卦单刀、棍棒、摔跤等,晚上个人或集体练拳,学十个月毕业。县长程为箴将学员分配到各乡组训民众,后因程县长调走遂停止。武术仍然是各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每当农闲或佳节时,大庸人总喜欢打拳、舞棍,结合舞狮子,开展一些武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大庸武术有本地的土家拳,也有武当、峨嵋、少林、南拳、北拳等类型,招式繁多,各具特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庸武术开展得较普遍,涌现了一批武术人才。其套路招式以走“四门”为主,进退踩“品”字桩,适合于险峰,绝境狭路格斗。武术器械有:跪羊尺、八合尺、拐子尺、鹅毛尺、棍、单头棍、双头棍、两节棍、三节棍、连绞棍、九齿耙、挡耙、锏、枪、剑、刀、双峰燕以及流星、虎头钩、三股叉、流星铛锤、天梯、八角拐、沉香拐、袖内叉、三星针、袖内箭、弩箭、宫天梳、板斧、鼻眼抓、袖里图、九连环、板凳、烟袋杆子、吊脚针、方天画戟等。大庸各族人民,为了抗暴保身,防止匪侵兽害,自古以来有习武风气。近年来,境内涌现了一批武术人才,如周兰芳1981年荣获省武术表演赛长器械(耙头)优胜奖。1981年4月参加全国在沈阳举行的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表演两节棍,荣获奖状和奖品。田运富1981年在全省武术表演赛中荣获成年男子拳术(六合拳)优胜奖。黄德君1984年参加湖南省在青首举行的武术比赛取得天门大刀、南拳、三星针三项第一名;同年10月,参加湖南省在常德举行的第二届职工武术比赛,又取得天门大刀金牌;1985年7月,组织武术训练队,参加自治州第五届运动会,取得武术赛十三块金牌;1987年下半年,自学考入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深造两年,获通级武士二级荣誉证书。【八角拐】 土家族民间传统武术器械之一。据传说,永定堡子界山下的四角坪有一位心灵手巧的蓑衣匠。一日他在去辰州的路上碰到一伙“红枪客”(拦路抢劫的强盗)拦住去路索取钱财,蓑衣匠灵机一动,把心一横,随手取出绞绳架,拼命一阵乱打。没想到“红枪客”竟望而生畏,不敢近身,匠人趁机夺路而逃。他后来细想,绞绳架能当武器,何不发挥所长,便细心琢磨创编了几手功夫传给子孙。从而,也就有蓑衣匠独战群盗的故事四处流传。这种被堡子界福山寺道人余世万知道,便携一副“臣相拐”下山寻找蓑衣匠比武。两人会面后就交上了手,余道人功底扎实,蓑衣匠器械独特,两人从正午时分比到太阳西斜仍不分胜负,便握手言和。余道人后来在“臣相拐”上加了绞绳架,二器合一,露出8个角,犹如“井”字形,取名“八角拐”。八角拐小巧灵活,携带方便,可以单手持器械,也可以双手练,使拐纯熟者,能使对手有遍身是角、角刃生寒、寒气逼人之感。在技艺上前刺后顶,上挑下扎,左拨右掼,以短制长。方法有刺、顶、挑、架、绞、拨、掼、云、砸等。还有“黑钻裆、羚羊献角、牯牛钻心、海底捞月、猴儿上树、大蟒翻身、鸳鸯伸腿”等72招。【三子魁】 土家族少年儿童民间花样捡子游戏之一。其法是:备4个小石子,手拿1个,地上3个,将手中石子抛出,急抓捡地上石子,抓起后迅速接住原抛出的石子,一子一子地爬接。并且一边捡子一边唱儿歌,捡子不能失误,儿歌也不能唱错,否则换他们捡子。三子魁的儿歌如:三子魁,魁三子,三子落,抓三可,二可落,捡小子,小子落,得一撮。儿童进行抓子比赛时,一般以20撮为满贯,奖赢罚输。【三连炮】 土家族用来驱魔、消灾、庆丰收的火炮之一。常伴以烟花、鞭炮,气氛十分壮观、严肃。三连炮是由3根小钢管品字形地连在一起捆牢,一端堵死,钻一小孔,另一端开口,从此口灌火药,堵黄泥,小孔内先插一根引火线,燃点3根引火线后,可连续放响3炮,故名。土家族争战、祭祖时,打着龙凤旗,吹响水牛角,配以三连炮。土家族丧考妣吊孝时,分为作细乐和作大乐两种。作细乐即吹萧笛,作大乐即放鞭炮和三连炮。三连炮是一炮祭祖,二炮消灾,三炮庆丰收。如果是新婚拜祖先,新居上梁或装大门等喜庆节日,是不兴放三连炮的,喜庆节日忌鬼魔。【三棒鼓】 土家族民间传统文娱体育活动之一,是集民间口头文学、打击乐器和耍技于一体的文娱体育形式,即唱、打、耍。打三棒鼓通常需3人,师傅击鼓唱词,一人打锣,一个耍花棒,花棒一般为小刀。技艺高超者,一个人也可以打三棒鼓,即将锣挂在前面,鼓放在锣的下面,手接下落的花棒时根据击打锣鼓节拍的需要,顺势先打响锣后打响鼓。这也是三棒鼓打锣鼓的特点,即一拍一击,鼓锣同时被击响。三棒鼓的唱词是五言七言混合组成,每4句为一小节,每一小节击响锣鼓4篇,前3名是每句唱完击3响,最后一句唱完即一小节结束时击响10下。例如唱词是:“学打三棒鼓,锵锵锵,学又学得苦,锵锵锵,三岁学到一十五,锵锵锵,学起呀,学起走江湖。锵锵锵,锵,锵锵锵锵锵,锵。”上述为一小节,每唱一字为一拍,锵为锣鼓同鸣声,每声占一拍,标点符号也占一拍。每拍的快慢取决于花棒下落的速度,任何一个花棒下落一次均为一拍。打三棒鼓通常有四套:闹春耕、收割打场、庆丰收、过节拜年。动作有“鲤鱼跳龙门…‘玉女穿梭…‘板岩漂滩”等。打三棒鼓的技巧性很强,思想要高度集中,抛刀棒用力要适度,动作要敏捷准确,稍有疏忽大意,不但表演失败,还会被刀划伤身体或误伤他人。因此,凡是学打三棒鼓者,均需经常练习抛接技术,做到闭目均能抛接刀棒。土家族青少年经常用3个卵石练习抛接技术,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不但会抛棒,而且能抛刀。打三棒鼓不限于上述4个套路,还有三棒鼓拜年、三棒鼓祝寿、三棒鼓贺喜等。现在有把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编成唱词,用打三棒鼓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的,效果很好。【土弓箭】 是土家族儿童初学射箭的一种简单弓箭。制作简单,取指头粗细的山竹一根或楠竹片,长约0.7米左右,弯成半圆,然后系上麻绳便为弓;箭身用很直的芭茅杆或高梁制作。长0.3米左右,箭头用竹节代替,长2厘米。射箭时,一手把弓,另一手把箭身置于弓和弦的正中,末端紧顶弦上,拇指和食指紧拉箭尾和弦,然后用力开弓,弓满放箭。制作较好的弓能射出百米开外,土家族少年儿童爱用这种土弓箭比试射箭武艺,比赛的项目有射远、射高、射准。箭法好的少年儿童,有时还能准确地射下空中飞鸟。经常练习土弓箭,不但可以锻炼臂力、眼力和来回奔跑的能力,增强体质,还为今后长大了学习土家弩箭打下良好的基础。【弩箭】 弓长约50~100厘米,比赛箭为竹制,长约30~40厘米,头部削尖,尾端两边各装一薄竹片。每逢节日,土家人爱用糯米粑粑做“的”,进行射弩比赛。射中者以粑粑为奖,参加者十分涌跃。现在射弩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比赛方法,分立射和跪射两种姿势。射程:男20米,女10米,靶为彩色花环。每个运动员射20箭(立10支、跪10支),最后累计射中环数,多者为胜。狩猎或战场上用的箭头为铁制的,箭头为三角形,箭尾成燕尾状。土家族先民沿以毒箭闻名。其毒箭制作方法是:取下“七雷蜂”或“大蚂蜂”的毒汁和少许曝晒3年以上的人畜大粪,再掺进几只蜈蚣和千脚虫,拌以生漆桐油放在锅里熬,熬成后敷上箭头即成。凡是经毒箭射中的人、畜和野物无一逃生。【搬弩】 是将粗野葛藤数根扭在一起,然后两头系在小树或楠竹上即制成。一般用于守寨或狩猎时堵卡。箭可用楠竹削尖,或用碗大的石头作“矢”,利用小树或楠竹的反弹力将“矢”发射出去。【土地拄光棍】 土家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之一。相传土地神是一个善良可敬的公公,经常拄着拐棍四处保佑敬奉他的人。土家人根据土地公公的形象和土地庙的情况编成一套划拳似的活动游戏。划拳时可以任意出示一根手指,视其所出手指的相克关系来判定谁胜谁负。大拇指代表土地公公,食指代表鸡,中指代表光棍,无名指代表野猫,小指代表虫虫。五指相克的关系是:①土地拄光棍,杀鸡敬土地;②光棍打鸡,光棍打野猫;③鸡啄虫虫;④野猫咬鸡,野猫钻土地;⑤虫虫蛀土地,虫虫蛀光棍。即大拇指胜食指、中指、食指胜中指、无名指,中指胜小指,无名指胜中指、大拇指,小指胜大拇指、食指。这种划拳活动开始时,两人齐呼:“拉、捏、梭!”(土家语,即汉语一、二、三)同时各人任意出一指,然后视其相克关系判定胜负。若两人出示指相同则判平,重新再划。【上刀梯】 土家族也有上刀梯的习俗,其形式与内容和苗族均不相同,它分平刀梯和竖刀梯两种。无论是上平刀梯还是竖刀梯,都是土老司为主人驱邪、消灾所举行的巫术仪式。土老司前面引路,其余人等尾随。例如上平刀梯,是将12把砍弯刀磨得十分锋利,然后平安在一个水平的木板上,板高约50~70厘米,放在两条长凳上,土老司在前面口念咒语,身穿法衣,手摇师刀,从上面一步一步地踩着刀刃通过,信家尾随。另外一种踩平刀的方式是由7人分两排相隔50厘米相对站立,即一边3人一边4人,4人一排的首尾两人将外侧手空出,然后相对两人同时用左手和右手在体前伸直共持一刀,一个握手把,另一个则握刀头。总共6把刀。也是土老司在前面引路,信家紧跟,如果第一次走过去后卜卦为阴或阳,则要重走,直到打出顺卦为止。据说,尽管柴刀再锋利,由于土老司将刀刃封住,所以不伤脚。上完刀梯后,土老司启封,柴刀方可破柴,否则刀为“油刀”而不快。第二种也是上竖刀梯,但只上24把刀,其上刀梯之法与苗族上刀梯相似,不同的只是刀少12把。上到最高处,腹部顶着刀梯作岩鹰展翅旋转540度,从另一面下来。虽说土家族上刀梯有些神秘,但仍是民间融文娱、气功、体育于一体的活动。【开田】 土家山寨山多田少,上山造梯田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种渴望,劳动力强的一天可开几丘田,只是每丘田的小大不一,最小的只有1平方米左右。这种开田也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开田游戏,又叫做“旋田”,即用五根香把(细竹条也可以)在地上或桌面上旋一下,这五根香把落地后所围成的几何图形叫做“田”。用香把插入“田”中而不触动田边,谁开的“田”插的香把多谁的“田”就大,谁就获胜。久而久之,这开田游戏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体育游戏比赛,即双方都用这五根香把开田,开得田后便插香把插香把成功后,插入多少根香把对方便陪多少根香把。此项游戏比赛一般是两人的对抗赛。【飞镖】 民间古老的武术器具之一。是用若干根楠竹削尖,外面用牛小肠套住制成,犹如现在的标枪。在飞镖的中部系上一根牢固的细长绳,绳的另一头系在掷飞镖的左手腕上,镖尾系上美丽的锦鸡尾,用以控制飞镖飞行的路线。用此飞镖可以杀死猎物,也可以用于战斗。一人一镖,掷出去的镖还可以收回。这种飞镖不但命中率高,而且杀伤力也相当强。【飞石子】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就是把石块或石子掷出去,不但要求掷得远,而且还要打得准。居住在湘西的土家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用飞石子进行狩猎和战斗了。土家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生活,练就了一身“飞石子”的过硬本领,不但能打死野兔、麂子等,有时还能打下斑鸠、野鸡等飞鸟。和飞石子相近似的还有“响石子”和“漂石子”。“响石子”是将稍扁且长的小石块用手指扣住甩出去,使小石块高速旋转飞行,因而发出响声而得名。人们在狩猎获物和战斗获得胜利凯旋时,便纷纷扔出响石子以示庆贺。“漂石子”是人们站在河溪岸边游玩,随手捡几块扁石向水面投去,小石片在水面上弹跃向前,十分有趣。飞石子、响石子、漂石子现在都作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来源于对牛、羊打架斗角的模仿。是男子面对面的对抗性运动,可以锻炼意志,增强体质。每遇喜庆节日都进行斗角比赛。比赛时没有特制的服装,不分体重级别,不计时,不暂停,不设裁判,一般是三战二胜制。正式比赛设裁判一人,裁判只带领双方运动员至赛场中央(直径8米的圆圈,草地、平地均可),待双方都准备就绪后,发出口令,斗角比赛开始。斗角双方用双手互推、头互顶,只要将对方推、顶翻在地上而失去抗衡能力者为胜利。不允许使用武术中的踢、打、摔、拿,也不许用头顶对方五官。【木老虎】 是民间土家族少年儿童的一种体育活动器具。由一块木片或竹片,一端钻一小孔系上细绳,拴在60厘米左右长的竹条或木条上即成。活动时手拿竹条来回飞舞,竹片或木片在高速飞行中,便产生高速的旋转而发出“唔、唔”的声音。其音如虎啸,故名。土家族居住在山高林密的大山区,常听到虎啸猿啼,故少年儿童常做木老虎来学山中兽王——虎啸。【布球】 是民间的一种体育游戏。用棉花或碎布缝制而成,可踢可打,玩法归纳起来有3种:一为互相用脚踢,一方高高将球踢给对方,对方要在布球落地前将球踢回;二为用手掌托打,方法基本同上;三为用木捧击回,不使球掉地上。这3种玩法以球掉地为输。3种玩法中用脚踢为多,女孩子多用手掌托打。可以二人对打,也可以多人一块游戏。【打叉】 是土家族民间少年儿童的一种体育游戏。其作法是用两根细竹条同时扔向桌面或地面,如果两根竹条相交(重叠).即打叉成功算胜;如果两根竹条分开,即打叉失败。游戏开始前每人各出一作器材。打叉来源于土家人饮食习俗。即吃完饭后必须把筷子放在饭桌上,不能放在饭碗上。把筷子放在饭桌上时,如果筷子相交,即意味着不久会有肉吃,兆头好。于是小孩尽快吃完饭好用打叉来预卜下顿是否有肉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打叉游戏。【打包】 青少年民间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分打香包、铜钱包和其他包等类。打包按凑(音dou)包、投矢争顺序和打包三个阶段进行。凑包:参赛者各自将自己的香把(打香包)、铜钱(打铜钱包)或其他物品凑放在大家选好的一块石板上。投矢争先:各自将自己选好的矢向打包线投去(打包线距包10~15米),谁的矢距打包线近谁先打,压线为第二,过线为末,其余视其距打包线的远近依秩排列打包顺序。打包:按投矢的顺序在打包线后进行打包,凡是将“包”上的物用矢打下者归谁所有。第一次打包后矢落在什么地方,第二次就站在该处打包,其顺序同上,直到把凑的包全部打下来后,重新凑包开始新的一轮比赛。【打铁】 土家族民间传统儿童文娱体育活动。它与土家族儿歌、盘歌结合进行。幼儿坐在妇人膝上,一边伸掌互击,一边念着儿歌:“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去打铁。打铁打到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打铁打到二月二,守牛娃儿吹笛笛……打铁打到十二月,杀猪摆手过大节”。打铁方法:预备动作:两人相对而坐,在胸前屈肘,使四掌叠合,拇指一侧均向上,然后各自向后收回,犹如打铁时的拉风箱(鼓风)。打铁:第一拍,各人在胸前击掌一次,第二拍两人同时伸出左(右)掌向右(左)互击一次,第三拍,各人在胸前击掌一次,第四拍同第二拍方向相反。如此反复进行,并与儿歌或盘歌相配合,节奏可由慢加快。唱儿歌或盘歌时,一字一拍,标点符号也点一拍。打铁的花样很多,除了上述的自击一次、互击一次外,也有自击一次,互击一次,再互击两次(用双掌在脸前互击)、三次……打铁也可以进行比赛,比谁打得快,打的时间长而不错,比盘歌的胜负等。经常打铁,妇人得享天伦之乐的同时,亦培养了幼儿反应敏捷、记忆准确、配合默契等能力。【打飞棒】 土家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一般为两人对抗赛,人多可以分组进行团体赛。每场比赛时间不限,以打满规定的“棒数”后结束。比赛时持一根70厘米左右长的杂木棒(打棒),大小以手握为宜。再备30厘米左右长的小杂木棒一根(飞棒)。第一步是“挑飞棒”(争夺出线权)。甲将飞棒横放在一个菱形的小坑上,拿打棒用力向前挑出去。乙在对面抓空中飞来的飞棒,抓住了与乙交换攻守;如果没有抓住,飞棒落地后,由甲把长棒横放在小坑上,乙站在飞棒落地处,用飞棒击打长棒。如果击中长棒,则与甲交换攻守;如果没有击中,由甲进行第二步打飞棒。甲将飞棒抛向空中,然后用力挥起打棒将飞棒打出去,乙在对面如果在空中抓住了飞棒,则与甲互换攻守;如果没有抓住,随将小棒扔向小坑处,甲于是再挥起打棒向掷来飞棒打去,击得越远越好。乙如果在空中接住甲打来的飞棒,则与甲交换攻守,如果没有接住,甲就用打棒做尺测量飞棒地着距小坑处的距离有多少棒。最后一步“宰鸡头”。甲将飞棒置于小坑里,一端昂首露出地面以示鸡头,然后挥动打棒向鸡头敲去,使飞棒垂直弹起,待飞棒下落时再持棒打去。乙方仍在对面抓接空中飞来的飞棒。抓住了,甲无成绩与甲交换攻守;未抓住甲方用打棒再次丈量。两次丈量数据相加之和是取得的成绩,然后甲乙两方互换攻守。如此反复进行,两人比赛前协商打多少棒为满贯,谁满贯谁胜,但也可以以这次的棒数定输赢。1986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桑植首次推出“打飞棒”项目表演,受到与会者赞许。【打铜钱】 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参赛者将一块石板或木板斜竖着,然后将自己的矢(铜钱)从斜板上向前滚,谁的铜钱距斜板最远谁先打。先打者用自己的矢打击次打者的矢,打中者,次远者的矢就归打中者。如果未打中,次远者的矢就打先打者的矢,直到一方的矢打中另一方的矢,比赛即结束,然后重新开始比赛。打铜钱可以两人比赛,也可以多人参加比赛。如果是多人参加比赛,争先法同上,最远者先打,他可以任选一个矢打击,打中者除了被击的矢归他外,他还可以继续打;未打中者轮到次远者打,如此轮流进行,直到最后只乘一人无矢产可打为止。【打碑】 土家族聚居区青少年民间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又叫“打跪”。所有参加活动的人都用各自选好的石头“矢”,去打事先立好的“碑”。不管是谁,只要他按照规定把立好的“碑”打倒了,他就获得处罚或奖赏任何一个人的权利。打碑比赛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立碑划线打碑与立碑不划线打碑。(一)立碑划线打碑:1.先划3~5米长的立碑线,并把碑立在立碑线上。再划两条平行于立碑线的始投线和投击线,长为3~5米,使始投线距立碑1~2米,投击线距立碑线15~20米,然后在投击线的两端向立碑线各划一条l—2米且垂直于投击线的边线,在始投线与投击线的假设边线外划一个长约4米宽2米长的长方形受罚区。2.打法:①争夺打碑秩序:一般采用投石争先来确定打碑的先后顺序。所有参加打碑的人都在始投线后面把“矢”投向投击线。谁的“矢”距投击线近,打碑的秩序列前,如有压线者为第二,过线者为末家,其余顺序按距投击线的远近依次排列。②打碑:站在投击线后用矢打碑。打碑时先喊“歌乐句”,即某人起来、某人跪下、某人立碑或回跪。如果打倒了碑,所喊歌乐句的内容全部有效,受罚者立即去受罚区服罚,起来者从受罚区获得“解放”,立碑者把打倒的碑立好,继续比赛。一轮打完后,除受罚者继续受罚外,其他的人继续原来的顺序继续比赛。(二)立碑不划线打碑:这种比赛只立碑,参赛运动员站在碑后向前面投矢,谁的矢距碑最远谁先打,次远者第二打,余类推。打碑时,各人站在自己矢的落点上,不准移位。“歌乐句”同上,无受罚区,受罚者原地跪下,轮到他打时,他只能跪着打。打完一轮后,除受罚者外,其余打碑者重新争夺打碑顺序,受罚者在大家第二轮打完后,他才可以打,如此继续比赛下去。

张家界旅游网

  免责声明:除来源有署名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为张家界旅游网编辑或转载稿件,内容与相关报社等媒体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